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心需用热情医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28期“寒”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最近某官网一篇关于孔乙己的小品文翻车,文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托予青年。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文章文笔不错,本意是激励青年们要勇于放下读书人的身段,脚踏实地,工作不怕苦不怕累,经得住磨砺和考验。

但是明明一篇激励性文章为何竟然引得大众集体反感而遭到群嘲?青年们的问题实际上也是社会性问题,创作者把社会性问题转入文学,却看不清当下社会青年们的生活和奋斗现状,空空的卖弄文化还洋洋自得,不被群嘲才怪呢,而那高高在上的样子似乎也根本没有体会孔乙己文学所反应的真实意义。

鲁迅先生塑造了一个非常经典人物形象孔乙己,他的文字饱含热情,处处透露着孔乙己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给孩子们吃茴香豆,他还教人“茴”的几种写法;他天真,充满幻想和希望。他的悲剧不是因为脱不下长衫,也不是放不下读书人的面子,而是封建社会的残酷和剥削,让无知的人更无知,让有知识的人活不下去。

鲁迅先生为何能通过种种细节对比,让孔乙己这个人物直击读者的内心?因为即便身处社会的上层,鲁迅先生知民间疾苦,他深知人们需要什么东西去抵御这苦恶的世道。于是他将文字化作一把锋利的剑直插敌人心脏的同时又以深受苦难大众的视角去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自身权利的追求,他的文字冷峻却饱含对人世的清醒认识和热情。

而我们的某网,简单一句读书人啊!你要放下架子才能有成就!他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我们年轻人都是眼高手低的之徒吗?

心无热情,眼便看不见人世的真实。所以他知道我们年轻人为了的生存可以多努力吗?他知道我们年轻人被工作挤压到什么程度吗?

江苏无锡,一对新人的大喜之日,新郎乘车去接亲。穿着婚服的新娘刚在婚车上接着客户的电话,一脸平静,早习以为常。而这不过是我们年轻人极其常见的工作姿态,父母病了,我们在加班;孩子病了,我们在加班;亲人去世了,我们在加班;大喜之日,我们还在无偿加班,你说我们放不下身段?

某985知名大学毕业的资深白领,晚上踩着小电车飞驰在送外卖的路上,整个城市都有他的身影。而本科毕业的年轻后辈们有多少人在快递、外卖的岗位上风雨兼程?他说我们放不下身段?那你倒是说说我们该怎么放下身段?学学你们一天喝两杯三十块钱的咖啡?还是按你们说的交钱去企业上班锻炼?

有些人身处莺歌燕舞、灯红酒绿之中,时不时卖弄一下文采,想要给正在艰难奋斗的人们指点一下奋斗的方法和方向,发完之后甚是洋洋自得。于是我们见到了各种各样被疯狂吐槽的所谓心灵鸡汤。比如“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好”“加油干,法拉利也不是梦”这等等文字,表面上充满正气,而实际上没有一点人间烟火气。他们岂知心寒需用热药医,只有为人民慷慨陈词的热心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我们很多人像是坐在摩天轮里,始终秉持着一股惯性的动作完成着每天的规定的任务。加班,熬夜,日复一日,疲劳倦怠早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内心早已寒凉。

作为文学创作者,想要治愈那些内心寒凉的人,就当如鲁迅、老舍等大家那般去尊重,欣赏读者。优秀的文字的目的是去滋养读者和大众的,而不是在那空空卖弄风情。

只有当创作者的内心满怀热情,才敢大胆地审视社会思考什么是人们当下需要的,什么是人们迫切追求的,什么才能真正引起共鸣,而不是装模作样地写一篇任务性质的文章。

寒心是需要热情来医的,而创作者不正应该是那热情地摇旗呐喊带着大家一起欢歌的人吗?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4326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