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史并称(11)“文王四友”

“文王四友”是指帮助周文王的四位能臣良将,也被称作“四臣”,“四邻”。其中有两种说法,其一源自《尚书大传》:

“文王以闳hóng夭yāo、太公望、南宫括、散宜生为四友” 《尚书大传》

其二源自颜师古对《汉书》的注释:

《汉书·古今人物表·上中仁人》:“大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颜师古注云:“大颠已下,文王之四友也”。

姜尚,是在文王伐纣初期寻访出山的千古明相,先被拜为太师,后为国相,总管周国政务、军务。他是周文王的父亲太公季历在世的时候,就渴望的大贤,故称“太公望”。与周公、召公、毕公在不同时期位列四辅三公。而文王四友,虽在商朝时是文王的臣属,建周时的开国良将。但据《史记》书,伐纣期间他们的权位并没有超过三公,是以四友不会有姜太公。

“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史记·周本纪》

说太颠为姜尚更不足取,太公从未假太颠之名,而太师乃中军之帅,更不会在伐纣时负责执剑卫武王的事情。

“西伯得四友献宝,免于虎口而克耆qí。”《尚书大传》《殷传》

史书记载,正是四友在文王被囚期间,四方奔走向纣王进献美女宝马、奇珍异宝,并买通馋臣才使姬昌免害于羑里。

大颠:即太颠,或泰颠。因纣王无道,听闻文王善待老人的贤名而投奔。在武王伐纣时,他与闳夭、散宜生都是执剑保卫武王的良将。

“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hé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yù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史记》

闳夭:是同样仰慕文王贤名而投奔的贤臣,曾参与营救文王,并帮助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

“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史记.殷本纪》

散宜生:善于奔走钻营,尤其交际、沟通,文王和武王时期重要辅臣。据说姜子牙就是看中他的这些能力,与其交际,以步步推衍引导文王访贤的。

相传姜子牙于渭水畔直钩钓鱼,等待愿者上钩。樵夫武吉见后就嘲笑他:“你太傻了,这样鱼都钓不到,怎么可能有王侯上钩”。姜子牙善于推衍,一番观望提醒武吉凶祸临身:“你左眼青,右眼红,进城必定打死人,要好自为之啊”。武吉以为姜子牙被他话语激怒了,开始恶语中伤,就大笑而去。

待武吉进城贩柴,正逢文王巡视。仪仗军卒队伍导致街道拥挤,武吉躲闪不及,转身时扁担一摆,真就敲死了一个人。文王就画地为牢,城门囚禁了他。

实际这都是散宜生的安排,文王因“飞熊入梦”不得其解,散宜生就引导他:“这是上天指点您该求访圣贤呢,而这正符合我们现阶段的要做得事情啊”。进而文王出行巡视,碰上武吉事端,也是散宜生同姜尚的商量。

武吉见果真如姜子牙所说,后悔大哭,急切之间禀告文王,家中尚有老母待孝。文王念及其思母孝义,散宜生也及时在旁建议延时偿命。文王善纳良言,就给武吉时辰去拜别高堂。

之后武吉飞奔回家,央求老母跪拜姜子牙解救。姜子牙则收其为徒,教授兵法,并亲自施展奇门遁甲,助其挖坑施咒破解先天之数。

待文王不见武吉归来伏法,推衍八卦得解为武吉已死,以为武吉畏罪自杀了。

只得释然前行至渭水畔,碰上渔夫、樵夫唱着禅意高深的诗歌,暗指姜太公仙人垂钓。待散宜生将姜子牙“奇门救武”的手段详解于文王,又诸班介绍太公乃太公渴望不及的人才。文王潜龙于渊,身边正要广纳贤良,何况这样有神通手段的人物,这才成就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佳话。

南宫适:文王时广纳贤士,南宫适闻之归附,曾为营救文王广为奔走。在文王韬光养晦期间,又尽心协助文王治理国政,四方征讨,建立诸多拓疆伐夷的功勋。也是武王伐纣的重要贤臣。灭商后,周武王命南宫适拆掉纣王鹿台,打开纣王粮仓,以赈济战乱后的百姓。据说曾国是南宫适的封国,即曾侯乙墓主人的始祖

“文王四友”,就是此四位贤臣良将,他们即是文王辅臣,曾积极参与营救文王,负责辅政驰邦的要务;也是武王伐纣良将先锋,为周朝立国前赴后继,贡献良多。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4383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