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663】没有哪个殡仪馆不用排几天的队,没有哪个殡仪馆有冰柜
【1】@大臭和小臭的幸福生活
如果说,某件事情,反复发生,就一定是有问题。
我们这科室,连着发生5起了。先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住院,四五十岁的儿子闺女,阳着陪护,或者陪护着阳了。然后老人病情恶化,再转院去北京天津折腾一圈,抢救无效回来办丧事。丧事还没办完或者刚刚办完,孩子就倒下了
虽然四五十岁的人,比七八十的年轻,病情一点也不比岁数大的显乐观啊当班的大夫都说,他爸那会,比他能挺啊!这简直没地说理去!(他爸还能扛到上北京再抢救一下子,到儿子这,呼吸机都撤不下去)
关键是这病人岁数都不算大,都是五十上下,还没有退休呢。他们的孩子,大的三十左右,也有二十五六的,有一个病号的二胎才13岁。
就说这个病人,53岁,是在他爸办完丧事后两天倒下的,儿子25,可能刚毕业,女儿18,还在读书。他俩就是,完全懵圈的,大夫说的他懂,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夫叫他们出来交待病情,他们俩都吓得哭。今天早上这个大男孩,测体温38度,他说他阳过了,不知道是这几天累的,还是昨天晚上着了凉。别说他拿着体温计吓得哆嗦,我拿着看的时候,心也是颤抖的。
另外一个病人,55岁,还没退休,他母亲在县医院留观两天,住院七天,又转到天津住了五天,抢救无效。他倒在母亲的葬礼上。老大是闺女,30了,刚刚阳过,还在咳嗽,老二是儿子,才13岁,跟着她姐姐,不眠不休的照顾父亲,看着可怜巴巴的。他们的妈妈,上吐下泻,因为病情轻微,住在另一个科。他们缺钱吗?应该是不缺钱。但是事情赶到一块,好像缺个拿主意的。昨天晚上,这个姐姐安顿好父亲,让弟弟睡陪床椅,她出来跟我说,我可以在这坐会吗?我不打扰你。我说你坐吧,没事。她自己坐在护士站,哭了好一会,还是那种,压抑的,不出声的哭😭但足以让闻者落泪
【2】@干卿底事涅
我爱人的大姑爹下午去世了。表哥在医院办理手续,表嫂在山东老家照顾她病危的母亲。
我公公高三毕业那一年,想报考刚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但是长春没有考点,只好求助彼时在清华培训的姐姐,我们的大姑妈。大姑妈一口答应。公公到北京以后,却被安排在大姑妈的男同学那里住。后来那个男同学成了公公的姐夫。郎舅二人自此亲如兄弟。
大姑爹是一个杰出的计算机专家,参加过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为中国早期通用计算机系统研制和发展军用计算机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在政策层面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7年获得了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发的“中国计算机事业60年杰出贡献特别奖”。
改革开放以后,大姑爹曾多次去欧美学习,每一次都带着丰硕的成果和经验回了国,为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七八十的时候还在家里捣鼓各种软件,自己装机器,找攻略,和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一样思维活跃敏捷。
他和大姑妈的爱情也一样动人,五十年代,大姑妈为了爱情,放弃了清华的深造,放弃四机部的重点培养机会,追随大姑爹去了四川,一辈子相互扶持。
大姑爹事业杰出,在家里却是个好好先生,是个把孙女宠上天的平凡老头。
现在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老人去世减轻了社会负担。也许这些老人现在已经没有了价值,但是他们曾经做过贡献。如果我们今天把80岁的老人弃如敝履;那么明天,70岁的也没有价值;后天,65岁的人也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大后天,残疾人也是社会的负担;再往后,小孩女人和穷人也是负担;总有一天,只有极少量年轻力壮的社会精英和健壮劳动力被允许活着。
我们真想这样吗?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现在北京没有哪个殡仪馆不用排几天的队,没有哪个殡仪馆有冰柜。
(注意这不是求助小作文)
右边这个东西就是中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104机),左边是我们家大姑爹
【3】@雁归塞北
我小的时候,因为老家生活在农村,所以经常回农村,农村对死亡这件事并不陌生,不像现在的都市,死亡这件事被人为地隔离在医院,很多人的死亡都是从医院病房到太平间,再到火葬场。
