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阅读433|《中国城市大洗牌》大城市的用地以及发展
2023.02.28 大同 星期二 晴(7℃/-10℃)
(简书日更175天/总日更861天)
书中以极其庞大的视角,来看待国家整个城市的发展变迁,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不同的不同的政策,也影响各地的发展模式,同时也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可能是由于自己阅读量不足,并且还没达到的原因,希望继续看下去,能够答疑解惑。
由投资驱动、资源驱动,逐渐转型为消费驱动、科技创新和产业驱动。
伴随着不同的驱动转型,每个人也应当改变自己在社会的定位。再由投资和资源驱动的地方和阶段,稳定是一个企业和个人生存的重要基础,只有保证稳定才能让投资见效,让资源源源不断的被开采,而在转型之后,就需要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配合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自我的认知和创新能力,同时利用产业集群的推动,让自己在其中寻求相应的机会,无论是经商,还是创业创新,或者加入优秀的产业链,带动或推动着前进,是我们今后发展和成功的机会。
京津冀讲究政治地位,长三角同质化竞争严重,大湾区则互补性特别强。香港是金融中心,深圳是科创中心,广州是商贸中心,澳门是休闲中心,佛山、东莞是制造中心。
北方也应该按照这种方式,即使京津冀主要是政治地位,在周边的几个城市也可以尝试着差异化发展,集中一个省份或者周边几个省份的力量,整合同行业的资源,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城市,发展经济圈,也是很好的想法。
第一种是发展大城市,像武汉、成都这种有千万常住人口的大城市,就应该越大越好,最好是人口从1000万增加2000万,再到3000万,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效应。第二种是发展小城市,农民最好是就地城镇化,少一点跨省流动。
相对与大城市的城镇化,我觉得还是不应该发展大城市。大城市即使发展的再好,软实力也无法强行更替。例如从基础建设,配套的设施、医院,学校等方面考虑,城市的这些医疗教育即使足够优秀,但是能普惠到的个人,却并不多,地铁拥挤,商场排队,出行堵车,学校竞争,医院满人,这些都是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跟不上那个市的发展。
大城市的发展,其实是本地人对外地人的吸血,本地人有房有车,不需要背负房贷车贷,甚至还能因为房子拆迁获得更多的是收益,而外来人口居无定所,想要定居在大城市就是要更多的付出,毕竟当地高昂的房价,势必要贷款,极大的削弱外来人口的经济消费能力。
现在好了,出台的两份文件相当于开了一个口子,现在贫困地区把农村的宅基地、经营性用地复垦为耕地后,可以把这些多出来的指标,跨省卖给发达地区。这意味着未来大城市可以征更多的地,盖更多的住宅和工业园,容纳更多的人口和产业。
按照这种用地指标,大城市并非是没有地,而是一没有用地指标。城市的绿化,以及国家耕地的最低红线,都是制约大城市的用地自由。贫困地区把用地指标跨省卖给发达地区,也是用人口流出多余的住宅土地,以及退耕还林等方式获得的指标。但是这种买卖为什么不以产权入股的方式加入,或者用企业投资置换,这样大城市的发展也不会止步,小城市和城镇也获得需要的收益,更利于共同富裕。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4243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