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605】就像大马路上走的一个普通人,被莫名其妙抓走消失
【1】胡锡进
防疫政策牵动所有中国人,深刻影响了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运行的面貌。然而近一段时间,围绕防疫政策的理性讨论变少了,很多专家沉默了,与此同时网上的激烈口号却在增加,并且彼此针锋相对。这样的舆论环境显然不利于中国接下来统筹对抗新冠疫情,不利于各地实事求是地应对疫情不断出现的新变化。
老胡不是防疫专家,但愿意为推动围绕防疫的理性讨论尽一点绵薄之力。我先梳理一下目前呼吁“放开”和反对“放开”的两类主要观点。
“放开”派主张:事实证明,奥密克戎及其变种根本就防不住,而且大量证据显示这些变种的死亡率已经低于流感;各地封城、尤其是超长封城严重限制了人们的自由,破坏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各地不断出现的静态管理打击了经济,带来或将带来企业倒闭、失业和萧条;长期的封控还会导致中国对世界的自我封闭和孤立。总之他们认为,与世界其他国家保持防控政策的大体一致是中国应该也不得不做的选择。
反对“放开”派认为:疫情没有结束是明摆的事实,而且病毒不断减弱并非定论,重新变强的可能性不可排除;“放开”的国家都是被迫的,中国一旦“放开”将前功尽弃,并且迎来一波巨大死亡潮,不会少于几十万人,而且将造成严重医疗挤兑,形成一波人道主义灾难;虽然中国目前面临短期困难,但疫情三年的总体情况显示,中国防疫付出的经济代价相对最小,我们有必要再坚持一段,时机成熟了再“放开”不迟,不差半年几个月;以为“放开”了经济就能活跃起来,这种推理未必成立。世界各国几乎都放开了,但经济好的没几个。当到处都是病毒时,一定会有很多老人和有小孩的人家反而要远离公共场所,而他们目前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放心出门,支持了消费;说中国会孤立于世界属于自我恐吓,中国的外贸自疫情暴发以来一直在快速上升而不是下降,一些外贸的临时和具体困难都不是全局性的,世界对中国的需求在增加,这是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反“放开”派也大多反对随意搞“静态管理”,反对过度防疫,认为“一刀切”的防疫表现是涉疫地区的官员为保乌纱的官僚主义表现。
总体看,现在网上围绕防疫弥漫了一种政治氛围,声音最激烈的人都刻意突出立场。我觉得这种趋势不好,应该打断它,淡化它。
我认为,专家们应该站出来多发表意见,把围绕疫情的讨论重新拉回到科学理性的轨道上,即使不能完全做到,也应为此做出最大努力。
主张“放开”,需要就几个关键疑问做出可信的回答:奥密克戎的死亡率降低了,但感染率大为上升,总的死亡人数并未根本降低,比如美国现在一天仍死亡几百人,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到处都是发热、严重咳嗽,即使不致命,老人和孩子出了这种情况也会把一家人急死,大家都往医院跑,我们的医疗体系会不会压垮?长期新冠到底是怎么回事?英国有200万长期新冠,美国大约有400万,很多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这个问题如何看?还有一旦“放开”,我们的商场、地铁、餐馆、影院里究竟人会变多还是变少?中国不是欧美社会,公众的心理相对脆弱,专家们应该给出可信的预测和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反对放松防控措施也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一些地区不断出现的静态管理?如何解决地区之间的旅行不畅以及生产领域的供应链紊乱?我们究竟有无可能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现避免大范围静态管理和国内旅行阻碍的防控体系成熟升级呢?
