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毕业生回家乡县城当公务员:入职一年经历了几次情绪崩溃

一年前,22岁的张茗雨从国内名列前茅的985高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县城,进入体制内——这正是父母口中“离家近、工作又稳定”的理想状态。当挤过独木桥、考公上岸后,她能适应基层的工作吗?

张茗雨自述:当时最迫切想有一份工作。于是,我报考了东南沿海一个县城机关的综合管理岗。省考面试排名出来后,我知道自己基本能进录用名单了。我爸很高兴,因为他也在体制内工作。我妈心情复杂,她希望我考研深造。我自己并没有感到很开心,而是觉得,人生似乎一眼望到头了。

进体制前,我对这份家乡县城的基层工作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繁琐重复,但挺体面。但后来我很快发现,我的预期不够准确,在这里,个人的声音被压缩得很小。刚进单位的例会上,我觉得领导的某项安排不太合理,于是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身边的同事拍了拍我,提醒我别再说了。其实,我只是想要一个平等沟通的环境而已。

这一年我学到了什么?可能是写材料吧。我常写的内容有两种:本部门的领导发言稿和材料整合。写着写着就会知道,不同的公文有不同的结构格式,哪些内容是好看的,哪些内容是不要的,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另外,我的日常工作还包括复印材料,帮领导联系收发室,举办单位活动等等。

入职一年,我大概经历了几次情绪崩溃的瞬间。第一次是单位有个评选报名工作,我们领导负责发通知,我负责收集报名材料。当时材料提交时间已经过了,一位40多岁的男同事把材料拍到我办公桌上,用手指着我,对我大声吼,指责我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通知他。我当时很委屈,想和他解释(因为负责发通知的不是我),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第二次是领导记错了业务对接人,让完全不熟悉业务内容的我留下来加班。我和领导解释后,她还是给我分配了一些并不着急的活,并且让我当晚做完。当时是年底,我已经连续加班了好几天,但想起来都是排桌位、采买部门福利之类的琐碎工作。九点多回到出租屋后,我一边煮着两个水煮蛋当晚饭,一边给父母打电话,当时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父母就劝我:“用平常心去看,没什么大不了的,都是这样过来的。”

我还经历过一次尴尬的相亲经历。在没有和我沟通的情况下,同事把我的微信推给了一位同样在体制内、1990年出生的男生。相亲对象开场就把年龄、身高、体重、房车情况,及个人爱好条理清晰地介绍了一通,高效却也程式化。在县城,人们的普遍看法:在体制内工作是很体面的,在相亲市场上也通常是个优势。

有时候我也会想,选择考公回到县城,是个正确的决定吗?如果从体制出来,我能去哪里呢?我并不是个大胆的人,从考上公务员开始,我就知道我不会轻易离职。就这样,我常常觉得自己困在了围城里,我害怕自己躺着躺着,就真的平了。最近,我常劝慰自己,开始的这一年总是煎熬的,以后总会慢慢好起来。我还打算去考个证,也并不是一定需要这个资格,只是想通过设立一个目标,让自己觉得有动力。(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张茗雨为化名)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潘璐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3685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