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650】中国一直在变,也一直都没变
【1】@北京大峰峰
网友投稿,我们是海淀区塔院小区,我们楼老人很多 他们早就不敢出来了 现在垃圾堆成山 保洁.....了,不消杀 不敢想象这个小区要......什么样
【2】@xh汤计
呼市:萧条的姑子板巷#一座城市一旦按下暂停键,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以往的繁华。我们这一条街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小区南边是中山东路,北边是新华大街,诚信数码大厦是这里的商业标志性建筑,手机、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都在此出售,使得这条街十分繁华,各类小餐饮从早到晚都火爆。比如“常师傅肉夹馍”,从早到晚食客爆棚。每年只有到了春节前后,师傅们才回山西老家过年,直到正月十五后回来。今年这波疫情一折腾,喧嚣的姑子板巷和迎宾南路的商业店铺全都停摆,国庆节前一觉醒来,发现几个街道路口全被铁皮封控了,而我们迎宾社区这一片连续3年无疫情。封控社区与街道路口,没有一份县区级政府的正式文件,只是在居民群里网格员口头通知一下。就是这么着随随便便地按下了暂停键,之后就是天天给我们做核酸,直到把我们这些低风险小区的居民都惹怒了……姑子板巷解封十多天了,但是,街上的店铺除了一个小超市和水果蔬菜店开了,其他的门市都是铁将军把门,估计春节前都没啥戏了。春节后又会怎样呢?
【3】@张泰苏
和新冠实打实共存将近三年之后,有如下经验可以和国内的诸位分享:第一,一定要打足疫苗,包括所有加强针。根据专业数据,国内的疫苗打足了之后也一样能防重症。第二,口罩确实管用,尤其是如果由病毒携带者佩戴的话。因此,戴口罩更多是一种公德。第三,奥密克戎的症状确实不算太重。不管是从科研数据看,还是从身边经验看,都是如此。我工作单位的人几乎都得过。在学校的疫苗普及率接近百分之百的大前提下,没有重症,目前也没听说谁有长期后遗症。这一点和疫情初期确实不一样。反复感染的可能性是有的,但第二、三次的症状一般会越来越轻,和流感一样。第四,疫情会一波一波地增长,大概率需要半年以上才能真的走完一圈,需要有一定耐心。第五,一旦走完一圈,社会与经济生活确实就和疫情前差不多了。隧道的尽头是有蓝天的,值得期待。
【4】@petriv
我觉得现在这种情况就不要再死抱着大面积核酸检测这个工具不放了。
大规模核酸检测适合原始毒株,勉强适合德尔塔,但是很难适合奥密克戎了。要求核酸检测人员上门检测没有可行性,我一个十混一,等了30小时,才有检测员上门,这还是快的,如果全面铺开,根本做不到。
而像以前那样排队测核酸的大规模筛查,需要配合小区封控。然而,事实证明第一很难做到用大规模核酸毫无遗漏的筛出感染者,哪怕是24小时核酸,也只能反映测核酸的时候的情况,根本不能保证在进入楼堂馆所的时候是否因为测核酸而导致感染。机械的以核酸检测作为依据,还是防不胜防。第二,对于封控群众已经扛不住了,小区长时间封控已经做不到了。人不是机器,不可能长时间绝对服从命令,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中国人能做到3年已经是人类奇迹了,现在这种情况做不到了。就算是还能坚持,现在天气太冷,动不动零下好几度的大冬天排大队测核酸,既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率,也会因为大冬天排队感冒、发烧、感染普通流感而降低抵抗力。所以,不强制封控小区的情况下,大规模的核酸就没有意义。就算是像锦州官员妄想的那样,快清零了,再忍一忍,就算是暂时清零了,稍微有一个破口,还会再来,然后再忍几个月?有的的城市,财政依赖转移支付,但是如果继续让经济停摆,把整个经济配套体系打乱,那些原来往外转移收入的城市和地区,也入不敷出了,那怎么办?防疫是个系统工程,防疫不但需要医生护士药物器械,更需要资金支持。
防疫就是一场战争,医生护士社区工作人员以及每个配合防疫的公民,都是前方的战士,但是无论承认不承认,他们都需要后勤支援,都需要充足的资金和物资。如果经济体系继续混乱,这后勤难以为继,前方的工作也无法继续。后勤被掐断,生产被打乱的后果,我们的西方邻国已经用他们的一个又一个失败做了最好的例证。那些辱骂别人唐飞,叫嚣继续加码封控的家伙们,看看他们在西边那场战争的表现和判断,就知道他们对于如何打仗是彻彻底底的一窍不通,一个字都不要信,不要理会他们。
毕竟病毒变了,老办法不顶用了,还继续机械执行老办法,就好比在战场上继续用老旧的战术,看似英勇,牺牲巨大,是能感动人,但是会输的。那样子才是不顾人民死活的真正躺平。所以必须调整战术,寻求新方法了,尤其是必须想办法保证经济体系的运行,保证防疫这场战争的每个战士,有足够的后勤供给。
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在新增阳性数量特别大,速度特别快的情况下,还要求什么楼堂馆所还查什么核酸真的没有意义了,丢掉大规模核酸筛查这个过时的武器吧。
我建议做这么几件事:
1. 赶紧全面取消社会面的核酸普测,不要再把核酸检测作为出入各种场所的依据。应当把核酸检测的人力资源调整到正规医院与方舱,尤其是正规医院的医护人员,把从支援检测为主转向看护、分流病人为主,如果没有那么多病人就让他们多休息休息,总之就是不要无谓的耗费人力资源。
2. 提供全面完整的新冠宣传,打消大家的恐惧心理。对于煽动恐慌情绪,渲染末世氛围,鼓动医疗挤兑的网络账号,坚决关停追究责任。
3. 出台全国通用的诊断的标准和指南,确定什么情况下可以去医院,什么情况下需要在家里喝水等自愈。利用现有发达的网络服务,提供视频接诊、问诊、看病和数据监控,调动全国的医生资源,根据前述统一的标准做出判断(我现在在京东买药就经常是某个小县城的医生给开药,虽然有点走形式,但是这个可以普及起来,不用让医生们飞过来支援,让他们在线看在线提供最基本的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对症提供服药指南,并开具是否可以去医院治疗新冠的路条;
4. 结合视频接诊、问诊情况,组织一支专业、常设的上门防疫的力量,专职负责孕产妇、高龄老人、癌症等严重疾病患者、残疾人、达到一定症状级别的病人在重症时转运救治。哪怕是在疫情结束之后,这支力量也用得上;
5. 强化疫苗施打工作,开通疫苗通行证,除非有明确的身体问题,尽快用三针疫苗的施打取代核酸阴性,作为出入楼堂馆所的必要条件。对于需要出差,异地办公的,要求打到4针疫苗,取代各地自行其是的对外地的集中隔离等措施,尽快恢复经济正常运行,让财政有税收的上来。我坚定的支持疫苗施打,当都要付出代价时,施打疫苗的代价总好过因为核酸、无意义的封控带来的代价更有价值。而且,对于要上班的、要出差的都是青壮年,打疫苗风险本来就低,而且也是应尽的义务。
6. 对于快递、外卖等物流工作,不要区分什么所有制,不要区分什么员工身份,也不要动不动封控叫停,他们就是提供后勤的战士,打仗的时候能让战士们睡大街上么?做好无接触的送货就好了。京东顺丰这些机构,有一群管理能力超强,智商远胜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文科生的人,让他们想办法,给他们出题就好了。困难总能克服的。
总之,就是要抛弃过时的战术,用新的方法,拯救经济,拯救尽可能多的人吧。
大规模核酸检测适合原始毒株,勉强适合德尔塔,但是很难适合奥密克戎了。要求核酸检测人员上门检测没有可行性,我一个十混一,等了30小时,才有检测员上门,这还是快的,如果全面铺开,根本做不到。
而像以前那样排队测核酸的大规模筛查,需要配合小区封控。然而,事实证明第一很难做到用大规模核酸毫无遗漏的筛出感染者,哪怕是24小时核酸,也只能反映测核酸的时候的情况,根本不能保证在进入楼堂馆所的时候是否因为测核酸而导致感染。机械的以核酸检测作为依据,还是防不胜防。第二,对于封控群众已经扛不住了,小区长时间封控已经做不到了。人不是机器,不可能长时间绝对服从命令,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中国人能做到3年已经是人类奇迹了,现在这种情况做不到了。就算是还能坚持,现在天气太冷,动不动零下好几度的大冬天排大队测核酸,既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率,也会因为大冬天排队感冒、发烧、感染普通流感而降低抵抗力。所以,不强制封控小区的情况下,大规模的核酸就没有意义。就算是像锦州官员妄想的那样,快清零了,再忍一忍,就算是暂时清零了,稍微有一个破口,还会再来,然后再忍几个月?有的的城市,财政依赖转移支付,但是如果继续让经济停摆,把整个经济配套体系打乱,那些原来往外转移收入的城市和地区,也入不敷出了,那怎么办?防疫是个系统工程,防疫不但需要医生护士药物器械,更需要资金支持。
防疫就是一场战争,医生护士社区工作人员以及每个配合防疫的公民,都是前方的战士,但是无论承认不承认,他们都需要后勤支援,都需要充足的资金和物资。如果经济体系继续混乱,这后勤难以为继,前方的工作也无法继续。后勤被掐断,生产被打乱的后果,我们的西方邻国已经用他们的一个又一个失败做了最好的例证。那些辱骂别人唐飞,叫嚣继续加码封控的家伙们,看看他们在西边那场战争的表现和判断,就知道他们对于如何打仗是彻彻底底的一窍不通,一个字都不要信,不要理会他们。
毕竟病毒变了,老办法不顶用了,还继续机械执行老办法,就好比在战场上继续用老旧的战术,看似英勇,牺牲巨大,是能感动人,但是会输的。那样子才是不顾人民死活的真正躺平。所以必须调整战术,寻求新方法了,尤其是必须想办法保证经济体系的运行,保证防疫这场战争的每个战士,有足够的后勤供给。
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在新增阳性数量特别大,速度特别快的情况下,还要求什么楼堂馆所还查什么核酸真的没有意义了,丢掉大规模核酸筛查这个过时的武器吧。
我建议做这么几件事:
1. 赶紧全面取消社会面的核酸普测,不要再把核酸检测作为出入各种场所的依据。应当把核酸检测的人力资源调整到正规医院与方舱,尤其是正规医院的医护人员,把从支援检测为主转向看护、分流病人为主,如果没有那么多病人就让他们多休息休息,总之就是不要无谓的耗费人力资源。
