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我们难逃算法的陷阱

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如果还会有一个适合人类共同生活的未来,那么它应该是一个‘线下’的未来”,这是来自《焦土故事》的“真实声音”。

作者乔纳森·克拉里指出,人类奔赴“线下未来”的正确姿势,应先学会摆脱那些正在荼毒生机世界的各种系统,以及7乘24小时全天候动作的资本主义。

如今,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数码产品、享受数字服务,却鲜少关注背后的掌控者。

比如,有些跨国公司、情报机构、犯罪集团和反社会的亿万富翁,他们利用互联网复合体这个无情的引擎,不断创造上瘾、孤独、妄想、残忍、负债累累、挥霍浪费、记忆衰退和社会解体机制。

而那些被吹捧的网络虚拟化的优势,与社会性危害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事实上,网络功能一方面怂恿人类,不要去珍惜公正的、适合人类居住的世界;另一方面引导人类,不断地被速度惊人、无孔不入的数字网络和人为激发的欲望所摆布;进而驱使人类,肆无忌惮地去争夺、掌控、觊觎、嫉妒、憎恨……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看见了一个不停运转的世界,一个无法补救和恢复的世界,一个因其自身释放的热量和制造的垃圾而窒息的世界。

本书针砭数字时代的弊症,通过翔实的案例探究问题根源;并对于数字科技带来的“人之异化、社会凝聚力的涣散、自然资源的枯竭”等事实,给出了一针见血的批判。

可以说,本书既揭示了资本主义毫无顾忌地扩大“消费群体”的真相,也戳穿了科技带给人“快乐”的假象,并指出身处“焦土”阶段的我们,正面临着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退回到贫瘠且丧失复苏能力的状态。

因此,我们要努力超越“数字鸿沟”,断然拒斥虚拟假象,摒弃适应和顺从,去找回充满希望的真实和初衷。

一、视而不见数字网络背后的真相

何谓资本主义?

拥有一套抽象的价值体系,且能将这个价值体系进行物质和人性方面的具体化,二者之间的结合谓之资本主义。

随着数字网络的发展,二者实现了更加完美的融合。

比如,相互连接的电话、笔记本电脑、电缆、超级计算机、服务器群和手机信号发射塔,这些都是金融化资本主义进行量化处理的实实在在的结果。

在许多人眼里,互联网是一套完善的“工具”和独立的技术组合,这些工具和技术可以带来无尽的便利和“幸福感”;尤其是当下手持设备的流行,让无数人都产生了这样的错觉。

社会批评家伊万·伊利奇早在20世纪70年代,从广义上对这些“工具”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工具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一个人与社会建立联系的方式有两种,要么主动掌控工具,要么被动地被工具所掌控。

在伊万眼里,技术原本就是一种工具,虽然可以让人实现自己的目的,人们通过它可以赋予这个世界以意义,以前的人类在很多行为上至少可以实现部分自主;但现在,一切变成了“系统适应”。

这种变化,前所未有;可见人类追求的目标,早已背离初衷。

实际上,互联网复合体对社会运作的方式,还在不断放大和强化,且以不计后果的代价继续偏离轨道。

比如,拥有80亿人口的地球,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消耗电力,让石屎林立的城市映照出“浩瀚繁星”般的美好假象。

马克思曾在19世纪50年代就窥见了全球资本主义统一的必然性,以及全球市场发展必然导致社区和社会关系的解体。

客观上看,我们不断听到“数字技术长盛不衰”、“世界文明已经进入数字时代”等等,这些信息技术其实是利用故弄玄虚的表象,去掩盖脆弱如“纸牌屋”般摇摇欲坠的世界经济;其根本原因就是金融化的互联网,在本质上还是要依赖于这个岌岌可危的世界经济。

真相如此简单,我们却总是视而不见。

二、数字娱乐带来的不仅仅是思考

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工作不稳定、经济不平等加剧、公共服务失灵、债务的结构性增长等现象,社会急需一种新的方式来维持政治上的服从;于是,“无限的数字化娱乐”应运而生,这种娱乐机制有效地遏制了反体制大众运动的兴起。

简言之,数字娱乐掐灭了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与此同时,互联网将强调多样性和鼓励区隔化的策略也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而社交媒体的核心在于传播最容易包装的想法,如此便稀释和软化了一些行动的激进性和反叛性,尤其是对于那些不能立竿见影或长期运作的行动。