奥密克戎就是给人类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际情况是世界各国集体败下阵来,接受了新冠疫情的所有自然结果,包括死亡和长期新冠,只有中国还在战斗。但这场战斗注定是艰难的逆水行舟,我们需要让全社会了解这场战斗的艰难,知道国家为保护14亿人的利益做“既要又要”决策的殊为不易。不会有一个解决所有问题、去除所有弊端的简单办法,中国只能在不断权衡中找出一个相对弊端最少的办法来。我相信,把事情说透,舆论场虽然永远少不了抱怨,但是大家,或者说大部分人终将理解国家决策的善意和必要性,我们的社会作为整体会不断跟上国家的政策前行。
“放开”派主张:事实证明,奥密克戎及其变种根本就防不住,而且大量证据显示这些变种的死亡率已经低于流感;各地封城、尤其是超长封城严重限制了人们的自由,破坏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各地不断出现的静态管理打击了经济,带来或将带来企业倒闭、失业和萧条;长期的封控还会导致中国对世界的自我封闭和孤立。总之他们认为,与世界其他国家保持防控政策的大体一致是中国应该也不得不做的选择。
反对“放开”派认为:疫情没有结束是明摆的事实,而且病毒不断减弱并非定论,重新变强的可能性不可排除;“放开”的国家都是被迫的,中国一旦“放开”将前功尽弃,并且迎来一波巨大死亡潮,不会少于几十万人,而且将造成严重医疗挤兑,形成一波人道主义灾难;虽然中国目前面临短期困难,但疫情三年的总体情况显示,中国防疫付出的经济代价相对最小,我们有必要再坚持一段,时机成熟了再“放开”不迟,不差半年几个月;以为“放开”了经济就能活跃起来,这种推理未必成立。世界各国几乎都放开了,但经济好的没几个。当到处都是病毒时,一定会有很多老人和有小孩的人家反而要远离公共场所,而他们目前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放心出门,支持了消费;说中国会孤立于世界属于自我恐吓,中国的外贸自疫情暴发以来一直在快速上升而不是下降,一些外贸的临时和具体困难都不是全局性的,世界对中国的需求在增加,这是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反“放开”派也大多反对随意搞“静态管理”,反对过度防疫,认为“一刀切”的防疫表现是涉疫地区的官员为保乌纱的官僚主义表现。
总体看,现在网上围绕防疫弥漫了一种政治氛围,声音最激烈的人都刻意突出立场。我觉得这种趋势不好,应该打断它,淡化它。
我认为,专家们应该站出来多发表意见,把围绕疫情的讨论重新拉回到科学理性的轨道上,即使不能完全做到,也应为此做出最大努力。
主张“放开”,需要就几个关键疑问做出可信的回答:奥密克戎的死亡率降低了,但感染率大为上升,总的死亡人数并未根本降低,比如美国现在一天仍死亡几百人,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到处都是发热、严重咳嗽,即使不致命,老人和孩子出了这种情况也会把一家人急死,大家都往医院跑,我们的医疗体系会不会压垮?长期新冠到底是怎么回事?英国有200万长期新冠,美国大约有400万,很多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这个问题如何看?还有一旦“放开”,我们的商场、地铁、餐馆、影院里究竟人会变多还是变少?中国不是欧美社会,公众的心理相对脆弱,专家们应该给出可信的预测和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反对放松防控措施也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一些地区不断出现的静态管理?如何解决地区之间的旅行不畅以及生产领域的供应链紊乱?我们究竟有无可能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现避免大范围静态管理和国内旅行阻碍的防控体系成熟升级呢?
奥密克戎就是给人类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际情况是世界各国集体败下阵来,接受了新冠疫情的所有自然结果,包括死亡和长期新冠,只有中国还在战斗。但这场战斗注定是艰难的逆水行舟,我们需要让全社会了解这场战斗的艰难,知道国家为保护14亿人的利益做“既要又要”决策的殊为不易。不会有一个解决所有问题、去除所有弊端的简单办法,中国只能在不断权衡中找出一个相对弊端最少的办法来。我相信,把事情说透,舆论场虽然永远少不了抱怨,但是大家,或者说大部分人终将理解国家决策的善意和必要性,我们的社会作为整体会不断跟上国家的政策前行。
llljccc:为什么大家对防疫的抱怨越来越多的归结于政治原因,很大原因是因为我们已经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了。有话语权的人不说话,只会导致“谣言”四起。希望能看到一场“面对面”的讨论,邀请包括医学,经济,公卫等等各个方面的专家及负责人,就目前的防疫形式展开讨“真正的”讨论,而不是背台词,走流程。
高频犯困gpfk:看看香港放开后的结果吧
天才的豆腐:结果就是之前防疫人员下岗另谋职业,经济得到复苏,旅游业等行业逐步恢复,可以参考新加坡模式
噶嗯怕咋弄啦:结果就是非常正常,人家生活美滋滋,我在香港的同学天天在玩
王俊凯小仙肉sj:后果就是现在免检疫通关了?
