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作品意识才有未来
在任何领域最好的结果都是用作品说话,演艺圈、音乐界、绘画界、摄影圈,写作圈等领域。所以每一个创作者要有作品意识,最好围绕自己的擅长点,形成一个体系化,能方便后期整理出书。
教是最好的学,用是最好的学,输出倒逼输入,用作品来证明实力。
目前,我的很多读者认为我写人物故事稿以及写作干货那本书比较不错。
《人人都能学会的写作变现指南》收到的全是好评,几乎每天都有在其他平台或者书店看到这本书而找到我的人,都会给我留言大段真诚走心的感谢话语,这是我的主要动力来源。
不管怎样,所出版的书籍都是我自己一路成长,一路记录,一路总结的凭证。未来希望自己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挑战不同的题材,能覆盖更多的群体。
即便现在由于要陪读,做家务,很多琐事,还有思考发展途径,未来发展方向,上课学习,精力非常有限,但我依然必须坚持阅读写作,内容输出,书籍是一个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一个人强有力的壁垒。
在武汉线下会时,王老师曾说,他这辈子再难以写出超过《疯娘》的作品,那么《疯娘》就是他的主要代表作,而且他是作品是比他本人更火。
社会上有的作者是人很火,知名度很高,但其作品却一般般。大众关注他的个人已超过了他的作品本身。
陈忠实老师在写出《白鹿原》之前,他曾和老友聊天,很遗憾多年都没有写出当枕头的作品。他50来岁时决定闭关6年,乡下隐居,呕心沥血,终于完成《白鹿原》这部宏巨,震撼文坛,该著作于1997年荣获“茅盾文学奖",也就是陈忠实老师心心念念想要能垫棺材当枕头的作品。
2016年4月因病去世时,他头枕《白鹿原》,可以不留遗憾了……
我们多数人是难以达到前辈知名作家的高度,那是难以触及的天花板,但我们尽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写出最好的内容,为这个目标,持续奋斗到底。
随时要有作品意识,拥有作品思维,不管时代如何喧嚣,互联网如何浮躁,相信我们都不会偏离初心太远。
作品,都是从一个文字,一段段话开始起步,公开发布网络,获得及时反馈,这个反馈可能是一个点赞,一个互动,一个夸奖,锁定价值,打磨作品,换取反馈,是我们持续写作的真正策略和真实的动力。
古典老师曾经说,找到自己的高价值,去让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头部,再借助头部效应的系统推力,从一个小头部不断向大头部移动实现跃迁,而强占头部最好的途径莫过于持续的打磨高价值的作品,凭借作品换取反馈。
没有作品和作品意识,一切免谈!
简书虽然是极小的写作平台,我个人作为8年简书深度用户,平台高权重合伙人之一。经常在其他平台上或社群有人看见我,会发信息问,你是简书的那个"齐帆齐"吗?
这应该就是古典老师所说的从一个平台的头部,可以迁移到另一个平台。从一个平台打爆吸引注意力再转移阵地,能比其他小白更容易轻松发展,如果能同步多平台那更是锦上添花,坚不可摧。
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的那两波简书会员合伙人,他们大多数是为投资而投资,简书只是他们单纯的投资获益平台,并不是真正的文字爱好者,一点风吹草动,就立马闪人,负能量爆棚。
后来以及如今的简书合伙人,大部分人都是持续写文者,真心热爱平台,也愿意包容一些不足,遇见平台低谷甚至公开说不会抛售,与平台共进退,他们的心思是写文和收益同步追求,多了文艺情怀。
真正做到了平台合伙人心态,已把平台当作作品本身之一。
这类人投入简书是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内容被更多人看见,为了个人品牌势能,具有长期思维,细水长流,收益只是辅助项。
前后两类人心态上不能同一而语。
为什么乐坛后来的小鲜肉歌手昙花一现后就不见了,很难超越李宗盛这类前辈,主要就是李宗盛已有丰富优秀的作品打底,《漂洋过海来看你》《不必在乎我是谁》《鬼迷心窍》等歌曲人尽皆知,他既能写又能唱,一出手都是经典,江湖地位稳如泰山,是华语乐坛不可忽视的存在。
深信即便未来他百年过后,作品仍然会一直流传下去,一直会在无数歌迷心目中。
……
我们暂且还写不出优秀作品没有关系,内心要有作品意识,有这方面的目标,并且愿意付诸行动很重要。
在内卷日益严重的年代,拥有作品思维才有未来。余生努力写出好作品!与君共勉!
周末碎碎念,大家快乐生活,快乐写文。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