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黄宝琳/林品濂

老兵名片:黄宝琳,男,1923年出生,浙江省乐清市南山村人,黄埔军校16期一分校毕业。部队番号:军政部第9补充兵训练处4团6连。

黄宝琳老兵肖像

第一次到达乐清市南山村的时候,我们的车辆就停在村中心的一座桥梁边。再沿着河边的不远处,左转就是黄老大儿子的别墅:房前的庭院不大,却种满了

花花草草,三层的小楼房墙面上,还有爬山虎的痕迹,几乎可以把整个墙面盖住。别墅客厅的茶几上摆放了水果和茶点,还有几本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影集,在稍远处的墙壁上悬挂着黄埔军校同学赠送的墨迹……

1939年,虚龄17岁的黄宝琳在温一中就读初中毕业班。当时,全国正处战火之中,学生们的抗战热情高涨,不少同龄人相继赶赴战场。一日,黄宝琳在《瓯海日报》上看到了陕西抗日军政大学正在招生的消息,便立即报名考试。经过笔试和体检后,黄宝琳和另一位同学考上了。

离出发前的半个月,他返家筹集路费,但又不敢让家人知道他要去打仗。他绞尽脑汁,突然想起祖父的银钞是放在楼顶书橱中的。于是,他趁祖父外出时,翻遍了书橱,终于发现一本书里夹了200元现钞。黄宝琳悄悄把钱取出,第二天就回温州办了休学手续。不久,温州的亲戚将他要出门的消息告诉了他祖父。祖父得知后,赶到温州阳止他。黄宝琳生平第一次反抗了祖父,岂知祖父一怒之下提起他的皮箱就走。黄宝琳当时惊了一身冷汗,要知道,那路费就在行李箱内!正当黄宝琳手足无措时,祖父却奇迹般地返回了学校,同意他出去当兵了,但必须先回家与家人告别。

黄宝琳回到家中,父亲却要让他去读宁波水产学校。黄宝琳立志要去陕北,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和同学以及3位护士结伴同行。因为他们一路上用的是八路军护士通行证,在途经陕西汉中时,他们5人被国民党陕鄂边区警备司令部扣下了,并被关押、盘查了一个多月。在得知他俩是抗日大学的新生后,对方便要求他们转考黄埔军校。经过考试,黄宝琳阴错阳差地成了黄埔军校第十六期第一分校的学生。在十六期,管黄宝琳的班主任先是朱日州,后为钟彬,校址原来在洛阳后来迁往汉中。1941年6月毕业后,他被分到军政部第9补充兵训练处4团6连任少尉排长,第一项工作就是赴陕北白水县接新兵。1942年5月,拨编四川永荣师管区补充兵第4团开赴洱县接新兵,后移驻大竹县,任第一连上尉连长。

1943年3月,本团接收新兵满员后,奉命开赴云南,被编入军政部中国远征军兵站中监部运输第四团,驻镇南县。在那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运输军需。司令卫立煌,团长黄英权,黄宝琳任第一中队上尉中队长。1944年,远征军部队对怒江西岸日军发起反攻,第四团接到运输任务,负责华南县到惠通桥路段运输,黄老记忆犹新,因为路上有轰炸,他们采用人力背负,运送一批迫击炮弹,加附件一颗就50公斤重,跋山涉水到指定地点后再由其他部队接力送往前线。这样,战争打了一年多,黄老因为患上一种叫“回归热”的疾病被送往重庆医院治疗一个多月。黄老虽然风趣地说:“等我医好后仗也打得差不多了。”似乎感到自己有幸患病不需要上前线打仗了,但是就有很多人员得这些病死去,黄老想起这些事情至今心有余悸。那个年代死亡真是无处不在。

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宝琳以祖父病危的理由请假回家,这一回,黄宝琳就再也没有去部队了。在家里从事农业劳动,黄宝琳会做各种活儿:编鱼篓、抓螃蟹、养蜜蜂、做草鞋,早年日用的东西,几乎都是他做的。解放后,黄宝琳因为成分问题被判为“反革命”“地主家属”,并被判管制,出门、来客人都要汇报,而他们全家,也只分得一个偏屋居住……艰苦的生活条件,让黄宝琳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从未下过田的他开始摸索着种田。19世纪50年代,政府推广密植连作水稻,村里的人都不敢尝试。他第一个去种了。为了避免风险,他先插了一亩半田试验产量高低。村民们都冷嘲热讽,议论纷纷。岂料到,收成时节到了,他这一亩半田里就有1100斤的产量。之前准备看笑话的村民目瞪口呆,纷纷效仿起来。在家人的眼里,看起来有些瘦弱的黄宝琳却能扛起家庭重担。

19世纪60年代,他住的地方有很多桉树,每到秋冬季节,就会有不少永嘉的养蜂人带着蜜蜂来采蜜。黄宝琳在一旁默默地学着,积攒了100元后,托人买来3箱蜜蜂,自己做了几只高脚蜂箱,开始养起蜜蜂来。“一开始,脸孔被蜜蜂蛰得像瓜瓢。”他呵呵笑着说,后来产生免疫力,胆子也大了。天气晴好的春季,他带着蜜蜂四处采蜜,给孩子补充营养,而这只是他众多副业中的一项。如今,鲐背之年的黄老还在自家二楼的阳台上养着两箱蜜蜂。黄宝琳走进阳台,不用戴防护面罩,便站在蜂箱旁展示起自己的宝贝来。养了三十多年蜜蜂,他近几年已经不再大量养蜜蜂了,这两箱蜜蜂产的蜜,只够他日常享用。