2. 提供全面完整的新冠宣传,打消大家的恐惧心理。对于煽动恐慌情绪,渲染末世氛围,鼓动医疗挤兑的网络账号,坚决关停追究责任。
3. 出台全国通用的诊断的标准和指南,确定什么情况下可以去医院,什么情况下需要在家里喝水等自愈。利用现有发达的网络服务,提供视频接诊、问诊、看病和数据监控,调动全国的医生资源,根据前述统一的标准做出判断(我现在在京东买药就经常是某个小县城的医生给开药,虽然有点走形式,但是这个可以普及起来,不用让医生们飞过来支援,让他们在线看在线提供最基本的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对症提供服药指南,并开具是否可以去医院治疗新冠的路条;
4. 结合视频接诊、问诊情况,组织一支专业、常设的上门防疫的力量,专职负责孕产妇、高龄老人、癌症等严重疾病患者、残疾人、达到一定症状级别的病人在重症时转运救治。哪怕是在疫情结束之后,这支力量也用得上;
5. 强化疫苗施打工作,开通疫苗通行证,除非有明确的身体问题,尽快用三针疫苗的施打取代核酸阴性,作为出入楼堂馆所的必要条件。对于需要出差,异地办公的,要求打到4针疫苗,取代各地自行其是的对外地的集中隔离等措施,尽快恢复经济正常运行,让财政有税收的上来。我坚定的支持疫苗施打,当都要付出代价时,施打疫苗的代价总好过因为核酸、无意义的封控带来的代价更有价值。而且,对于要上班的、要出差的都是青壮年,打疫苗风险本来就低,而且也是应尽的义务。
6. 对于快递、外卖等物流工作,不要区分什么所有制,不要区分什么员工身份,也不要动不动封控叫停,他们就是提供后勤的战士,打仗的时候能让战士们睡大街上么?做好无接触的送货就好了。京东顺丰这些机构,有一群管理能力超强,智商远胜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文科生的人,让他们想办法,给他们出题就好了。困难总能克服的。
总之,就是要抛弃过时的战术,用新的方法,拯救经济,拯救尽可能多的人吧。
【5】。
【6】@月风_投资笔记
我觉得接下来要分为6个派系,按照管控力度从强到弱:
1、古典清零派(强调本地确诊人数维持在0附近)
2、动态清零派(强调人数维持在一定数值以内,比如50人)
3、条件成熟放开派(强调ICU与医护,实现难度大,但长期收益)
4、条件成熟放开派(强调疫苗和特效药,实现难度小,但需持续投入)
5、逐步放开派(分批逐步放开,认为自然免疫效果好影响小)
6、快速放开派(认为毒性极低或者其他影响更大)
7、单独列出:吃瓜派
现在的情况是,我属于第四个派系(二级狗的主流派系),但是前面的人看我像躺党,后面的人看我像控党。
两头挨打挺疼的
1、古典清零派(强调本地确诊人数维持在0附近)
2、动态清零派(强调人数维持在一定数值以内,比如50人)
3、条件成熟放开派(强调ICU与医护,实现难度大,但长期收益)
4、条件成熟放开派(强调疫苗和特效药,实现难度小,但需持续投入)
5、逐步放开派(分批逐步放开,认为自然免疫效果好影响小)
6、快速放开派(认为毒性极低或者其他影响更大)
7、单独列出:吃瓜派
现在的情况是,我属于第四个派系(二级狗的主流派系),但是前面的人看我像躺党,后面的人看我像控党。
两头挨打挺疼的
【7】阿司匹林42195米
评饶毅工号和金冬雁的争论
看热闹不嫌事大,看了饶毅工号对金冬雁的质疑,以及金教授的回复,谈一谈感想。
首先,双方摆事实讲道理是一件对大家都有益的事情,不辩不明嘛。
其次,我想就双方争论的三点提一下。
一是以后的流行株会不会毒性更大。
金教授以前说得比较肯定,致病性会越来越低,福奇医生也这么说过,我理解他们说的是在人类有了免疫力的基础上,大趋势是病毒的致病性相对而言越来越低。以前金教授措辞可能有不够严谨的地方。
饶文则举动物试验的例子说明BA.4/5可能致病性更强,然后没证据地猜测“XBC等Delta/Omicron重组毒株可能致病性更强”。看来作者不知道世卫专家组最近发了两次声明,说没有发现奥密克戎各变异株的致病性有明显区别。
二是后遗症/长新冠。
饶文引用的是美国老兵和老鼠的试验,这俩一个是老白男群体,一个是动物细胞水平的基础研究,都不是讨论长新冠最好的证据。
长新冠的各国流行病学研究很多,最新最全面的分析是世卫专家组十月份在JAMA上发的论文,但是饶文作者显然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让人感觉很可能作者的主要信息来源是中文媒体。
三,饶文还提到了“Paxlovid复阳,不宜神话其效果”。
这也是普通人常见的误解。复阳并不影响这个药的预期效果,即大幅度减少高危病人住院死亡的风险。而且Paxlovid是目前人类最好的抗新冠口服药,因此对于中国目前的疫情,几乎所有专家都提出给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和提供Paxlovid这类高效抗病毒药是最重要的应对方法。
最后,我看了金教授的回应文章,才知道饶文不是饶教授自己写的,是个匿名作者,估计饶教授是赞同这些观点才发在自己的工号里。两个人打擂台,一个在明里,一个在暗里。
当我看到饶文竟然指责香港老人疫苗接种率低可能是金教授言论导致时有点吃惊,这是观点不是事实,科学讨论怎么变成给个人加罪了?
