【浮世汇514】它就是camp,和你怎么称呼它是无关的
【1】@AnchormanXX
【2】子陵在听歌
对于具有肺炎和缺氧表现的重症患者,强烈推荐皮质醇激素、IL-6抑制剂和JAK抑制剂Baricitinib;但不推荐JAK1/2抑制剂Ruxolitinib和Tofacitinib,伊维菌素及康复者血清;强烈反对使用羟氯喹和克力芝。
对于出现ARDS的危重患者唯一推荐的是皮质醇激素治疗。不推荐JAK1/2抑制剂Ruxolitinib和Tofacitinib,伊维菌素及康复者血清;强烈反对使用羟氯喹和克力芝。
全文链接请见评论。
【3】阑夕
这也让我想到各地防疫期间有很多过度执行以致于侮辱人民尊严的视频,这些视频甚至都不是第三方的偷拍曝光,而是粗野的执行者自己主动拍下来的,中间不乏「你再不老实我就发网上去」这种威胁言辞,他们根本就没觉得自己做错了,反倒沾沾自喜的觉得这是可以用来表功的证据。
为了防疫做出贡献和付出的参与者们当然值得尊重,但这不意味着其中的荒诞和伤害都可以被豁免。
【4】-线描- :这几天用ai做的作品….不禁感叹科技的发展…电脑比我会画画
【5】远山的呼唤_曾经的户外名
1.远离猪队友,远离猪队友,远离猪队友 !
2.你看的见敌人的时候可能他也可能看的见你
3.不要轻视你的敌人想杀死你的决心
4.在热区吸烟是可以轻易被发现跟被杀死的原因
乌克兰战争...
我还活着。这里,是战争。
两天前,我和我的"影子"战友去了一个被俄罗斯坦克包围的位置,在一个小森林里。在那里,两名乌克兰士兵从一条泥泞的小壕沟里微笑着迎接我们。其中一名士兵甚至会说一点法语。我告诉影子留在战壕里,即使它看起来很无聊。
两名乌克兰士兵从战壕里出来抽烟。我告诉他们把烟熄灭,然后回到壕沟内,同时我寻找俄罗斯坦克的位置。他们不听,甚至冒险靠近森林边缘,试图告诉我俄罗斯坦克的位置。我告诉他们立即返回安全地带,不要再以这种方式暴露自己。他们高兴地听了我的话,又回到战壕旁边抽烟。他们不想进入战壕。
作为一名士兵,我的反应是无论如何都要移动,因为这两个粗心的士兵有可能被敌方坦克的热成像设备发现了。
二十秒后,我距离士兵十五公尺。我正在通过我的双筒望远镜观看。巨大的爆炸震动了我。弹片从我面前掠过,看起来就像营火的余烬。我被烟雾笼罩。我的身体本能地绷紧了,我的脸也是。我一只耳朵听不见。
我在掩护下爬到战壕,试图找到敌人的坦克。我看向我的左边。两名乌克兰士兵倒在地上。这一幕就像好莱坞的战争片。一名士兵离我五公尺远。他躺着,没有腿。他身体的其余部分被部分撕碎。他一动不动就像一个破碎的娃娃。
另一个士兵离我三公尺远。他的腿被扯断了。他的身体多处被撕裂。他还在呼吸,但大约十秒钟后,他在我面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俄罗斯坦克继续朝我们的方向开火。
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但我会再告诉你一次。
回到基地,我的朋友"影子"不敢相信他还活着。他没有受伤。爆炸将他击倒在地。我也安然无恙没有任何伤痕。今天,我的耳朵已经复原可以正常听到声音了。
步兵的SOP和训练很重要,这件事情就是一个血的教训。
这是我要告诉你这周的故事之一。我们给敌人造成了损失,但也失去了许多战友,这是真实的战争。
【6】太空视觉,亚马逊河
【7】英明神武井架工
【8】「 即使当专制独裁者表现出 “不计后果的厚颜无耻”,只要他们牢牢地筆控暴力(军队)和欺骗(宣传 )的国家机器,他们仍然可以对自己的权力安全笃定和放心。但是,他们也会因此时时惊魂不定、寝食难安。无论他们怎样不断加强暴力和欺骗,都仍然会因为没有安全感而病态般地疑神疑鬼,“马基雅维利式的领导者有一项非常关键的特质需要在此提及:怀疑。……他们在具有敌意的人际环境中生活……把自己的不可信赖感投射到了他人身上”。怀疑别人对他们会施以暴力和阴谋,这成为他们自己滥用暴力和阴谋的正当理由,“这些领导者的想象力会异常丰富,以至于他们变本加厉地运用计谋和权术”。他们“会建立一支擅长打探情报和对人们进行监视的密探部队,以抵挡敌对力量……领导者所采用的典型方法是让他们互相监视。于是整个集体内的监视程度会增加,人们相互监视”。这便是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所描绘的那种老大哥极权统治。
在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看来,无论何种非道德或反道德的政治手段,只要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都是正当和合理的。因此他们需要制造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发动运动,一方面是能够有效用动员群众来显示自己的威力,一方面也是用对运动的态度来测试所有人对自己的忠诚度。」(《非道德的政治》“导读”,pp.8-9)
