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647】我问的是消毒的问题

【1】@MLRS270

北京今天发布会还承认了:北京传播的就是BF7,说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传染剂量低,等等。
病毒的剂量低一般认为无害。比如健康的人身上其实日常有上亿个各种病毒或病菌,大多剂量低不致病。最常见的大肠杆菌,谁都有,突然来了很多、跑出肠道才会致病。完全没有会便秘。[嘻嘻]
新冠病毒未能免俗。剂量低的时候通常无害。多低无害呢?
核酸检测的原理,你想象成用放大镜找病毒,“ct值35”下阳性,你就认为意思就是放大35倍才能看到吧。(其实是倍增关系。ct35的放大倍数是2的很多次方,也就是几万、几十万倍。但是这样说又多几个数学知识点。我的比方不影响原理实质,而且好理解)
国际上早已认为:既然放大到20倍能看到时,还绝大多数无症状,这时都还看不到就更别当回事了,根本不会致病,所以,大家的普遍标准早已是:ct20下看不见病毒就是阴性,根本不用管。
但是目前中国标准是ct35:放大20倍还看不见病毒?我再努力放大到35倍(其实是再放大几万倍)看看,就不信找不出病毒来…此前还是40,第九版才到35。
这就是阳性越来越多但是绝大多数(广州97%,全国90%)根本没感觉、无症状的道理。
也许立即降低ct值到20是更精确科学的方法。那时阳性会少很多,高风险区也会少很多了。确诊病人也会更快出院,医疗资源占用锐减。

 

 

【2】@一匹英俊的小马:唠唠嗑。

 

【3】@毛十八

还有那种讲放开了到时候感染了重症了有本事别哭天抢地别骂医院。我活得岁数虽然还不算很长但也知道过去感冒也好肺炎也好重症癌症ICU也好正常人家都是自己受着的。大面积哭天抢地什么时候有的?武汉那时候不肯收真·重症病人开始的。张医生呼吁收治病人的朋友圈截图我还存着呢,不给病人做核酸就不算确诊病例呀,那就不能收治自生自灭呗——那时候的首要任务是压数据,那么高致死率的毒株说不管你就不管你。
现在我也不知道任务变成了什么,大概要么是let’s建设and填满方舱,突然就核酸造假也要拉进去了,居家康复也要拉进去了,谁没见过啊。
这时候还有脸掉转枪头说有本事别哭天抢地,医生医护全给你们耍得团团转,三年前没防护没口罩死了送朵小红花奖励小孩高考加点分(小孩高考时兑现;三年后把人包得夏天热射病冬天捂汗风一吹抖三抖正经病不看天天方舱发药捅鼻孔捅喉咙。
话都给这帮翻翻嘴皮子的人讲了,哭天抢地还不是因为有你们这帮垃圾。也不要替医院医生贷款被骂,我键盘爱国,20年帮着华科校友拉捐款给医生买防护服,帮着中山援鄂医生要物资要卫生巾,自己有了N95先闪送给要出急诊的医生朋友——那时候他们都戴的粉红色连外科都不是小口罩。
真·恨国党在干什么呢,三年前鉴势力说风凉话,三年后还在鉴势力说风凉话。

 

 

【4】@兔主席

还有我的一个基本判断。境外势力也不是想组织什么十天半月的活动,他们就是出来冒个泡,然后就撤。那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一方面当然要激化内部矛盾,另一方面这是看看能不能把咱们围绕防疫公卫政策的议题彻底政治化,这里要插一个问题:海外普通人关不关心中国有的地方有的人就防疫问题出来闹一闹呢?我认为是不关心的:因为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地方在防疫历史上都闹过。对防疫政策有不同看法其实是很正常的,各地都闹过,很多人都有体验,所以人家也不关心,充其量看个热闹,甚至我认为连看个热闹都不算,没啥可看的,这个事情根本就没有什么意思。
所以,这些操作,主要是为了激起我们的反应,最好我们出现了某些应激反应,并基于此,重新总体调整我们的政策部署,那他们就得逞了。他们想做的是减少我们的选择,减少我们的主动和主导。
那么海外反华势力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呢?其实是中国基于新的情势无限期地进行“动态清零”,请注意,这就不是搞个几月或一年的问题,而是搞个几年的问题,无止境的继续下去。这是他们乐见的。基于此,他们希望阻断中国与海外的循环、推动中国与产业链供应链的脱钩,放缓中国经济增速,并激化我们的内部矛盾,让我们发生内乱。
这都算不上阴谋,就是阳谋。
所以,咱们必须有定力,做好自己的事,不受干扰。

 

 

【5】@兽爷

北肿上周的确开始封控了。一个科室有阳性被集体拉方舱了。医院不收病人不做手术。一位医生说,有些肿瘤病人,等两周,结局可能就改变了

 

 

【6】@早期文明比较研究工作坊#世界杯特写镜头# 咪咕也不给看台球迷的特写镜头了,和朋友回想了一下,昨晚前三场还有,似乎凌晨🇪🇸🇩🇪那场开始的,今晚第一场🇷🇸🇨🇲比赛中死球时切过几次球场的鸟瞰和远端边线镜头,当时觉得莫名其妙,现在🇰🇷🇬🇭直播中故技重施才猛然悟了[微笑] 

 