从匿名和指责这两件事我就觉得饶文在道义上已经输了。
相反,金教授回应时,都是举的数据,没有情绪化指责对方。
总的感觉金教授的确是新冠病毒的专家,但可能有时候话说得比较满。
饶文作者如他们自己说的是“生命科学一线的研究者”,就是做基础生物研究工作的,对新冠病毒学和流行病学可能没有一直关注。
首先,双方摆事实讲道理是一件对大家都有益的事情,不辩不明嘛。
其次,我想就双方争论的三点提一下。
一是以后的流行株会不会毒性更大。
金教授以前说得比较肯定,致病性会越来越低,福奇医生也这么说过,我理解他们说的是在人类有了免疫力的基础上,大趋势是病毒的致病性相对而言越来越低。以前金教授措辞可能有不够严谨的地方。
饶文则举动物试验的例子说明BA.4/5可能致病性更强,然后没证据地猜测“XBC等Delta/Omicron重组毒株可能致病性更强”。看来作者不知道世卫专家组最近发了两次声明,说没有发现奥密克戎各变异株的致病性有明显区别。
二是后遗症/长新冠。
饶文引用的是美国老兵和老鼠的试验,这俩一个是老白男群体,一个是动物细胞水平的基础研究,都不是讨论长新冠最好的证据。
长新冠的各国流行病学研究很多,最新最全面的分析是世卫专家组十月份在JAMA上发的论文,但是饶文作者显然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让人感觉很可能作者的主要信息来源是中文媒体。
三,饶文还提到了“Paxlovid复阳,不宜神话其效果”。
这也是普通人常见的误解。复阳并不影响这个药的预期效果,即大幅度减少高危病人住院死亡的风险。而且Paxlovid是目前人类最好的抗新冠口服药,因此对于中国目前的疫情,几乎所有专家都提出给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和提供Paxlovid这类高效抗病毒药是最重要的应对方法。
最后,我看了金教授的回应文章,才知道饶文不是饶教授自己写的,是个匿名作者,估计饶教授是赞同这些观点才发在自己的工号里。两个人打擂台,一个在明里,一个在暗里。
当我看到饶文竟然指责香港老人疫苗接种率低可能是金教授言论导致时有点吃惊,这是观点不是事实,科学讨论怎么变成给个人加罪了?
