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写不出好文章?
喜欢读书是很多年前的事,但真正手不释卷地读书是近几年的事,每年以不少于五十本的速度读了不少的好书,就像吃多了美食会手痒,在家里依样画葫地做菜,却不是那个味。读书读多了也会手痒,于是试着写小说、散文、诗词、书评,从QQ空间开始,却不成,今天重复昨天,明天重复今天,越写越少,越写越灰心,唉!算了,自叹不是写文章的料。
可是写文章这件事,就像暗恋帅哥,不是想放下就能放下,而是越想放下,越放不下。偶尔看到对作家唐诺的采访,唐先生自嘲说,开始的二三十年里,他写什么都不成,写这个不对,写那个拒稿,有两次唐诺写小说,他老师的评语都很好笑。第一次是“谢才俊(唐诺)本人还挺有趣,写起小说这么无聊。”第二次是“谢才俊这个字写得真漂亮,我忍不住一个字一个字在看。”
后来又读到一篇余华的访谈,他说,“我野心很大。一上来不管自己小说写得怎么样,先往《人民文学》和《收获》寄,退回来以后,再档次低一点,《北京文学》和《上海文学》,再不行,最后连那种吕梁市的杂志我也寄。当时邮递员每次他也不会敲门把信递给我,都是把我的退稿从围墙外面扔进来。只要一听到啪嚓一声,我父亲就跟我说退稿来了。我心理素质不错,捡回来以后稍稍失落了一下,再翻开来看看是哪退回来的,然后再找一个比他更低一档的杂志寄。”
原来著名作家一开始也是无名之辈,也是经历退稿退稿,被拒被笑。他们有的是从写日记开始,有的是从模仿开始中,还有的是从写书评开始。比如唐诺先生,他就是通过写书评,建立起自己的名声。他说写书评有两个好处,第一把书读好,如果书都要没读懂,根本大法无法下笔。第二是把写作进行下去,生活可能平淡无奇,重复来重复去,但读书就不同了,每本书都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写作技巧,不同的思想观点。
书读完了,你怎样向设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推荐它,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不好,这就是写书评的动力。冯骥才说,读书是欣赏别人,写书是挖掘自己;读书是接受别人的沐浴,写作是一种自我净化。”读书如果没有内化成自己的内容,大脑深处的思维就没有改变,就不能记得住,更不能用得上。写书评,就像看了各门各派武林高手舞刀弄剑,既有心法又有招式,然后开始自己背功法,舞大刀,弄利剑。
曾经有作者谈创作经验,肚子里首先必须能够背诵的几十篇文章,拆解上百篇,掌握其规律,写出的文章就不会太差了。武侠片里,武林高手遇见更厉害的对手,想要赢,都是从拆对手的招式开始。一招一招地过,搞清楚对手高明的地方,胜算就增加了。写书评就是普通人逆向学习的过程。好文章都见过了,拆过了,思考过了,写作的底气也就上来了。
写书评也有高手低手之分,这个差别有阅读能力的差别,也有方式方法的差别。首先是阅读能力,一本书的阅读通常有三步,第一步是快速阅读,了解书籍的轮廓、情节和人物,把触动自己的部分划线做记号,了解字面的意思。第二步要精读,特别是对自己的划线部分进行深读,还要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并要和同时代作者的同类作品进行比较,找出其特点。第三步要联想和思考,小说也好,散文也好,每本书都有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思想,这些思想和现实和自己的人生要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其次是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靠不断地学习、练习、积累,就像游泳一样,看了和学了游泳健将的各种游泳技巧,还得亲自下水去游,在岸上观摩成不了游泳高手,必须在水中游起来,协调手脚和呼吸,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有可能获得优异成绩。
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写不出好文章,不是阅读方法不对,就是写作方式有差。如果能够读名著、拆名作、深思考,勤写作,厚积累,相信一定能够写出好文章。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