擅长雕虫小技:后果就是 科学战胜了疫情…
【2】@诚实的城市猎人v
一位中年男人,含泪甩卖自己的高达模型,
而这是他工作十一年唯一的爱好,虽然不怎么花钱,但其父母、妻子却连这也不能容忍,逼着男子卖掉这些模型,
随后,他开始讲述自己的童年,虽然称不上不幸,但并不快乐
看完竟有些泪目
而这是他工作十一年唯一的爱好,虽然不怎么花钱,但其父母、妻子却连这也不能容忍,逼着男子卖掉这些模型,
随后,他开始讲述自己的童年,虽然称不上不幸,但并不快乐
看完竟有些泪目
【3】@三禾君
我妈在我旁边看《今日说法》,案情播到一半我忍不住放下手里的“羊了个羊”过去一起看,woc剧情真的好高能!(贬义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女士,我们就叫她李女士好了,下班回家发现家里来了几位民警,因为有人报警说自己被偷了一只古筝,在李女士家发现了。
原来国庆节的时候,李女士的老公买了架二手古筝给他们3岁的女儿玩,家里没人会这个乐器,李女士就发py⭕️说有没有会这个的朋友,邀请你来家里玩。
结果有个同小区的女邻居,就来她家里可能弹了一会儿,然后出门报警,说这个古筝是自己的,还说自己有几件首饰在古筝那个盒子的小格子里,要从她家里翻出来。
李女士这个气啊,居然有人在别人家里这么横,当时就吵起来了,但是呢邻居说的很多古筝的细节又确实能对得上,感觉她老公真的买到了赃物,民警就说那你老公跟我们回趟所里了解一下情况吧,追回赃款大家都能挽回损失。
她老公说好的好的,就非常配合地走了。
结果这么一走,男人就失联了。
整整一夜,她老公也没回家,第二天民警倒是又来了,要把古筝拿走。为啥呢,因为报警人又提供了几个细节,可以确定古筝真的是她的。
她老公却说不清楚自己是在哪个店买的二手古筝,他自诉的购买时间,警察调出监控,根本他就没出门,一直留在家里。
这样他偷古筝的事实基本认定,他也承认了。
而且他偷古筝的时候,还顺走了几件烟酒茶,好在他的认罪态度良好,反反复复表示自己是第一回盗窃,【完全是想让女儿学个乐器】,民警于是把他押解回家拿赃物,但是很奇怪就是,除了报警人丢的烟酒茶,他家还有不少高档的烟酒茶,他说是朋友同事送自己的。
民警觉得,你是不是当我sa。
很快民警就调出了档案,附近这一年里发生4起室内盗窃,失主被通知来认领,果然大多数东西都对上了。
看到这里是个人都明白了,李女士的老公肯定是惯犯。
奈何李女士不信啊:不可能,我老公可是军人!
她这么一说,民警也想起来,他们去查脏,卧室里挂的婚纱照上,男方是穿了军装。
但这不对啊,因为男的认罪态度可好了,职业也早就交待,他是附近工地开叉车的。
民警就跟着李女士把他的警灯、军装、肩章全部找出来,男的马上滑跪,表示因为我羡慕军人,这些是我周末钓鱼穿的迷彩服。
到这里,哪怕是民警愿意相信,李女士也不能让他过关了。
因为认识5年、结婚3年,李女士一直认定自己的老公是名解放军。
他带李女士去过自己的部队,部队每年李女士过生日还会给李女士的公司寄鲜花,这怎么可能都是骗人的呢?