正是因为这种隔离,可能让一些人越发对死亡这件事陌生,以至于忘了这件事早早晚晚会光临每一个家庭,最终也会落到每一个人头上。
小的时候在老家,每逢村子里有人去世了,送葬的时候天还没有亮,如果离得近男人女人都要亲自去送,如果离得远,不用亲自去,但家里还会有个人早早起来,在自家门口放一堆麦秸,等送葬的队伍路过自家门口的时候点燃,家家户户都是如此,所以队伍所到之处皆有光,带着温暖。
这种仪式不知道始于何时,起初可能只是因为在久远的时代尚没有路灯,这样做只是为了照个亮行个方便,慢慢才有了仪式感。
村里所有人都默默遵守着这种仪式感,哪怕是寒冬腊月,但凡有人去世,我的父母都会把我们叫醒去送那个甚至不认识的人。
小时候不懂得悲悯,蹲在地上瑟瑟发抖的时候,甚至心存怨恨,那时候父亲总是会给我们讲村里一件往事,村里一个大户参加村民的葬礼,在送葬的路上总是骑着高头大马,后来他的父亲去世,村民去送葬的时候都骑着驴——穷人家养不起马,但是驴还是有的,你他日骑马,我今日骑驴。
可能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是我父亲的目的达到了,他让我们在尚不能理解死亡的时候,起码能理解你如何对待他人,他人就会如何对待你。
现在,我年龄渐长,离老家也将近三十载,可是,年幼时那些记忆却越发清晰,内心越发觉得老家那种葬礼的温暖美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本没什么意义,不过是来世上走了一遭,葬礼是最后的一程,如果死后尚有意识,最后一次走在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所到之处,处处有人给燃起篝火,庄严温暖,那光,那暖,对活着的人,死去的人来说都是最好的告别。
所以,那种邻居家死了人,不让人家走电梯的,可能觉得自己家永远不会死人吧。
【4】@子陵在听歌
这几天病毒实验室泄露阴谋论又开始大规模重现,而且还是来自于三年中反复发布这些的那些博主。我过几个月就要说一次,病毒学溯源只有一个金标准,就是根据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不管他们的故事讲得多生动,没有病毒序列就是没有任何证据。那么,现在有没有病毒序列的起源研究呢?其实是有很多的。
中国学者在2020年和今年分别报道在云南发现的RaTG13(微博正文)和BtSY2(微博正文)两种蝙蝠冠状病毒SARSr-CoV,前者与新冠病毒SARS-CoV-2具有96.1%序列同源性;后者与最初的SARS-CoV-2的RBD仅相差5个氨基酸(T372A/L486F/H489Q/Y501N/N519H)。去年法国学者在老挝发现了BANAL-20-52,与SARS-CoV-2具有96.8%的序列同源性(微博正文)。根据这些发现,目前学术界已经可以把病毒起源的进化树绘制出来。同样是今年,两篇重磅的Science文章指出了疫情跨种传播和最早疫情中心的形成(微博正文),因此,目前基本明确了SARS-CoV-2来自于蝙蝠Sarbecovirus家族的跨种传播过程。而这个图片的最后一片拼图就是Furin位点的形成,科学界也在进行不懈地努力来找到这最后一片拼图。
那么为什么每次有疫情大小高峰的时候就会有军事账号出来编造制造病毒和病毒泄露呢?因为每次有疫情的时候有人感染有人住院,有的账号知道这时候有的读者需要“策划这一切苦难的罪魁祸首和反面角色”来发泄情绪,宣扬仇恨是疫情高峰中做营销的流量密码。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天可以看到各种仇恨言论。
今年是SARS-CoV-2溯源成果最丰厚的一年,除了上述研究,在疫情之前Sarbecovirus家族的主要发现者中科院WIV的Shi Zheng-Li等人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一篇研究(微博正文),指出了为什么两次Sarbecovirus暴发都开始于同一个地区:因为携带Sarbecovirus主要活动在东亚、东南亚地区,而高密度人口和蝙蝠活动的重叠地区正是中国南方。我们希望不要再有Sarbecovirus暴发,但一旦发生,可能还会在同一地区造成人口感染。因此,进行病毒溯源和跨种病毒追踪是急需的,更重要的是,应用现代科技进行泛冠状病毒疫苗开发,以应对新发的冠状病毒疫情,这是当务之急。
【5】Kevin在纽约
看朋友圈感觉这得新冠就像开盲盒一样,各有症状,还有去世的,这波奥密克戎感觉真的狠,和我去年在美国看到的那个奥密克戎不太一样,我美国的邻居三年来七七八八感染个60%左右是有的,但北京的邻居不到一个月几乎全阳了,且症状也略重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没有大数据支持验证。
【6】@科罗廖夫
白岩松采访梁万年:之前,我们知道感染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很大。
白问:“为什么现在周围的人基本上都是有症状的,而且有的症状还不轻,这是一种错觉还是另外什么原因?”