【7】@月风_投资笔记

快速Q&A(仅代表我的个人理解):
Q1:为什么不放开?
A1:目前中国大陆80岁以上老人加强针接种率只有40%,列全世界倒数第一(可比数据下);
Q2:老人接种率这个数据为什么重要?
A2:今年3月,香港老人接种率一度是全球倒数第一。22年3月到5月,三个月的超额死亡达到9000人,接近香港全年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
Q3:那香港为什么现在放开了?
A3:他们的老人接种率目前达到63.2%,加上之前的自然感染也带来了免疫屏障;
Q4:这些很多医疗专业博主都讲过了,能不能讲点其他的?
A4:能。
Q5:为什么不放开?
A5:因为错过了第三针的最好窗口。
Q6:什么叫第三针的最好窗口?
A6:那篇很火的《“第一次冲击”,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里提到,3月时,中国半年内接种疫苗10.6亿剂;11月时,半年内的接种量降低到6100万剂。这里数据回落的特别快,一部分原因是在今年3月疫苗接种数已经达到33亿剂,形成了年轻人层面的第三针群体有效免疫屏障。今年3月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第三针窗口。
Q7:为什么这个窗口没把握住?
A7:老人接种率太低,而疫情发展过于迅速,所以当时最好的选择只能是退回最早的路径,以保护最需要保护的老人。
Q8:等下,如果这么说的话,3月的上海?
A8:是的,某种意义上也算一种放开尝试。
Q9:天哪,逻辑都串起来了。但是大家并不认可当时的上海啊?
A9:事后看其实很清晰,对的是放开时点,但是错的地方更多:物流调度、物资储备、基层理解、民众认知,全部都没有跟上。——属于因素A对了,BCD需要改善,3改1对导致了不好的结果E,但是你不能用结果论的E结果反证因素A是错的。上海是一次尝试,但是失败了,所以退回到了最早的路径。
Q10:为什么这个窗口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A10:因为加强针的“强”保护周期就是半年左右。
Q11:所以现在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A11:可能性最大的还是第四针。
Q12:那就推第四针啊,哪里出现了困难?
A12:民众对于接种疫苗的必要性出现了质疑,因为大家尤其是年轻人的积极第三针,并没有带来现有状况的明显改变,然后引发了对“做这个事情有什么意义”的反思,很多人以这个为理由反感第四针。另外目前中老年人的接种率还是偏低。
Q13:为什么舆论不引导第四针?
A13:在第三针窗口错失后,这里陷入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民众说“我可以接受第四针,但是你得先给我一个TIMELINE”。而实际上,”只有民众先足够接种了第四针,尤其是老年人接种率上去了,才有条件谈逐步放开”,这里没有媒体敢或者能给出一个清晰的TIMELINE,这样大家反过来又觉得打第四针不着急。看懂了么?应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谁也不敢说死,这里出现了一个宣传口径悖论。
Q14:在第四针覆盖度不足的情况下,基层能做的有什么?
A14:只能在目前R0大于10的病株下腾挪,让各方都不满意但勉强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目前马上放开的话,我们的超额死亡率可能会有香港上半年1/3的量级(香港3月的80岁以上老人接种率是11.7%,为我们当前40%的1/3不到)。
Q15:所以本质上还是一个两难问题?
A15:很多问题一直都是两难问题,举个例子,大家现在争议很大的居委会问题,在3年前大家的认知其实是“国外没有我们独有的毛细血管机制优势”,在早期高毒性病株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种反转再次证明了,任何机制体制都是各有优劣的,一方面不要拔高,一方面也不要贬低,实事求是。
Q16:长期解决问题的契机在哪?
A16:我个人观点还是第四针。无论是强制接种,还是吸入式等新品类推出,必须看到全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接种率达到国外的平均水平(香港目前80岁以上人口的加强针接种率已经提升到63.2%)。大家的情绪可以理解,但是目前契机未到。
Q17:老问题,那到底谁在这里赢麻了?
A17:看下面的思维导图,本质上,还是过度诱导和消费民众情绪的一批大V,一批是21年一批是今年(注意我两头都提了),忽视了前面的两难问题,忽视了任何机制体制度是各有优劣的,把大家当时的情绪推到了极致,让讨论空间无限狭隘。他们收获了流量,我们迎接了当前的情绪反噬。——事实上,只有他们赢麻了。因为民众在骂,基层在挨骂,大家都难受,只有他们百万粉丝卖课了。
Q18:我们普通人能做什么?
A18:让身边老人去打疫苗,尽快!

 

 

【8】@BJ未沫

我们小区发的,非必要不用做核酸[awsl] 

 

 

【9】。

 

【10】宝树

一颗明亮而伟大的恒星,比如太阳,它的结构的复杂性其实远远不如一个最简单的原核细胞,比较重要的也就是氢和氦两种元素,其核聚变反应和热对流等基本原理很容易理解。但一个细胞中的组织成分之复杂和化学反应之繁复,连电脑都处理不过来,能算出几个蛋白质的结构就可以算是顶尖科学家了。
而真核细胞的复杂程度,比原核细胞又上了一个数量级。
多细胞生物的复杂程度,比单细胞生物又上了N个数量级。
四十亿年进化产生的、超1000亿个细胞构成的人类大脑,是多细胞生物中最最复杂的构造。
由这些大脑组成的人类社会,是比单一人类更复杂N个层次的存在。
十几亿人组成的巨型现代人类社会,可以说是已知宇宙中,最最最最复杂的系统。我们对它的一切了解,是极为皮毛的。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不是一块可以随意捏来捏去,搓扁搓圆,还随时能复原的橡皮泥。

 

 

【11】@星球商业评论

“我问的是消毒的问题:紫外线消毒,红外线消毒的效果怎么样?”
全国人民都在关心的疫情发布会,有记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微笑]
十年前就辞职果然是对的。

 





 

来源: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
https://www.techfm.club/p/3751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