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读了卓老师推荐的沈从文的小说《三三》之后,《在水一方》中的主题曲就不断回响在我耳畔。“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之所以能让我联想到这首歌曲,要归功于文章开头成功的景物描写。这段景物描写以杨家碾坊为立脚点,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
当我一行行阅读这段文字时,似乎看到一幅鲜活的山水画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因为在这段100多字的文字里出现了两处比喻,一处拟人的描写手法。用词简单朴素,读来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最后那个拟人句,赋予水车生命,读来有声有色,很是传神。
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
作者的用词用语就像碾坊周围的田园风光一样不施粉黛浑然天成。让人阅读时感觉如沐着习习微风,耳边传来潺潺溪流淙淙的流淌声。我甚至看到清晨薄如轻纱的云雾缭绕,碾坊和山峦像被香甜的睡梦包裹着,云雾越聚越浓,逐渐升腾,随着太阳的升起,又丝丝缕缕消散得无影无踪。于是依山傍水的杨家碾坊,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好的文字就是这样,似乎很简单,极朴素,却能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文字要适当留白,意犹未尽,就是恰到好处。
这个故事的构思非常巧妙,三三和母亲原本在碾坊过着平静惬意的生活。白面书生的出现,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读者的目光和思绪被这些涟漪牵引着,追随着一行行文字,和故事的主人公一起,一步步向前探索,直至结局出现。
故事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却极具吸引力,整个故事我是一口气读完的。白面书生的出现究竟与三三有什么关系?三三最终能顺利嫁给书生吗?在读故事的时候,这两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
关于三三与白面书生的故事,作者正面的直接描写很少。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依稀能从三三母亲和那位管事人的只言片语中看出点儿端倪。
这种侧面巧设伏笔的描写手法,给整个故事增加了神秘感。阅读时,我们自然产生了那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美感。这种美感激发出巨大的磁力,吸引着读者一字一句读下去,和故事的主人公一起在迷雾中穿行。
这就是读完这篇文后,我会联想到《在水一方》这支歌曲的另一个原因。这首歌曲所传达出的意境,正如三三与白面书生的故事一样,若即若离,迷蒙伤感。
我格外喜欢这篇文章中的场景和动作描写,画面感极强,读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每个字都用得那样贴切自然,真有那种减一字则嫌少,增一字则嫌多的感觉。其中,三三和她母亲在一起的这段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妈妈随着碾槽转,提着小小油瓶,为碾盘的木轴铁心上油,或者很兴奋的坐在屋角拉动架上的筛子时,三三总很安静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热天坐到有风凉处吹风,用包谷秆子作小笼,冬天则伴同猫儿蹲到火桶里,剥灰煨栗子吃。或者有时候从碾米人手上得到一个芦管作成的唢呐,就学着打大傩的法师神气,屋前屋后吹着,半天还玩不厌倦。
作者从来没有说过母亲是多么的疼爱三三,以及三三在母亲的呵护下,生活得多么幸福。但是透过这段文字,三三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情景一幅幅浮现在我眼前。一股暖暖的清泉从心底弥漫开来,心不知不觉间变得温柔起来。我似乎闻到了桂花透着丝丝清甜的香息。我想最幸福的童年也莫过于三三的童年吧。
我非常欣赏作者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讲述的描写手法,对于任何事他都不会发表议论做出评判。他只是用文字把它们真实地展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感悟。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两段描写。
有时因为鱼太大了一点,上了钓,拉得不合式,撇断了钓竿,三三可乐极了,仿佛娘不同自己一伙,鱼反而同自己是一伙了的神气,那时就应当轮到三三向钓鱼人咧着嘴发笑了。但三三却常常急忙跑回去,把这事告给母亲,母女两人同笑。
但是过了一会,母亲可仍然回来了。回到碾坊一脸的笑,跨着脚如一个男子神气,坐到小凳上,告给三三如何见到那先生,那先生如何要她坐到那个用粗布做成的软椅子上去,摇着荡着象一个摇篮。
从这两段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三三和母亲遇到了什么高兴或者特别的事,她们总是把这件事告诉给对方,彼此分享其中的快乐。
作者从来没有告诉我们,三三和母亲是相亲相爱相依为命的。但是从这些描写中,透过字里行间,我深切感受到这对母女相互依赖,彼此陪伴,心贴着心在杨家碾坊过着简单甚至算得上辛苦的日子。然而,她们内心却是富足快乐的。
除此之外,故事中的语言描写简练而耐人寻味,极具魅力。其中,三三和母亲之间的这段对话描写简短却耐人寻味。
“嗨,你瞧你!我说读书好,你就生气。可是……你难道不欢喜读书的吗?”
“男人读书还好,女人读书讨厌咧。”
“你以为她讨厌,那我们以后讨厌她得了。”
“不,干吗说‘讨厌她得了?’你并不讨厌她!”
“那你一人讨厌她好了。”
“我也不讨厌她!”
“那是谁该讨厌她?三三,你说。”
“我说,谁也不该讨厌她。”母亲想着这个话就笑,三三想着也笑了。
这是一段让我读来颇感心酸又倍觉温暖的对话。三三因为和母亲生活在乡下,没有机会读书。所以对于那位守在白面书生身边读书识字的护士,难免有点儿羡慕和嫉妒。
不过她的这种嫉妒是很有分寸的,适可而止的。就像多放了点茶叶的茶水,微微有点儿苦,有点儿涩。但回味仍然是甘甜的。
“母亲想着这个话就笑,三三想着也笑了。”一对儿多么善良淳朴的母女,面对很可能是三三姻缘中的竞争对手,三三最初虽然有点儿酸溜溜,但在母亲的提点下,她最终选择了释怀。
简短的几句对白,使一对儿朴实可爱,可亲可敬的母女形象跃然纸上。好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力,极简单的文字,刻画出主人公复杂微妙的内心变化。这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四两拨千斤。
到了磨坊,因为有人挑了谷子来在等着碾米,母亲提着蛋篮子进去了,三三站立溪边,望到一泓碧流,心里好象掉了什么东西,极力去记忆这失去的东西的名称,却数不出。
这段文字读来令我怅然若失。随着作者的笔墨我不知不觉间融入三三的生活,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喜其所喜,忧其所忧。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洋洋洒洒如蒙蒙细雨润物无声;又如锦瑟和鸣,丝丝入扣。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