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家中概股回归港股背后:二次上市成“主流” 创投股东期待估值修复

 23家中概股回归港股背后:二次上市成“主流” 创投股东期待估值修复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概股退市风波犹存,越来越多中概股开始选择赴港二次上市。

  7月13日,诺亚控股(6686.HK)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实现港股美股两地上市的中国独立财富管理机构。

  记者获悉,这是第23家在港股美股两地上市的中概股。此前,诺亚财富在2010年11月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NOAH.NYSE)。

  诺亚控股首席财务官潘青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香港资本市场不但可以进一步拓宽中概股的融资渠道,助力业务成长,还能帮助中概股解除在美股市场所面临的退市风险。

  “更重要的是,香港二次上市可以令中概股持续获得国际投资者支持同时,吸引众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香港本土资本。”他指出。

  记者获悉,在诺亚控股完成赴港二次上市后,还有多家中概股正排队寻求赴港二次上市。

  回港上市时间紧迫

  一位国内创投机构合伙人向记者指出,目前中概股回归港股的操作时间已变得相当紧迫。尤其在美国参众两院通过法案——“将中概股退市观察期从3年缩短至2年”后,越来越多中概股正担忧美国SEC或在明年3月起正式启动中概股强制退市程序,因此他们希望能在年底前实现赴港二次上市。

  记者获悉,目前中概股回归港股,也得到更多政策面的支持。今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2022-2023年度财政预算案提到,香港为中概股回流做好准备,包括允许没有不同投票权架构并属非创新产业的公司在港第二上市,并降低中概股二次上市的市值要求等,这令众多中概股看到“回归港股”的道路越来越宽敞。

  潘青表示,尽管香港相关部门放宽了中概股回归的准入门槛,但在上市审核过程,他们仍然会聚焦中概股的运营合规性、信息披露完善度与业务模式可持续性等。

  “事实上,香港相关部门对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的审核要求依然相当严格,主要是基于更好保护投资者的考量。”他指出。

  记者获悉,随着越来越多中概股回归港股,如何选择回归路径,俨然成为他们必须权衡的新难题。

  目前,中概股回归港股,主要有三种路径,分别是双重上市(即在美股与港股分别重新完成IPO流程发行股票融资,但相关股票无法相互流通),先私有化后上市与二次上市。

  所谓二次上市,是指中概股在美股、港股两地上市相同类型的股票,并通过国际托管行和证券经纪商实现股份跨市场流通,且中概股在美股、港股两地的市值几乎相同,不存在所谓的价差。

  上述国内大型创投机构合伙人向记者透露,目前多数中概股都优先考虑二次上市方式,因为它无需拆除原有的VIE架构(可变利益实体),可节约大量操作时间与资金成本。

  在他看来,目前中概股之所以积极寻求回归港股,除了有效对冲美股市场退市风险,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解决估值偏低问题。

  中概股被低估

  中信建投(601066)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受中美关系紧张、中概股审计监管与退市风波的影响,逾280多只中概股市值从峰值2.8万亿美元大跌至1.4万亿美元,缩水约一半,众多业绩卓越的中概股面临估值被低估的窘境。

  “由于退市风波犹存,很多欧美二级市场投资基金即便知道中概股估值被低估,也不敢贸然大举抄底抬高估值,导致中概股低估值状况持续。若中概股成功回归港股,局面可能就完全不一样,因为欧美二级市场投资基金知道中概股不会在港股退市,因此就敢于大举抄底,从而令中概股估值得到修复。”多位创投机构人士向记者分析说。

  值得注意的是,诺亚控股此次回归港股时,共发售110万股,其中国际发售部分获得5.9倍超额认购,超过香港本地公开发售部分(3.3倍),表明国际投资者似乎更看好港股二次回归的估值修复前景。

  潘青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也希望能吸引更多香港本土投资机构投资入股,从而进一步优化公司股东结构。

  “以往诺亚控股在美股上市时,股东主要以欧美投资机构为主,如今我们希望通过回归港股,能吸引更多亚太地区机构投资者入股,进而形成更强的业务协同效应,共同做大做强亚太地区业务规模。”他直言。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众多创投股东也支持中概股早日回归港股,一方面能有效解决美股退市风波所带来的项目退出难题,另一方面也能借助赴港上市修复估值,实现更高的股权投资回报。

  “事实上,我们正说服一些中概股管理层加快回归港股的步伐,避免陷入美股市场强制退市的旋涡,目前时间已经不等人。”一位投资多家中概股的国内PE机构投资总监向记者坦言。

  在他看来,下半年中概股或将掀起回归港股的“高潮”,尤其是生物科技、电商、半导体研发、AI人工智能、新经济等领域的中概股,只要符合赴港二次上市条件,基本都会陆续公布回归港股方案。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蔚来、知乎、贝壳、哔哩哔哩、金融壹账通、诺亚财富等多只中概股先后发布赴港上市方案。但相比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总数(逾250家),目前成功登陆港股的中概股约在30家,意味着多数中概股仍然面临日益严峻的美股退市风险。

  一位国内创投机构副总裁告诉记者,若中概股迟迟未能推进赴港二次上市进程,或未能满足回归港股的市值要求,他们只能考虑赶紧联系创投资本或产业投资机构提前对中概股进行“私有化”,以实现项目快速退出,最大限度避免中概股被动退市导致更大的估值损失与项目退出难题。

  (作者:陈植 编辑:林坤)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3334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