梁答:“*}^&’!.......这可能是与病原体的差异、气候、人群的结构等有关。”
翻译一下:因为我没有数据,谁也拿不出数据,因此结论是乱懵的。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所以只能靠猜。
一一一一其实我是个气象学家,我不是靠病毒学当的首席专家,我是看天的专家。
【7】美国癌症医生张玉蛟教授
再重复一遍,如果你找不到paxlovid 的数据,或者是你看不懂这些数据,说明你需要你自己医生(不是我)为你的家人做决定。
我只做科普,包括对国内有需要的医生做科普,但是不做具体病人的咨询。请相互理解。
重申一下:paxlovid 是处方药,需要你自己的医生去指导用药。请别再问我你该不该用。
附上在美国行医的上医校友赵云医生对国内使用paxlovid 的具体建议。很实用。
为什么中国“大白肺这么多“?
总结三点:
1. 国人缺乏足够的免疫力
“一位不具名的病毒学家表示,评估新冠病毒的毒力,不仅仅看病毒本身的致病性,还要看人群免疫能力。“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人群免疫力属于较低的水平。在欧美和新加坡等地区,人群通过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获得了较高的免疫屏障;而非洲地区则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自然感染。所以即便是同一个突变株,在这些地区造成的‘杀伤力’,也要低于刚刚面临第一波感染潮的中国。
疫苗被普遍认为能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专家们指出,在中国,当前,许多人距离接种最后一针疫苗已经过去了很久,这意味着保护力的衰减。”
2. 疫苗的有效率有待提高
“2022年10月,香港大学医学院在《柳叶刀》刊发了一篇复必泰疫苗与科兴疫苗有效性对比研究,研究称,三针科兴疫苗在三个月内能够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三个月后保护力出现大幅下降,预防感染能力较弱,而两针科兴已远不足以对抗奥密克戎变种。”
3. 短时期内感染基数太大
“当前,奥密克戎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感染人群呈指数增长。对于当前暴露出来的重症高峰,一个共识是“感染人群基数太大,导致在每一家医院,重症看起来很多。”
根据目前的状态,老张总结:
1. 疫苗加强针至少每半年到一年一次;由于重复感染很常见,美国CDC 建议感染恢复后三个月可以考虑接种疫苗
2. 提高疫苗有效率刻不容缓;双价或多价疫苗是必经之路。
3. 有些事情,越晚越被动,最后变得进退两难
【8】@于三羊鲜声
比如国外“疫情仍然不能被忽视、人们仍然需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防护”被科学权威、主流媒体认为是科学的态度。因此关键部门也会公开定期的做核酸,阳性也会自我隔离,哪怕是高官。
但在国内,科学权威(包括科普大V)、官方媒体却主要在致力于放松人们的紧张,从而导致“不在乎奥秘克戎、宣传不会重复感染”被认为是科学的,进而没有去形成促进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定期核算、阳性自我隔离的舆论氛围。
负责管理公众感知的统治团体,怎么判断当前公众感知管理的主要任务,决定了“什么是科学的态度”
【9】陈生大王
偷渡美国的事,我已经帮大家打听好了(?)啊不,是咱们好好批判一下。
今天出发回德国,送机的师傅是福建人,闲聊问我居住在哪里。我说日本。他说,呀!之前偷渡的时候就一直犹豫是选日本还是美国,福清人全世界乱润,但主流就这俩选项。
司机今年34岁左右,不修边幅,穿一件脏脏的Tommy Hilfiger棉服——国内算是中端品牌,在美国很受墨西哥裔的蓝领大哥喜欢。
他说偷渡到美国很简单。福建有专业蛇头,先安排他飞去越南、泰国、缅甸,假装旅游,主要是把空白护照刷出可信度。
蛇头在以上国家都有安置屋,他到了也没钱出去玩,在安置屋里待够时间就走,最后飞去古巴,在那里申请美国旅游签证。
他说福建人偷渡的太多了,国内基本申请不到美签,但在古巴比较容易拿到———据他了解,现在东北人因为太爱润,已经是和福建人差不多的申请难度。
等一到美国就立刻撕掉护照,主动找警察,说自己一无所有,一问三不知,拒绝透露一切信息,让警察想遣返都不知道送去哪里,只能扔进移民监狱。他说一定要被警察逮捕,才能获得一个有法律依据的在美国时间点。
移民监狱和普通监狱不同,主要是供你吃喝,教你英语。问他怕不怕在监狱里被打,他轻蔑一笑,说移民监狱主要就是福建人,黑人和墨西哥人在里面都算弱势群体。
待够五个月,蛇头安排的律师就会保你出来,申请上庭要绿卡。运气好会当庭批准,比如他,立刻获准,次年绿卡拿到手。运气不好会放你出去,需要定时回去报道,算是半黑在美国。总之一定可以留下来。
他说黑也没关系,可以去中国老板那里打工,中国人不报税,都给现金,完全不受影响。以上所有内容,包括去越南泰国的机票住宿、捞人的律师等等,蛇头一起打包收费8.5万美刀。
我说那么多钱,你不怕被骗啊。他说不怕啊,是到美国才给钱,而且钱是福清当地的标会先付,他偷渡后打工三年,分期还清即可。
我大吃一惊,你们福建已经率先建立起诚信社会啦。他云淡风轻地说,又跑不了,要是赖账,他们把我父母杀了就是了。
我:??????