可事实就是如此,男的带李女士去部队一次,这其实是自己有个熟人在那,他为了糊弄李女士故意去找人坐了几分钟;至于花,太简单了,他自己买的,用部队名义。
到这里李女士已经够崩溃的了吧,然而现实世界,崩溃哪有尽头。
因为办案民警继续调男的的档案,发现他原来还是二进宫,之前因抢劫坐过4年牢,出来后就把那段经历替换成入伍忽悠李女士,他们认识多久,他就骗了多久。
就这样,李女士因为在py⭕️发了一张古筝的照片,意外揭开了这个满口谎言、烂到根里的枕边人的真面目。
按李女士自己的话说,仿佛5年做了一场大梦,但她能怎么办,去跳楼吗?女儿还在幼儿园等她接放学。
我真是全程目瞪口呆,这男的每次被抓到现行,都言辞恳切、痛哭流涕、坚定认罪,但哪一次,他也没说过全部的实情。
你查出一点,我就挤牙膏的认一点,坦白从宽,但坦白的不多。
这个案件是2016年的一期节目,叫《偷来的身份》,本身是以报案人的角度讲述民警如何抽丝剥茧一层一层揭开犯罪嫌疑人的谎言,但我真的没法不带入他老婆这个倒霉的女人,人是假的、家是假的,一觉醒来天崩地裂,不识张郎是张郎。
另外我真的十分想知道后续,好几年过去了,李女士离婚了吗?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女士,我们就叫她李女士好了,下班回家发现家里来了几位民警,因为有人报警说自己被偷了一只古筝,在李女士家发现了。
原来国庆节的时候,李女士的老公买了架二手古筝给他们3岁的女儿玩,家里没人会这个乐器,李女士就发py⭕️说有没有会这个的朋友,邀请你来家里玩。
结果有个同小区的女邻居,就来她家里可能弹了一会儿,然后出门报警,说这个古筝是自己的,还说自己有几件首饰在古筝那个盒子的小格子里,要从她家里翻出来。
李女士这个气啊,居然有人在别人家里这么横,当时就吵起来了,但是呢邻居说的很多古筝的细节又确实能对得上,感觉她老公真的买到了赃物,民警就说那你老公跟我们回趟所里了解一下情况吧,追回赃款大家都能挽回损失。
她老公说好的好的,就非常配合地走了。
结果这么一走,男人就失联了。
整整一夜,她老公也没回家,第二天民警倒是又来了,要把古筝拿走。为啥呢,因为报警人又提供了几个细节,可以确定古筝真的是她的。
她老公却说不清楚自己是在哪个店买的二手古筝,他自诉的购买时间,警察调出监控,根本他就没出门,一直留在家里。
这样他偷古筝的事实基本认定,他也承认了。
而且他偷古筝的时候,还顺走了几件烟酒茶,好在他的认罪态度良好,反反复复表示自己是第一回盗窃,【完全是想让女儿学个乐器】,民警于是把他押解回家拿赃物,但是很奇怪就是,除了报警人丢的烟酒茶,他家还有不少高档的烟酒茶,他说是朋友同事送自己的。
民警觉得,你是不是当我sa。
很快民警就调出了档案,附近这一年里发生4起室内盗窃,失主被通知来认领,果然大多数东西都对上了。
看到这里是个人都明白了,李女士的老公肯定是惯犯。
奈何李女士不信啊:不可能,我老公可是军人!
她这么一说,民警也想起来,他们去查脏,卧室里挂的婚纱照上,男方是穿了军装。
但这不对啊,因为男的认罪态度可好了,职业也早就交待,他是附近工地开叉车的。
民警就跟着李女士把他的警灯、军装、肩章全部找出来,男的马上滑跪,表示因为我羡慕军人,这些是我周末钓鱼穿的迷彩服。
到这里,哪怕是民警愿意相信,李女士也不能让他过关了。
因为认识5年、结婚3年,李女士一直认定自己的老公是名解放军。
他带李女士去过自己的部队,部队每年李女士过生日还会给李女士的公司寄鲜花,这怎么可能都是骗人的呢?
可事实就是如此,男的带李女士去部队一次,这其实是自己有个熟人在那,他为了糊弄李女士故意去找人坐了几分钟;至于花,太简单了,他自己买的,用部队名义。
到这里李女士已经够崩溃的了吧,然而现实世界,崩溃哪有尽头。
因为办案民警继续调男的的档案,发现他原来还是二进宫,之前因抢劫坐过4年牢,出来后就把那段经历替换成入伍忽悠李女士,他们认识多久,他就骗了多久。
就这样,李女士因为在py⭕️发了一张古筝的照片,意外揭开了这个满口谎言、烂到根里的枕边人的真面目。
按李女士自己的话说,仿佛5年做了一场大梦,但她能怎么办,去跳楼吗?女儿还在幼儿园等她接放学。
我真是全程目瞪口呆,这男的每次被抓到现行,都言辞恳切、痛哭流涕、坚定认罪,但哪一次,他也没说过全部的实情。
你查出一点,我就挤牙膏的认一点,坦白从宽,但坦白的不多。
这个案件是2016年的一期节目,叫《偷来的身份》,本身是以报案人的角度讲述民警如何抽丝剥茧一层一层揭开犯罪嫌疑人的谎言,但我真的没法不带入他老婆这个倒霉的女人,人是假的、家是假的,一觉醒来天崩地裂,不识张郎是张郎。
另外我真的十分想知道后续,好几年过去了,李女士离婚了吗?