从匿名和指责这两件事我就觉得饶文在道义上已经输了。
相反,金教授回应时,都是举的数据,没有情绪化指责对方。
总的感觉金教授的确是新冠病毒的专家,但可能有时候话说得比较满。
饶文作者如他们自己说的是“生命科学一线的研究者”,就是做基础生物研究工作的,对新冠病毒学和流行病学可能没有一直关注。
【8】@医生妈妈欧茜
还记得两周前广州方舱医院那个自杀的湖北妈妈么?她恐惧的病毒感染和可能的社会歧视,被这两天的舆论宣传一扫而空。前阵子恐吓式健康“教育”,除开引致生命凋零外,还影响了很多人的心理,加重了抑郁和焦虑。专业人士及相关媒体,如果不客观地说真话,会成为伤害他人的帮凶,尽管不是出于本意。
【9】@蔡尹珊珊
有一类父母倾向于在恢复线下课之后仍然坚持线上,保护孩子免受感染,不仅在微博里,我真实生活中也有不少是这么认为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说说自己的观点。
人的成长,尤其是中小学时候,正是身体和精神都在发育、形成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的时期,请注意,不仅仅是“认识”,还有“感受”。
这个感受包括方方面面,跟人的沟通,心灵的开放,语言的丰富性,等等……这些就不仅仅是教科书和卷子里的内容,它需要跟同龄人、老师、不同的人进行充分的面对面的交流,包括冲突,尤其是语言。
否则人会压抑、单调、焦虑,它会逐渐让孩子发育失衡,甚至造成很多中国家长害怕的事情:智力也下降。
我们需要很多直接的体验,不是网络和家庭、小区就能满足的,否则就是对“成长”这个过程的错误认知。再说,线上的课程跟线下课程的质量,谁高谁低,大家心里应该也有数。
我是大学老师,20上下的学生长期线上课都会陷入焦虑和一事无成的挫败感,会炸毛,更多人是渴望回归正常的教学模式,我们都要在具体而复杂的现实中成长。否则你觉得为什么囚禁是一种惩罚,为什么软禁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利弊权衡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尤其是当下。我充分理解作为父母保护孩子健康的迫切心理,但我也是一个妈妈,我孩子快10岁了,我希望他能见到同学老师们,打打闹闹,上课举手发言,跟同学一起正常地踢足球。
“身心”是不分家的,尤其是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聪明的父母更应该理解这件事,包括在更小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多运动,因为运动跟国人注重的“智商”也不分家,身体是多么奇妙的统一存在。
希望这个帖子里不要有奇怪的评论,什么残疾人小孩怎么办、身体弱的小孩是不是智商不好之类,我说的是普通小孩,而且更多时候,成绩不代表全部,我们要给孩子完整的生活。
人的成长,尤其是中小学时候,正是身体和精神都在发育、形成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的时期,请注意,不仅仅是“认识”,还有“感受”。
这个感受包括方方面面,跟人的沟通,心灵的开放,语言的丰富性,等等……这些就不仅仅是教科书和卷子里的内容,它需要跟同龄人、老师、不同的人进行充分的面对面的交流,包括冲突,尤其是语言。
否则人会压抑、单调、焦虑,它会逐渐让孩子发育失衡,甚至造成很多中国家长害怕的事情:智力也下降。
我们需要很多直接的体验,不是网络和家庭、小区就能满足的,否则就是对“成长”这个过程的错误认知。再说,线上的课程跟线下课程的质量,谁高谁低,大家心里应该也有数。
我是大学老师,20上下的学生长期线上课都会陷入焦虑和一事无成的挫败感,会炸毛,更多人是渴望回归正常的教学模式,我们都要在具体而复杂的现实中成长。否则你觉得为什么囚禁是一种惩罚,为什么软禁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利弊权衡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尤其是当下。我充分理解作为父母保护孩子健康的迫切心理,但我也是一个妈妈,我孩子快10岁了,我希望他能见到同学老师们,打打闹闹,上课举手发言,跟同学一起正常地踢足球。
“身心”是不分家的,尤其是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聪明的父母更应该理解这件事,包括在更小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多运动,因为运动跟国人注重的“智商”也不分家,身体是多么奇妙的统一存在。
希望这个帖子里不要有奇怪的评论,什么残疾人小孩怎么办、身体弱的小孩是不是智商不好之类,我说的是普通小孩,而且更多时候,成绩不代表全部,我们要给孩子完整的生活。
【10】@任泽平
关于放开经济活动的建议(姚洋、黄益平、张军、梁建章、管清友、任泽平)
文 姚洋、黄益平、张军、梁建章、管清友、任泽平
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由于重症率高,我国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住了疫情传播,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全球率先实现产业链恢复,经济增长领先全球,成绩有目共睹。
随着疫情进入奥密克戎阶段,科学界的共识是致病性减弱、传染性提升,加上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为优化疫情防控提供了契机,近期各部门各地方正在积极调整,社会各界备受鼓舞。
值得重视的是,近年由于疫情反复,对我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尤其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面临较大困境,大量线下业务为主的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困境,裁员潮席卷各个行业。
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3%,远低于疫情之前的正常水平。四季度经济增速比三季度可能大幅下降,10月数据显示,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全面下滑,基建和制造业投资虽有韧性但也增长放缓,跌幅较大的是地产、出口和消费。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0.5%,比上月下降3个百分点;房地产销售金额同比-23.7%,比上月下降9.5个百分点;出口(以美元计)同比-0.3%,比上月下降6个百分点。