【9】@横卧的灰狸
【10】李松蔚PKU
没有永远的上升,反过来也不存在永远的下降。都是物极必反。就算这几年不行,往十年二十年看,总会有好的时候。这一点很能安慰人:撑过最艰难的一波,好日子到来的时候,我们还在那里,就是胜利。
要调整期待值。不景气的时候,目标就是活着。
「活着」其实是一个挺了不起的目标。企业是如此,个人也是一样。但我每次说这个话,别人都以为我是在开玩笑,听起来有点丧气。但真的是丧气话吗?也许是我们在一个好的时代已经习以为常,以至于我们觉得,「活着」根本不值一提,「成功」才是要追求的。
过去有很多年,起码十年吧,是成功学的时代。那时最受欢迎的词是认知升级,风口,赛道,人们努力的方向是「30岁实现财务自由」,恐惧的是「你的同龄人正在悄悄抛下你」,很多年轻人都希望找到一条让自己百倍千倍高速增长的赛道,一骑绝尘。做企业也一样,不再只追求收支平衡,而是快速烧钱,扩张,讲故事画饼,A轮B轮C轮,最后上市,又回到财务自由的路上来。这很美好,现实中也确实有这些故事,但这些故事合在一起,无形中给所有人形成了一个框架,好像人生必须做到这样,才是对的。
我以前在大学当老师,教过一些很优秀的年轻人,他们当中有一些很痛苦,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为什么我二十多岁了,还没有成功?」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我跟一个学生说,你要是二十多岁就成功了,你让四十岁五十岁的人怎么混?——但我后来又反省,觉得这话也有一点爹味,好像在教训「年纪轻轻别做美梦」,会不会是我格局太小了呢?
现在潮水快要退去了,我也想得清楚了一点。其实不是年龄的问题,是时代的问题。几年前大家还有条件做做成功的梦,但在今天,甚至可预见的未来,我们要改变了。
目标就是活着。活得健康、可持续,尽可能地舒适,最好。但如果做不到,那就先活着。
不要给自己无谓地加戏,去操心年龄和增速之类的事。三十岁如何,五十岁又如何?不求快,但求长远。做生意的事我不懂,从个人规划上说,追求速度和追求长远是不太一样的策略。目标变了,具体的行动计划也会有一些调整的空间。随便举个例子,假如有一个邀约,请我牺牲一天做咨询的时间做一场商业的演讲。性价比上看后者回报更丰厚,但它会打断我作为咨询师的工作节奏。那我就有一个权衡了:我的目标是在短期内赚更多钱,还是让自己在六十岁的时候还能以心理咨询的这份职业谋生呢?从长远计,更明智的决定就是守在咨询师的位置上。
所以,「活着」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提出另一个标准。尤其考虑到「长远」两个字,某种意义上甚至比「成功」更难。村上春树写过一段话,是描述小说家这个职业的,大意是说,这一行就像一个开放擂台,人人都可以跳上来,甚至写出一两部惊世之作也没那么难,但要长期站在这个擂台上,把它作为一种安身立命的方式坚守下去,却极为不易。
长远的坚持远比一次两次的爆红更有价值。我想在未来,这会成为越来越牢靠的取舍标准。就像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无论现在有多少人在做,等到三十年后,今天这些人能坚持到那会儿的,最多不过千分之一。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坚持到那时候呢?要我猜,我现在也猜不到。未必是最聪明的,有些聪明人进来看个一两眼,施展拳脚三五年,觉得不过如此,就走了,他留不下。也未必是最热爱的,未必是最擅长经营的,甚至未必是运气最好的。也需要一定的才情、热爱、资源还有运气,但要我说,活下来的最终就是那些能活下来的。——这话等于是没说。但总而言之,总有人坚持到那时候。到那天假如起风了,不管托着他们飞到多高,那都是他们应得的。
我也不是鼓励无谓的坚持,非要在一个地方待到地老天荒。转去别的地方当然也很好。目标就是活着,活着就需要适时的灵活转换。而且我觉得,一旦摆脱了「年少有为」的幻想,目光放长到二十年三十年之后,我们就可以更自如地做出改变的选择。什么时候都可以改变,都不晚。不再只有30岁前的一鼓作气。时间多得是,希望也多得是。因为我们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从积极的角度,上面写的也是一篇成功学,名为「苦练内功」或者「长期主义」什么的。但不要这样想,否则我们就还是在幻想,幻想有一天风来了,我们必须要站在正确的位置上。有了这些杂念,反倒不能专注于「活着」这件事本身。保持活着就够了,它就是成功。你看今天那些百年老店,谁还在乎它那一百年是怎样磕磕绊绊九死一生熬过来的呢?它在今天能够作为「百年老店」而存活,这一事实本身就证明了它的实力。这就是努力的方向。最多,也只用再熬九十多年而已。
共勉。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