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狂人日记》的理解

曾多次下决心要好好读读鲁迅的作品,可又屡屡浅尝辄止。

卓老师留了作业——读《狂人日记》,我便决心啃完这块硬骨头。读了两遍,并参阅部分文章赏析后,对文章背景、立意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读,方觉自己如同二年级小学生跳级到五年级。

关于这篇文题目的选择,颇费了点心思,写成书评?读后感?觉得都不妥。在我看来,鲁迅的作品如同《红楼梦》一般,许多大家都有专业的评论,我岂敢在此班门弄斧。读后感固然是有,但对自己的理解对否也不敢肯定,这感偏了,岂不贻笑大方。

在此就谈谈自己对《狂人日记》的理解,毕竟“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利特”。

小说咋读起来非常生涩难懂,为读懂文章,我想首先要弄清楚文中一些专有名词的内在含义。

狂人”,是一个曾患“迫害症”,现已痊愈的一个病人,《狂人日记》则是他在患病期间写的13篇日记的汇集。

当时的鲁迅因为强烈地抨击封建礼教,不入流旧的传统文化,而被人认为是“狂人”。在此小说中,鲁迅用“狂人”的口吻,揭示当时的社会乱象。表面上这个“狂人”或“疯子”在说些疯语,但实则小说句句直戳人心,让人读了解气又解恨。

“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古久就是非常久远的意思吧,此处我理解为“封建礼教和文化”,这些久远的文化根植于人心,也是社会的游戏规则,谁打破了它,就是“踢了古久先生的流水薄子”,会招惹来人人喊打的窘迫。

“吃人的人”,文中的赵贵翁、陈老五、佃户、骂人妇女、看病老头、狗,这些都是要“吃人的人”,他们对“狂人”都不坏好意,要吃掉他,所以我认为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与“狂人”所代表的启蒙思想相矛盾。而这个群体中的人又是不一样的,请看小说中的这一段。

大门外立着一伙人,赵贵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都探头探脑的挨进来。有的是看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我认识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从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出吃人者的心如同狮子般残忍,整天想食肉寝皮;但又像兔子般懦弱,唯恐直接凶杀后遭来祸祟;只得像狐狸般狡猾,用伎俩诱人入罗网,迫人自戕。请看下段

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捷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试看前几天街上男女的样子,和这几天我大哥的作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肯几下。

大哥”,文中的大哥是我读完后最揪心的一个人物,他本是“狂人”的哥哥,却也要和他人合伙吃掉他的亲兄弟,而更令人生气的是他口蜜腹剑,后来原形毕露,最后也应该是被人吃掉了吧。

“大哥”的形象在小说中也是社会一个层面的缩影,他是家族反动势力的代表。“大哥”曾吃掉小妹,尽管母亲明了这一切,但是除了哭泣也别无它法。大哥的形象可见文章这几处。

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

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

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现,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青年”和“小孩子”,这些人比“狂人”小的多,和狂人也没有任何交集,但为什么也对狂人不友好,意欲“吃人”呢?原来他们是受了母亲的教唆。

他的年纪,比我大哥小得远,居然也是一伙;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还怕已经教给他儿子了;所以连小孩子,也都恶狠狠的看我。

在这里我觉得青年和孩子代表着年轻一代,他们的思想在前人的影响下,流毒至深,也是“狂人”所代表的启蒙思想的反对者。

但是文章结尾“救救孩子”,表明这些年轻一代还是可以教育的,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摸清了主要人物关系的来龙去脉之后,鲁迅先生在本小说中所采用的写作手法也让我印象深刻。

日记的格式

让人耳目一新,且每篇日记字数不等,有的就三言两语,但字字珠玑,寓意深远。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重点的重复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文中还反复出现过“我可不怕”“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等以渲染气氛、强调决心、或重启下文。

以景托情

文中多处进行了景物描写,以存托作者的心情变化。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

太阳也不出,门也不开,日日是两顿饭。

简明的对话

通过和青年人的对话,把狂人最后的决心、执着以及年轻人的执迷、矇昧描写得入木三分。

忽然来了一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左右,相貌是不很看得清楚,满面笑容,对我点头,他的笑也不像真笑。我便问他,“吃人的事,对么?”他仍然笑着说,“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我立刻就晓得,他也是一伙,喜欢吃人的;便自勇气百倍,偏要问他。
“对么?”
“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说笑话。……今天天气很好。”
天气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问你,“对么?”
他不以为然了。含含糊糊的答道,“不……”
“不对?他们何以竟吃?! ”
“没有的事……”
“没有的事?狼子村现吃;还有书上都写着,通红崭新!”
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便对么?”
“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

细腻的心理描写

本文有对话,有写景,有外部描述,又有内心独白。而内心的描写为读者对历史背景的了解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是按着时间顺序来写的,作者的意识流由弱到强,由小心翼翼到大胆的抗争,由被动到积极,这些都是作者对自己冲破“吃人”的封建礼教作斗争的一种决心。

《狂人日记》对社会,家庭、甚至自己都有过的“吃人”现象做了有力的揭露。追溯过去,揭示现在,最终寄托于未来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就算有些地方生涩难懂,这也许恰恰是鲁迅的高明之处,因为他在小说的“序”“中就提及:

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鲁迅用他那犀利的语言,形象的描写,展示了他“嬉笑打骂皆文章”的风格。这篇《狂人日记》就是一篇典型的代表作,值得反复研读。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4275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