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框架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加强养老服务保障作为政府工作重点,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老年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同时,即将迎来“退休潮”。2022年底,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波“婴儿潮”陆续到达退休年龄,预计“十四五”期间新退休人数将超过4,000万人。面对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养老产业迎来快速增长期。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22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4.9%。面对严峻的养老形势,关于养老产业的探讨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根据党的二十大的要求,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国务院发布了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按照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框架,中国基本建立了高龄津贴制度和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实现了省级全覆盖。

事实上,国务院2022年2月就印发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切实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随着老年人口逐渐增加,仅依靠政府性养老事业已难以支撑,国家推出系列优惠政策,从税费、用房、水电成本等多方面提供支持,推动符合老人需求的商业养老服务发展,共同保证老年人晚年生活。但是这些政策的落地尚需时日,比如民水民电,需要单独的水电计算系统,具体项目的实际操作中有困难。

《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国家统计局第30号),国家层面正式给出养老产业统计范畴,包括养老照护服务、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老年健康促进与社会参与、老年社会保障、养老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服务、养老金融服务、养老科技和智慧养老服务、养老公共管理、其他养老服务、老年用品等12个大类。这意味着,养老产业正式进入国民经济分类,也就是说在政府工作中有了名分,可以大声宣称自己是单独的统计类型了,这一变化还是给了养老产业莫大的支持。

中商业研究院分析指出,智慧养老产业在2021年市场规模约为6.1万亿元,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蓬勃发展,同时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3年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将达10.5万亿元。由此看来,养老产业的确是印证了夕阳人的朝阳产业。

政策归政策,研究归研究,最终都要落地实施,这才是政策的可操作性,研究的可执行性。回归操作层面,从那些方面开始着手做养老,那么就要先清晰分类,结合自己公司特点,进行SWOT等模式分析,然后再进行实干。

按照各大研究机构、咨询部门和专家人士研究分类,养老产业说到底是综合服务行业,虽然横跨第一、二、三产业,但是同样也可以分上中下游产业。

其中上游产业链:涉及养老服务的前端主要包括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的设备器械,以及食品、卫生保健等支撑养老产业的基础行业。随着科技发展,设备器械中,智能硬件以智慧科学技术解决一部分养老专业照护,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成本高的痛点,也是大量科技企业进入养老产业的机会,也包括松下、海尔等传统家电行业,在物联网方面的养老布局。

至于食品、卫生保健等则包括保健品、营养品、养老配餐和康复护理品,比如纸尿裤等。这也给了传统行业新的机会,尤其是保健品和纸制品行业企业。

中游产业链:涉及为养老基本服务赋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行业,比如养老机构、养老地产、养老金融、康养旅游、老年大学、老年直播等行业,覆盖老年人衣食住行和娱乐等生活和精神方面需求。

下游产业链:主要是涉及养老基本需求行业,也就是说低端原始化的养老行业,缺乏现代化的技术和改革的动力,还停留在最初的居家养老由子女照顾、机构养老雇几个人就行,原则上没有生活质量追求,只能实现“老有所养”,缺乏“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弄清楚搞明白自己所处位置,清晰定位自己的短板和优势,小切口,从小事儿做起,认真用心融入养老服务。养老产业是个大海洋,小舢板一定能变成航空母舰,中国老人需要成熟的养老产业,而中国的养老产业发展离不开老人的需求,供给完美对接,期待着美好的养老未来。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4402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