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天生喜欢过苦日子?

文/水湄青萍

理事会读写营第3期第四课·习作:

第四课中,铁鹰老师留了一个作业:你如何理解文学与经济的关系?既然要谈论两者的关系,必要搞清楚何为文学、何为经济。

但这两个概念似乎又很宏大,在这里,我权且狭隘地将文学定义为一种语言艺术,除了实用的价值外,更为重要的是它内在的精神价值,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体验。

至于经济,就窄化地理解为一个人的生活条件,或者说,拥有多少可自由支配的钱吧。

01

就像老师在课上所说,自古以来,文人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似乎,只有像孔子的爱徒颜回那样,才算得上真正的文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不仅要生活得清贫,还要能在清贫中甘之如饴。而且,这其中还隐隐暗含了一个“潜规则”,那就是:想要创作出好作品,就必须生活困顿。

不然,你看,历史上那么多名传千古的圣贤,“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不就是一个个明证吗?

更有那文人心中隐士的代表陶渊明,愤而辞官,写下千古第一有名的辞职信《归去来兮辞》。即使他明明不会种田,为此经常挨饿受冻,甚至不被家人理解,但当有人请他喝酒劝他回去做官时,他仍然淡然而坚定地说:“且此共欢饮,吾驾不可回”!

难道文人生来就喜欢过苦日子?还是说,这是他们故作清高的姿态?其实,只是时代不同、境遇不同、个人追求不同而已。

就像陶渊明,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难道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妻子过上好日子吗?他当然想,甚至也为此深深自责。但是,如果这些物质条件要以牺牲内心坚守的原则去换取,那么,就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虽然不能改变那个黑暗的政治环境,但至少可以做到不参与其中。其实,陶渊明在年轻时,像很多古代读书人那样,也曾怀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奈何生不逢时,只好选择归隐乡野。正如龚自珍所说,“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所以,并不是文人喜欢过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只是内心的持守在这里。

02

而且,要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也不一定就得把自己置于窘迫的境地。

比如,要论曹植和曹丕两个人的文学修养,一般人估计都会觉得曹植更胜一筹。毕竟人家“七步成诗”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谢灵运还曾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但历史上一位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却这样评价他们道:

“曹子建铺排整饬,立阶级以赚人升堂,用此致诸趋赴之客,容易成名,伸纸挥毫,雷同一律。子桓精思逸韵,以绝人攀跻,故人不乐从,反为所掩。子建以是压倒阿兄,夺其名誉。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

若论辞藻的华美、叙写的铺排,当数曹子建。当我们读到《洛神赋》中“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等诗句时,一下子就被惊艳到了,仿佛春天百花齐放,有一种视觉的冲击感。

然而,如王夫之所说,曹植的诗文“立阶级以赚人升堂”,这种对偶和词采,后人是可以通过仿效他每一步步走台阶的痕迹,靠人力达到的。但也带来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大家写出来都是差不多的。

而曹丕的诗,比如他在《与吴质书》中,写道:“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唱。乐往哀来,怆然伤怀”。

你会发现,他的文字并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除非你有亲身经验,否则很难体会诗人的心境。这也体现了曹丕作为诗人的敏锐感受。

如果你没有他那种感受,也就没有办法和途径去学他的诗。这种境界较高,很少有人能攀登到这种高度,所以大家就不愿意追随曹丕而宁愿追随曹植。即王夫之所说的“子桓精思逸韵,以绝人攀跻,故人不乐从,反为所掩。”

其实,如叶嘉莹先生所说,他们属于不同类型的诗人。

曹植属于纯情诗人,往往受外界影响比较大,随心而动,当遭遇重大事件时,心灵受到剧烈的冲击,就容易写出好诗来。

而曹丕属于感情与理性兼长的诗人,他不仅可以调用理性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拥有真正的诗人敏感度。即使在平淡顺遂的生活中,也能创作出好诗来,而这尤其显得难得可贵。


所以,文人不是生来就喜欢过苦日子,只是为了坚持内心的操守。 苦日子也不是创作优秀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心有诗意的人,眼里自然处处都是诗。

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相对更自由的时代,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展现自己的文字,甚至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变现。这是挺好的一件事,毕竟,“人必须先有生活,爱才有所附丽”。

不过,正是这看似自由但鱼龙混杂的环境里,作为一个爱好文字、有着自己文学梦的作者,或许更应该像守护桃花源那样,护住内心对文字纯粹的热爱。由此,我们在文学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

愿我们手握六便士的同时,也始终不忘抬头看看头顶的那轮明月。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4473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