解决就业主力的小微企业尤为困难。11月,我国大、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分别为49.1%、48.1%和45.6%,比上月下滑1.0、0.8和2.6个百分点,小企业降幅更大。10月,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高达17.9%,实际情况可能更严峻。根据各高校反应,受经济不景气和企业裁员影响,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为此,建议:
1、近期把放开经济活动放在优先位置,放开公共交通、写字楼、餐馆、酒店、物流、商场等场所的经济活动。统一全国防疫标准,消除全国范围内出差和旅行的过严限制。做好放开经济活动的舆论宣传。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是应对美国战略遏制、推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化解各类风险的根本。
2、请医学界科学家研究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比如,减少封控范围,不再进行全区、全市统一大规模核酸检测等。加强老年人的疫苗接种普及工作,做好脆弱人群的医疗保障。做好奥密克戎致病性减弱的科学宣传普及。
3、建议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以上,向各界传递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放开经济活动的明确信号,以稳定预期、提振各方信心。建议提高2023年赤字率,通过推出以新基建为核心的新一轮扩大内需活动,带动各行各业复产复工。
4、通过有力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以帮助恢复市场经济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的动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了“56789”的重大作用。平台经济完成专项整改,进入常态化监管,发挥平台经济在拉动就业和推动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5、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锂电、储能、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行业的信贷、债券和股权融资的支持力度,培育我国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
6、优化地产调控政策,促进地产市场软着陆。因城施策,松绑之前偏紧的房地产限购限贷,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打通稳楼市的最后一米,支持民营房企三好生的合理融资需求,降低房企的信用风险,促使地产市场回归常态。
7、用好降息、降准、再贷款等金融工具,支持企业加快恢复经济活动。通过减税、现金补贴、房贷补贴等,给予生育家庭支持,扭转生育率长期低迷的局面,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我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科学防疫,让社会经济生活回归正轨,将极大的提振各方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如果措施得力,我国经济将重新步入复苏轨道、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文 姚洋、黄益平、张军、梁建章、管清友、任泽平
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由于重症率高,我国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住了疫情传播,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全球率先实现产业链恢复,经济增长领先全球,成绩有目共睹。
随着疫情进入奥密克戎阶段,科学界的共识是致病性减弱、传染性提升,加上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为优化疫情防控提供了契机,近期各部门各地方正在积极调整,社会各界备受鼓舞。
值得重视的是,近年由于疫情反复,对我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尤其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面临较大困境,大量线下业务为主的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困境,裁员潮席卷各个行业。
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3%,远低于疫情之前的正常水平。四季度经济增速比三季度可能大幅下降,10月数据显示,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全面下滑,基建和制造业投资虽有韧性但也增长放缓,跌幅较大的是地产、出口和消费。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0.5%,比上月下降3个百分点;房地产销售金额同比-23.7%,比上月下降9.5个百分点;出口(以美元计)同比-0.3%,比上月下降6个百分点。
解决就业主力的小微企业尤为困难。11月,我国大、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分别为49.1%、48.1%和45.6%,比上月下滑1.0、0.8和2.6个百分点,小企业降幅更大。10月,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高达17.9%,实际情况可能更严峻。根据各高校反应,受经济不景气和企业裁员影响,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为此,建议:
1、近期把放开经济活动放在优先位置,放开公共交通、写字楼、餐馆、酒店、物流、商场等场所的经济活动。统一全国防疫标准,消除全国范围内出差和旅行的过严限制。做好放开经济活动的舆论宣传。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是应对美国战略遏制、推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化解各类风险的根本。