反过头来看,传播理论家其实早已指出媒体舆论的“操纵机制”,就是制造、限制和引导大众舆论。

所以,很多人对互联网持有十分乐观的态度,他们期望它能够成为非主流政治运动不可或缺的组织工具,帮助某些规模较小、处于边缘地位的异见团体扩大影响力。

事实证明,互联网确实可以用来阻止和消灭顽固的反体制运动;只要这些组织或行动一产生苗头,就会遭到打击。

由此可知,在阶级对抗尖锐的历史时期,将互联网描述为平等的、无阶级差别的“公共领域”的说辞,实际上是淹没了所有阶级性的语言,而不再鼓励阶级斗争。

然而,在推进反资本主义或反战方面,互联网复合体从未立下一丁点功劳;反之,互联网却把被剥夺权力的人,聚集到一个由不同身份、派别和利益群体所组成的自由空间里,从而促进了极端组织的形成。

可见互联网所具有的狭隘性,逐渐成了某些特殊主义的孵化器。

著名政治哲学家南希·弗雷泽指出,身份政治对进步的新自由主义精英至关重要,为确保具有强大潜在力量的大多数人不能自我认知,互联网将他们侵害成单独的、相互掣肘的派别,从中选出少数代表,允许他们进入精英圈并高调宣扬自己的群体。

从大众传媒的历史角度看,互联网早已演化成某些利益集团最微妙和最强大的一个操纵机制:引导线上交流,干预交流内容。

当下的人们,渐渐沉沦于无限的数字化娱乐中,越来越依赖于移动设备,以及社交媒体的“自我宣传”的资源。

本末倒置,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思考

三、超越数字鸿沟

经济的现代化,铺天盖地的数字化,让我们渐渐疏离了现实和自然,地球变成了一个客观的东西,就如一幅风景画,仅供人观赏和研究。

地球看似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人类可以无节制地大肆攫夺。

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加速,人类危机早已摆在面前。

但是,人类仍不断给地球带来放射性废弃物、微塑料和各种化学物质,甚至错误地认为这些行为不会对世界造成影响;殊不知,我们本就是地球的一份子,掩耳盗铃终究是自尝恶果。

然而,有些后现代主义学者却不知疲倦地感慨,想象资本主义的末日,甚至比想象世界末日还难。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曾有人通过分析以为,这场游戏就要结束了;因为,资本主义没有更多的牌可以打了,价值生产遭到了无情的侵蚀。

事实上,这是人类的痴心妄想,有些人深信物质的丰富和科学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繁荣,甚至于造福每一个人;但是,资本主义一直在用虚幻的方式,为人们制造着短暂的美好体验。

换言之,人类的未来正被少数强大的组织攥在手心里,这些组织成了官方的未来学家,左右着人类对未来的期望。

人们无动于衷地接纳,才是危机的关键。

曾经以为,人类和机器会一起进化,并最终融为一体;这种盛极一时的荒谬的预言,早已被唾弃。

再来看看当下最受关注的技术创新领域,分别有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神经科学、增强/虚拟现实、自动驾驶汽车、纳米技术、基因组学和物联网……如果将这些技术都放在一起,窒息感会扑面而来:世界正被各种技术占领,人类的自我管理和创造能力已经退化,人终将成为机器操纵的“玩偶”。

这是多么绝望的宣告。

不难看出,我们所处的这个生机世界,正在遭受“系统性地掳掠” ;可是,仍有很多人自愿关在由少数利益集团所设计的、乏味的数字隔间里,不亦乐呼。

洪流之中,我们该何去何从?

总之,人类的未来,绝不会出现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和勾人心魄的短视频里。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超越被数字化技术反复宣扬的浅薄的欲望,对人类社会数千年来的资源和实践,进行人性化的探究和创造性地接纳。

四、结语

乔纳森·克拉里说,我们正经历着资本主义最后的阶段,即焦土阶段。

在这个瓦解、扁平的世界里,暗夜无风,却深隐着残酷、愤世、无知和健忘,一切皆毫无理由地混合在一起。

数字时代,我们难逃算法的陷阱。

利益集团的终极目标,就是不断扩大“热衷购物、玩游戏、疯狂追剧,以及其他挥霍和上瘾活动的消费人群”,让每个人都成为其算法内的数字消费者。

虽然,人们将人工智能、5G网络和IOT等技术当作案例研究,但也昭示了当代社会俨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工场,它将速度、连接性、浅层数据流的原则,置于人与人之间“深层”或有意义的互动之上。

所以,超越“数字鸿沟”,迫在眉睫。

《焦土故事》虽未指出如何从根本上拒绝“数字的控制机制”,但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带给我们重新审视自我的力量。

我们虽无法控制“未来”,也无法回避极端不平衡的现状,但可以为一个多姿多彩的生机世界去重建、补救和创造。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4207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