【4】俞飞
我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纪念鲁迅”……昨天是鲁迅先生诞辰141周年,几个老伙计在一起聊了一个下午
来纪念他,大家说得最多的是“教科书上的鲁迅不是真鲁迅”。
我们由鲁迅而来的历史教育、历史记忆,某一面被夸张变形,另一面却给藏起来,因此导致了有些人充满了对鲁迅的各种误解和误读。当所有了解鲁迅的人都一一死去后,凭借历史书上的只言片语,我们就会全都将他误解了。正如陈丹青所说:鲁迅的被扭曲,是现代中国一桩超级公案。
鲁迅身上一向背负着各种高大上的形容词,提起他言必称伟大的斗士、文学的天才、民族的脊梁、不朽的丰碑......对于这些词,鲁迅先生未必高兴,他早就说过“当一个人只剩下伟大时,他早已成了傀儡”。因此,历史书上的鲁迅,从来都不是真实的鲁迅,我们其实从未真正亲近过鲁迅。
我们纪念鲁迅先生,不仅为了不遗忘,也为了我们自己——鲁迅的精神从未过时,他思想中的锋芒,至今丝毫没有消散;他的思想无疑可作为一种支撑我们在荒诞世界中活下去的力量——只要眼中有光,何惧长夜茫茫!
鲁迅先生的文字不适合太小的孩子读,读不懂,最后都是食之无味,如同嚼蜡。他笔下活泼可爱的闰土,迂腐善良的孔乙己,勤劳能干的祥林嫂,都是难以理解的角色。少年总是直来直往,怀揣着一腔热血,又怎会读懂鲁迅先生的思想。当时间慢慢推移,少年成长为大人时,再回首看鲁迅先生的作品,才忽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我要说的是,无论鲁迅的敌人还是战友,甚至于利用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中国的问题鲁迅看得最准,鲁迅关注的,不只是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的具体问题,而是让他绝望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如何突围。因为读懂了鲁迅,所以读懂了社会,读懂了文化,读懂了这个世界的荒诞;同时,也在鲁迅的文字中汲取力量,勇敢地活下去——正如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里所写的那样: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为纪念鲁迅。
来纪念他,大家说得最多的是“教科书上的鲁迅不是真鲁迅”。
我们由鲁迅而来的历史教育、历史记忆,某一面被夸张变形,另一面却给藏起来,因此导致了有些人充满了对鲁迅的各种误解和误读。当所有了解鲁迅的人都一一死去后,凭借历史书上的只言片语,我们就会全都将他误解了。正如陈丹青所说:鲁迅的被扭曲,是现代中国一桩超级公案。
鲁迅身上一向背负着各种高大上的形容词,提起他言必称伟大的斗士、文学的天才、民族的脊梁、不朽的丰碑......对于这些词,鲁迅先生未必高兴,他早就说过“当一个人只剩下伟大时,他早已成了傀儡”。因此,历史书上的鲁迅,从来都不是真实的鲁迅,我们其实从未真正亲近过鲁迅。
我们纪念鲁迅先生,不仅为了不遗忘,也为了我们自己——鲁迅的精神从未过时,他思想中的锋芒,至今丝毫没有消散;他的思想无疑可作为一种支撑我们在荒诞世界中活下去的力量——只要眼中有光,何惧长夜茫茫!