2、请医学界科学家研究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比如,减少封控范围,不再进行全区、全市统一大规模核酸检测等。加强老年人的疫苗接种普及工作,做好脆弱人群的医疗保障。做好奥密克戎致病性减弱的科学宣传普及。
3、建议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以上,向各界传递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放开经济活动的明确信号,以稳定预期、提振各方信心。建议提高2023年赤字率,通过推出以新基建为核心的新一轮扩大内需活动,带动各行各业复产复工。
4、通过有力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以帮助恢复市场经济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的动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了“56789”的重大作用。平台经济完成专项整改,进入常态化监管,发挥平台经济在拉动就业和推动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5、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锂电、储能、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行业的信贷、债券和股权融资的支持力度,培育我国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
6、优化地产调控政策,促进地产市场软着陆。因城施策,松绑之前偏紧的房地产限购限贷,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打通稳楼市的最后一米,支持民营房企三好生的合理融资需求,降低房企的信用风险,促使地产市场回归常态。
7、用好降息、降准、再贷款等金融工具,支持企业加快恢复经济活动。通过减税、现金补贴、房贷补贴等,给予生育家庭支持,扭转生育率长期低迷的局面,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我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科学防疫,让社会经济生活回归正轨,将极大的提振各方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如果措施得力,我国经济将重新步入复苏轨道、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11】@崔庆龙_
之前关注过一个博主,他算是那个领域里非常有趣,而且喜欢深度思考的一个人。某次他在自己已经确立起了专业人设的领域里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然后被网友一顿教训。后来他发文说自己不会狡辩,错了就错了,以后只能把这件事尽量做到完善。但从那以后,他的内容风格就彻底变了,他不再去碰那些硬核的,可能会遭受专业审视,却也足够发散思维和脑洞的主题,他变得保守,更新也开始佛系,你能明显感觉到他和观众的疏远,视频里的他依然还会玩一些梗,但脸上却挂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倦意。其实我挺理解他的状态,不夸张的说那是一种EP被唤起后的退缩和防御姿态,那时候人的一切行动,都会关联着对于安全感的考虑,而这部分特别能够抑制一个人原始的活力和热情。好几次我想要发私信鼓励,后来意识到我也说不了什么太特别的话以后,就做罢了。这一两年,听过很多已经有些红,或者特别红的人,说自己害怕红。其实每一个内容博主都有一个心理收益的发展曲线,早期做内容的时候动机是最纯粹的,也是最没有压力的,能够敞开一切随意分享的,能够不被任何凝视左右自己表达风格和视角的。但是只要受众足够多,就会形成一种主体间的影响,会反向塑造博主能够表达内容的潜在范围。看起来好像流量大了,粉丝多了,但其实心理上的收益反而降低了。以前我期待看到那些棱角分明,哪怕立场不同,会犯错,会有缺陷,但也真实鲜活的人。但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看不到了,ta们在一种完美道德和认知正确的理想化凝视之下,发生了完全的变异,不再能够蠢和天真,不再能够展示人格的阴影。这就像是一个渲染不完整的世界,没有足够的动态范围,每个人都在情感扁平的状态下保持着高度一致的自我参数。而这种状态,恰恰反映着ta对这个环境的完美适应。
【12】松松發文物资料君
【元代蓝砖】
蒙古哈拉和林元代万安宫遗址,用孔雀蓝釉地砖铺面。
陶宗仪《元氏掖庭记》记:“元祖肇建内殿,制度精巧...瓦滑琉璃,与天一色。“
【13】@肥啾电影
“几分钟看电影”是以汹涌的叙事加速度和情节冲击力度,取代电影原作留白处细腻隽永的视听温度与思考深度,是通过情节极限压缩后的高频输出,催生网友短时间内“阅片无数”的高效观影错觉,构建读懂电影假象。
【14】@西峯
“没有自主权时你发个命令他就照干,不发命令他也不动脑筋;有自主权以后,你发个命令他不一定照干,你不发命令他也动脑筋。这个事情有好有坏两面。好的一面是提高积极性,坏的一面是有盲目性。”
【15】早期文明比较研究工作坊
「地方自治」何以无法在中国生根?
(以下引自 杨念群《「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pp.673-74)
中国传统的 “治理”观念使得公共利益的合理存在端赖中央权威和相关机构的保护,而不受约束追求个人私利的言行之所以会到处泛滥,大多会被归因于派系斗争。一些打着讲学议政名义的民间结社聚会有可能助长谋求私利的欲望,从而对公共利益构成损害。只有经过以皇帝为首的上层统治集团由上往下地加以管控监督,才能有效遏制私欲的蔓延,这就使得本来拥有道义诉求的各类讲学和集会活动,往往极易被预先假设为抱有自私谋利的负面动机,从而不断遭到打压和取缔。由此我们应该明白,所谓“自治”“无为”的生活状态大都只能在帝王确认对国家政治安稳无法构成威胁的前提下,才能短暂地存活一段时间,却根本形成不了一种 “常态”的生存模式。易言之,所谓“无为”“自治”只不过是帝王偶尔恩赐默许的结果,他们并非真正愿意纵容地方社会和民间组织拥有自主发展的空间。这也是费孝通解读“无为政治”背后的深意之所在。