在黄宝琳的案头,还摆着一沓厚厚的稿纸。这是他十多年前写的回忆录,一共3万多字。回忆录里,记载了他从军以及艰难岁月里的点滴生活。翻阅他的回忆录,不难想象那个年代的辛酸,但他却用乐观豁达的口吻,描述了他所经历的一些风土人情、生活乐趣。“怕自己会忘了,也想留给儿孙们一些自己的故事。”黄宝琳珍爱地捧着手稿说。

是啊!黄老的经历是他全家的一笔财富,也是全社会的财富。他与89岁的老伴陈氏一起,生养3儿3女。现在,他们享有统战部颁发的每月600多元的生活补助。更重要的是子女们生活条件都不错,老人身体健康,交流顺畅,生活无忧,家庭幸福!

老兵名片:林品濂,男,1921年出生,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人,黄埔军校17期。部队番号:第9战区第18军11师32团3营9连3排,少尉排长。

林品濂老兵肖像

从高速温州南入口新温一医附近的附益大药房出发,不到半个小时就到达乐清市的北白象镇,我们要找的抗战老兵林品濂先生和老太太,在乐清志愿者的陪同下已经在北白象大道自己居住的楼下等候多时了。我们到达的那一刻,乐清的志愿者们纷纷出来迎接并拍下了许多照片。

1939年的夏天,受日本侵华战局的影响,19岁在温州高中尚没有毕业的林品濂就报考了黄埔军校十七期,同年8月15日,从北白象镇步行至温州招生委员会报到,坐车经青田往金华。那时刚刚通了石子路面的公路,再转火车到江西上饶后就步行赶路了。当时政府生怕日军速度太快,发动沿路百姓破坏铁轨、公路,致使林品濂他们在破坏后的公路上徒步行军时间延长至两月有余,才完成经宜春樟树到达湖南醴陵的路程,最后到了武冈,已经是11月份了。虽然仅仅行军就让大家从夏天到达了秋天,但是,大家都是青年人,血气方刚,参加革命的热情只增不减。那时,学校有4个总队,各辖3个大队,一大队再辖3个中队,一中队有150人。由于半年学生学到的军事知识不够,怕上战场当炮灰,又把政治教育改作军事训练,学期延续到1941年6月份毕业,林品濂被分配到第9战区第18军11师32团3营9连3排任少尉排长,部队驻湖北秭归,防守石牌一线。

林老说,那时的国防形势非常严峻,如果不抵抗,就会亡国。那时的日本兵非常凶残,竟然利用极端的“三光”政策,企图灭亡中国。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抗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国人民誓死抗日,1943年5月,全国抗战主战场之一的石牌保卫战打响了。

石牌,处于长江口南岸的要塞,北面是宜昌,石牌三面环山,只有外面江边小路可以通过,一边是悬崖,过不了车,如果石牌守不住,重庆就会有危险。日寇总是千方百计地攻下石牌,召集10万余兵力,向我部发起进攻。等待日军部队进入后,我们用大口径的迫击炮(15cm口径)从山包上向山沟里打,让日寇伤亡很大,并俘过日军,但是,他们具有很强的武士道精神,我们审问他们时,他们啥也不说。我们采取人性化的优待俘虏政策,让他们洗澡,给他们抽烟,希望感化日军。日寇最终打不过我们,不得不撤走。

林老升任为上尉连副后,还参加过常德会战,那时,74军在守卫常德,我部主力主要在外围向前线支援,可是,日本人的飞机不停地轰炸,部队只能在夜间行动,这样,速度差不多减慢了一半,时间显得很漫长。当走到常德的时候,战事已经结束,后来,部队只能驻守常德空城一年。在常德会战时,林老所在的部队主力也是在战场外围,由于我方部队准备充分,防御工作做得好,没有让日本人得逞。

1945年,林老已经升为上尉连长,参与湘西会战,也称为雪峰山战役,与美国飞虎队协同作战,有了制空权,日本的飞机占不了便宜,加上日本兵力受太平洋战争牵制,已无力在中国内陆打仗,这样我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主动权,因而取得了胜利。日本投降时,林老和战友们在湘阴接收过日军投降人员、武器等。后随部队开赴武汉,当时已是少校副营。在部队时,他曾经得到胡链的赏识,做过二期胡链的随身参谋。在1946年于江苏宿昌以请假名义回来,再没有去部队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林老着实兴奋了几天。可是,后来,他以“伪军官”“地主”的名义被本县看守所关押了10年。

林老膝下有3子3女,四世同堂,儿孙孝顺,身体健康,沟通无碍。两人每月享有统战部发放的635元生活补贴,子女们提供的生活方面的照顾非常周到。老伴陈氏是林老驻守常德时认识的,现年87岁,比林老小了7岁的老太婆显得更加有精神,生活上有了老伴的照顾非常方便。林老说:“再也没有什么祈求了,只愿志愿者经常来看望我,社会知道还有我们存在就心满意足了。”

最后,大家纷纷拍照合影留念,林老还特地叮嘱扬帆:我有时也在看微信的,请别忘记了把照片发我!扬帆当时就把林老的微信加入温州关爱老兵志愿队微信群,林老很愉快地和我们玩起微信来。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4344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