他说当年只带了600美金,出来后在中国城租床位就要150一个月,又什么都不会,假装厨师去应聘,一个月被十多家餐厅炒鱿鱼。
我赶紧捧场,太辛苦了,太辛苦了。他很骄傲,说,咱们福清人啊!就是勤劳!就是能吃苦!哪怕是非洲的山沟里都有福清人开的小卖部!
他说,现在他做华人车队,不用买uber牌照,就专门接送华人,也做一些新偷渡客的指导工作。目前方法改了,偷渡也便宜了,30万左右全包。他可以教他们快速适应美国生活,怎么找工作。
他又说,他老婆就幸福多了,公公是老偷渡客,她一生下来就有公民身份。老婆是91年的,到现在还没读完大学,因为每次读一读就怀孕了,只好停学生小孩。最近好像终于快要毕业了。
我问他在美国置业了吗。他说没有,要养老婆和孩子,没存什么钱。他也一直没申请公民,说要留一条后路。
美国发展好,就待在美国,中国发展好,就带全家回中国养老享福。他说,毕竟要是自己国家好,谁想往外面跑呢。
他问我,这次有没有去法拉盛吃中餐啊,有几家馆子很有名。
我说,没有,是味道很正宗吗。
他说,就是很好吃。出来这么久,正宗是什么味道,已经忘了。
【10】@姓氏乔
我之前看时觉得又损又好笑,结果昨天把史铁生老师的《我与地坛》重温了一遍才发现——他们才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好朋友哇!
主要是因为一篇随笔,讲的是史铁生老师的梦想。他说自己虽然双腿不能动,但其实是个超级体育迷。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他都喜欢,第一爱田径,第二爱足球,第三才是爱写作。
所以他也经常守在电视机面前看比赛。但为什么不去体育馆看现场呢?因为——“体育馆门前都有很高的台阶,我上不去。”而在他的描述里,每一次电视里有体育节目,他都早晨一睁眼就觉得像过节似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很愉快。
我看这段的时候,忽然就悟了余华老师一伙人扛着他去踢足球的妙意。
不仅仅是不把他当一个残疾人对待的那种坦率,还有一种“你既然喜欢,我就要带你去体验”的豪爽。
所以他们才会扛着史铁生登上了一路向北的火车,带他完成了认识以来的第一次长途跋涉。然后找了个篮球场,和一批沈阳的大学生一块儿热血的踢足球。还得让史铁生亲自参与进来,即使不能踢也不要紧,咱当个守门员就成。
现在想想这种感觉真的太好了。
因为这一次——史铁生终于不再是快乐的旁观者了。
他没有坐在电视机前,甚至也不是坐在高高的体育场馆中,而是就在比赛场地里,亲自体验着那种竞技体育的快乐。
那种轻松和坦率的气氛就好像是在说:“别太把眼前的困难当回事啦,你梦想的那种快乐,其实也是可以实现的。”
就真的是那种很鼓舞人心且没有半点负担的爱意。
是那种明白朋友的苦楚我无法感同身受,但我可以暂时让他忽略痛苦、搭建快乐的爱意。
而我觉得这也就是朋友间最瓷实的一种相处模式:
当风雪来时,我们不怜悯站在风雪中的朋友。但我们可以造一座小棚子,偶尔拉朋友进来坐一坐,然后告诉他,不如下次就换个心情面对现在的风雪吧。
忽然就想起《我与地坛》里的另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好运设计》,写的是史铁生老师幻想的美好人生。
他说自己下辈子想要有一副聪明又漂亮的好身体,生在一个既知文明璀璨,又见生命坎坷的地方,在他长大的日子里,既可以博览群书,又能够浪迹天涯。更重要的是:
“应该有一群来自不同家庭的男孩儿和女孩儿做你的朋友,你跟他们一块儿认真的吵架并且翻脸,然后一块儿哭着和好如初。”
现在想想,写下这段的时候,多少也带着点那种喜欢「轻快友谊」的心情吧。
那就祝我们都能遇见一群热闹且轻快、真诚且坦率的朋友吧。也祝我们都能成为那种「轻快友谊」的造就者。
祝我们在风雪中有一个可以暂时躲避的小棚子,再出来时,就已经有了懂得憧憬春天的心情。
【11】用户littlepigpig1