一些具有相当前卫意识的政治改革鼓吹者,也时常受到这一传统意识的制约和羁绊。他们似乎确信,任何“政治参与” 并非为某个党派、阶层或个人获取特殊利益,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央王朝的统治能力。当清朝灭亡并转型为现代国家以后,一些旧式官僚或士人虽然表面己经被贴上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新标签,但骨子里却仍然延续着清末残留下来的富国强兵之梦。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晚清的混乱政局中,谁有能力使国家变得富裕强大,谁就有资格获得知识界倾力拥护的真实原因。对“政治权威”的崇拜已经内化到了晚清至民初知识分子的骨髓与血液之中,凝固成无法清除的“思想基因”。建立相对独立于中央集权的“地方自治”只是当代知识人试图把自己不切实际的梦想附体于近代变革人物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罢了。“地方自治”梦想的破灭与“个人主义”在中国曾短暂出现又迅速夭折的命运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中国传统的 “治理”观念使得公共利益的合理存在端赖中央权威和相关机构的保护,而不受约束追求个人私利的言行之所以会到处泛滥,大多会被归因于派系斗争。一些打着讲学议政名义的民间结社聚会有可能助长谋求私利的欲望,从而对公共利益构成损害。只有经过以皇帝为首的上层统治集团由上往下地加以管控监督,才能有效遏制私欲的蔓延,这就使得本来拥有道义诉求的各类讲学和集会活动,往往极易被预先假设为抱有自私谋利的负面动机,从而不断遭到打压和取缔。由此我们应该明白,所谓“自治”“无为”的生活状态大都只能在帝王确认对国家政治安稳无法构成威胁的前提下,才能短暂地存活一段时间,却根本形成不了一种 “常态”的生存模式。易言之,所谓“无为”“自治”只不过是帝王偶尔恩赐默许的结果,他们并非真正愿意纵容地方社会和民间组织拥有自主发展的空间。这也是费孝通解读“无为政治”背后的深意之所在。
一些具有相当前卫意识的政治改革鼓吹者,也时常受到这一传统意识的制约和羁绊。他们似乎确信,任何“政治参与” 并非为某个党派、阶层或个人获取特殊利益,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央王朝的统治能力。当清朝灭亡并转型为现代国家以后,一些旧式官僚或士人虽然表面己经被贴上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新标签,但骨子里却仍然延续着清末残留下来的富国强兵之梦。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晚清的混乱政局中,谁有能力使国家变得富裕强大,谁就有资格获得知识界倾力拥护的真实原因。对“政治权威”的崇拜已经内化到了晚清至民初知识分子的骨髓与血液之中,凝固成无法清除的“思想基因”。建立相对独立于中央集权的“地方自治”只是当代知识人试图把自己不切实际的梦想附体于近代变革人物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罢了。“地方自治”梦想的破灭与“个人主义”在中国曾短暂出现又迅速夭折的命运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16】私人阅读简史
宋美龄出生于清末中国的一个名门世家。她的父亲宋嘉澍是上海商界大亨,因为帮西方床叫士印刷《xx》而致富。他曾当过牧师,年轻时待过波士顿与北卡罗纳州,因此靠教会的门路把小孩送到美国留学。宋美龄初到美国时曾在乔治亚州梅肯市求学,在那里学会了稍带南方口音的流利英语。后来在一九一三年她前往名校卫斯理学院就读,主修英国文学。回到中国后,她与家中那些曾留学美国的兄弟姐姐们建立起“宋氏王朝”,在刚刚成立的国民政府中呼风唤雨。她的二姐宋庆龄嫁给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大姐宋霭龄的丈夫是山西巨富、热衷于实业的孔祥熙,她的哥哥宋子文是哈佛大学毕业生,曾负责筹集北伐行动的军费,帮助蒋介石击败华中、华北各省军阀,因此获得了财政部长职位的酬庸。
对日宣战后,罗斯福总统邀请宋美龄造访美国。她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抵美,呼吁各界支持中国抵抗日本入侵。隔年春天,她花了一个月在美国各地巡回访问,足迹遍布纽约、麻州卫斯理镇、波士顿、芝加哥、旧金山与洛杉矶。这次访美的成果丰硕,她的演讲有条有理,口齿清晰,为中国争取到成千上万支持者,也藉由美貌、魅力与优雅气质掳获许多美国人的心。她堪称美国媒体的宠儿,各大报章杂志都刊登了她的照片。她最大的粉丝之一是《时代》与《生活》两大杂志的发行人亨利·鲁斯。鲁斯是床叫士之子,对于中国的第一家庭笃信基督教这件事非常有好感。他把蒋氏夫妇的合照放上《时代》杂志封面,并且为蒋介石冠上“远东伟人”的称号。
宋美龄也成为第一位在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的华人女性,并且博得满堂彩,议员全都起立为她欢呼——事实上在她之前全世界女性中也只有荷兰女王曾获此一殊荣。据说后来曾有一位众议员低声嘟哝:“天杀的,我还真没见识过这种场面。宋美龄几乎把我弄哭了”。宋美龄访美后,华盛顿州参议员华伦·曼纽森提案废除《排华法案》,而且广获支持,他的提案在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七日通过,《排华法案》自此遭撤销,不但为华人移民提供每年一〇五人的名额,也让合法入境的华人享有归化为美国籍的权利。与欧洲各国移民的配额相较,这数字的确非常低,但在美国华人史上,曼纽森法案却是个里程碑:经过六十年的等待之后,在外国出生的华人终于有资格成为美国公民了。
宋美龄也成为第一位在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的华人女性,并且博得满堂彩,议员全都起立为她欢呼——事实上在她之前全世界女性中也只有荷兰女王曾获此一殊荣。据说后来曾有一位众议员低声嘟哝:“天杀的,我还真没见识过这种场面。宋美龄几乎把我弄哭了”。宋美龄访美后,华盛顿州参议员华伦·曼纽森提案废除《排华法案》,而且广获支持,他的提案在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七日通过,《排华法案》自此遭撤销,不但为华人移民提供每年一〇五人的名额,也让合法入境的华人享有归化为美国籍的权利。与欧洲各国移民的配额相较,这数字的确非常低,但在美国华人史上,曼纽森法案却是个里程碑:经过六十年的等待之后,在外国出生的华人终于有资格成为美国公民了。
【17】重大历史进程的推动者之一
【18】@院线电影资料库: 在2022年回看1987年的《芙蓉镇》,发现这故事其实并没有结束。中国一直在变,也一直都没变。那个时代的创作者们敏锐地描绘出了大浪潮下不同阶层的共同命运,并非常幸运可以拍出表达如此深刻的作品。好电影从来不会被时间所淹没,如果喜欢可以去支持正版蓝光碟。
【19】@汪冻承
我再说一遍,南方人的命也是命,请给南方装暖气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