鲁迅先生的文字不适合太小的孩子读,读不懂,最后都是食之无味,如同嚼蜡。他笔下活泼可爱的闰土,迂腐善良的孔乙己,勤劳能干的祥林嫂,都是难以理解的角色。少年总是直来直往,怀揣着一腔热血,又怎会读懂鲁迅先生的思想。当时间慢慢推移,少年成长为大人时,再回首看鲁迅先生的作品,才忽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我要说的是,无论鲁迅的敌人还是战友,甚至于利用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中国的问题鲁迅看得最准,鲁迅关注的,不只是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的具体问题,而是让他绝望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如何突围。因为读懂了鲁迅,所以读懂了社会,读懂了文化,读懂了这个世界的荒诞;同时,也在鲁迅的文字中汲取力量,勇敢地活下去——正如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里所写的那样: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为纪念鲁迅。
潤鹅:“我们根本不关心政治”
【6】@樊建川
同学们,“以钢为纲”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口号?请勇跃举手回答,允许抢答。
这是"钢铁元帅升帐,稻麦密植过江,人人尽舜尧,家家学文化,村村办食堂,乡乡建工厂,县县有清华,省省放卫星,全面大跃进,一天二十年"的那个随后发现"吃饭了吗"方为大问题,迅速转为"闲时吃稀瓜菜代,劳逸结合抗浮肿"模式的盖世英雄胆气豪的时代。那时候的人,真年轻。
【7】@胡锡进
网上有不少军迷和俄乌不同方的拉拉队在实时跟踪搬运乌克兰战场的信息。应当感谢他们,拼凑集纳了战况,介绍了俄罗斯的社会动态。
老胡想对“非专业”的这场战争围观者说,接下来的大看点是:第一,乌四地区公投后俄会多快接纳它们加入俄罗斯,以及西方除了不接受这个结果,会不会有更多反应。第二,俄将如何在军事上实现对上述四地区的绝对控制。第三,俄军能新征多少兵,什么时候才能把他们投入到乌克兰前线,开始影响战局。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如果乌克兰军队加强攻势,普京会不会真的下令使用战术核武器。
第四个悬念是最根本的,老胡接触的学者专家对此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有的认为普京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下那样的命令,因为他虽强硬但是“有底线”,或者认为他担心控制不了使用核武器将产生的严重后果。但也有的坚定认为,只要普京相信这是俄取胜的唯一办法,他就会那样做。
随着核威胁被摆到了桌面上,未来几个月全世界最大的持续性焦点应该就是乌克兰战争。而且,人类有可能正站在分水岭上。
不断有人要求老胡明确表态支持谁,我的回答是,总体上的中立最符合中国国家利益,而中国的利益就是中国人的利益。老胡的立场就是支持中国自己的国家利益。
老胡想对“非专业”的这场战争围观者说,接下来的大看点是:第一,乌四地区公投后俄会多快接纳它们加入俄罗斯,以及西方除了不接受这个结果,会不会有更多反应。第二,俄将如何在军事上实现对上述四地区的绝对控制。第三,俄军能新征多少兵,什么时候才能把他们投入到乌克兰前线,开始影响战局。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如果乌克兰军队加强攻势,普京会不会真的下令使用战术核武器。
第四个悬念是最根本的,老胡接触的学者专家对此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有的认为普京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下那样的命令,因为他虽强硬但是“有底线”,或者认为他担心控制不了使用核武器将产生的严重后果。但也有的坚定认为,只要普京相信这是俄取胜的唯一办法,他就会那样做。
随着核威胁被摆到了桌面上,未来几个月全世界最大的持续性焦点应该就是乌克兰战争。而且,人类有可能正站在分水岭上。
不断有人要求老胡明确表态支持谁,我的回答是,总体上的中立最符合中国国家利益,而中国的利益就是中国人的利益。老胡的立场就是支持中国自己的国家利益。
【8】刘春
80年代,我结识了诗人@某人韩东 ,他给了我很多语言的启示,比如少用形容词,别用大词,举例说我老家是肥西县上派河,别动不动把派河写成母亲河。所以,我一直以为,一个媒体上越少出现大词的社会,肯定是个符合常识的社会,反之………
【9】余华:想读什么就读什么
【10】@绿豆大饼83753:就像大马路上走的一个普通人,被莫名其妙抓走消失。这是一部走过无数次审核流程、上院线公映、在视频网站办理VIP就能看的电影,经历所有合格证盖戳也能被消失。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