(对于了解托尔金《魔戒(指环王)》的人来说这是充满了槽点的新闻)
普京向独联体国家首脑赠送八枚金戒指。他自己保留了第九枚。
俄罗斯媒体《生意人报》写道,弗拉基米尔·普京向出席独联体峰会的其他八国首脑(图1)赠送了八枚带有独联体标志的戒指(图2)。普京将第九枚戒指留给了自己。
戒指上刻有独联体的符号和题词“2023新年快乐”。环上还有一个较小的铭文 - “俄罗斯”(本次峰会举行的地方)。
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图3为卢卡申科的手)、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哈萨克斯坦总统卡西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萨德尔-贾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埃莫马利-拉赫蒙、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和亚美尼亚总里尼古尔-帕希尼扬收到了普京的礼物。
在托尔金的传世名著魔戒三部曲中,黑暗魔君索伦制造了20枚统御魔戒吸引中土的智慧生命首领到他身边。其中九枚被送给了人类的九位国王。统御魔戒虽然可以赋予佩戴者强大的力量。但是也会让其逐渐堕落并被佩戴有至尊魔戒的索伦控制。九名国王最后都变成了不生不死的戒灵,黑暗魔君的忠实奴仆。
乌克兰安全局表示:我们从《The Insider》了解到,一个战犯做了九枚戒指,并认为这将有助于他打败我们。但我们读过托尔金的书,这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坏消息......(图4)
(魔戒是吧,索伦是吧,安格马巫王是吧。乌克兰军队里的女军人搓了搓手)
【12】倒数第二只猫猫大胃王
3.《造梦之家》/ Steven Spielberg
看这部电影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嫉妒。显然这是导演对自己成长之路的松散回忆,一个在小时候对电影产生兴趣萌芽的犹太小男孩,可以继承爸爸的相机、从爸爸那里收到影片编辑机、甚至从妈妈的出轨对象那里收到一台摄影机,而不仅这些物质支持放到一个同样对影像着迷的东亚男孩身上不会实现,就连鼓励拍摄一部野营短片的精神支持也是一种奢侈。
《造梦之家》匍匐着一条反犹的暗线,但整体还是明媚的,男孩的梦想得到支持,天赋得以兑现,人生的挫折仿佛只是母亲在自己背上留下的巴掌印、还算和谐的家庭分崩离析以及被美国高中小子揍出鼻血。
看到男孩提前下车举起摄影机只为拍摄父亲驶入车库的镜头,难免会心一笑,每一个对影像有偏执的小孩都有过这样为之着迷的时刻。作为一个能在电影里多处产生共鸣的东亚男生,真的很想拍拍导演的肩膀说:U such a lucky boy.
【13】祝佳音
黄永玉在我国文化界基本是天道奥加一样的存在。今年好像99,人瑞了,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年头。为人也厉害,既有侠气又有才华又有意思,而且也有钱,基本上是绘画界活偶像。但是我还是不喜欢他今年邮票上画的这个蓝兔子——不喜欢是很私人的事情,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但我一没怀疑他居心,二没指控他勾结,三没说他教坏孩子,四没说他和资本共舞,五没呼吁领导封杀,就只说我自己不喜欢这画。这是很宝贵的精神,大家可以学习一下我。
【14】“这事最叫人生气的是什么呢?不是他们说谎,说谎一向是可以原谅的;说谎是情有可原的事,因为由假可以成真。最叫人恼火的是,他们不但说谎,还崇拜他们自己的谎言。”(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