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真正的爱从来都不是控制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相信世界上绝大数的父母都是很爱很爱自己的孩子的,只不过有时候如果爱的方式不正确的话,很可能就会引发孩子对自己的恨!
美国电影《天才少女》所揭示的就是这一家庭现象。男主人公弗兰克的妈妈伊芙琳是一位典型的“专制型”父母,她对自己的孩子所采取的就是极度蛮横专权的方式,而她认为这种方式就是她爱自己孩子的象征!可到最后呢?她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弗兰克的姐姐黛安,逼上了绝路,直至死亡,但她仍然都没有悔改!
反而她想要继续与自己的亲生儿子弗兰克争夺黛安女儿玛丽的抚养权,让玛丽继续走黛安未走完的路,那就是致力于一生钻研并最终解开世纪数学难题,从而流芳百世!乍一听,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母亲多伟大啊,想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可以名垂千古!
但事实上呢,如果伊芙琳的做法是正确的,并且对孩子是有效的,那到最后她又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孩子逼上死路呢?很显然,她的想法有多“伟大”,多“崇高”,做她的小孩就有多凄惨,多悲凉!因为她会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强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用各种她认为是对孩子最好的方式来控制,指使他们的行为习惯。
而一旦她的孩子脱离了她所规定的人生“轨道”,那么她就会用各种“卑劣”的手段来重新将她的孩子拉回轨道,使之“迷途知返”,并坚定地认为:以后我的孩子一定会感谢我为他所付出的一切!
呵呵,这是多么可笑的弥天大谎啊,这又是多么自以为是的父母啊!她可能忘了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冷冰冰的机器!但她却硬生生地将自己的女儿当做可以操控的机器,任由她的摆布和驱动,但可惜她的女儿不是!
当黛安被自己的亲生母亲逼上绝路时,她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来告别这个她从来都没有认真体验过的精彩世界!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这样做会充满遗憾,但我想对黛安来说却是一种解脱!因为只有当她去往另一个世界的时候,她才可以彻底摆脱母亲对她的“爱”的控制!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又悲惨的一件事啊!
然而,在黛安离开了人世以后,作为母亲的伊芙琳不仅没有反思过自己的过错,反而认为是自己的女儿软弱,无能,自寻死路,才最终没有将伟大的数学难题解开!而现在她又把“宏伟”的目光聚焦在了自己女儿的女儿身上,渴望自己的外甥女能够把女儿的“人生轨道”给走完!假如黛安的女儿真的和伊芙琳在一起生活了,这样的情况想想都后怕,因为伊芙琳的“专横霸权”很可能就会让玛丽重蹈她妈妈的覆辙!
可幸的是,在黛安临死之前,她将玛丽托付给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弗兰克。她希望自己的弟弟能让玛丽过上平常人的生活,能和平常的小孩一样玩耍,上学,交朋友,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对普通人来说是多么朴素而又简单的愿望啊,但对于黛安来说却是那么遥不可及,因为这一生她都是在为了自己的母亲伊芙琳而活!
而现在她却万般嘱托弗兰克,一定要让自己的女儿过上平常人的生活,让玛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因为这是作为玛丽的妈妈,她能为玛丽做的唯一一件也是最后一件事了!
因此作为玛丽的舅舅,弗兰克也一直恪守着黛安的遗愿。同时,弗兰克也因不满伊芙琳的蛮横专制而对她渐行渐远,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也只不过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罢了!而为了能争夺玛丽的抚养权,伊芙琳不惜与自己的亲生儿子对簿公堂。而为了能彻底摆脱伊芙琳对玛丽人生的干涉,弗兰克决定全力以赴地夺回玛丽的抚养权!
弗兰克与玛丽已经共同生活了将近七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玛丽与弗兰克每天都过着平淡但却快乐的时光。与此同时,玛丽还收养了一只独眼的猫咪—弗雷德,它是玛丽最好的朋友之一!而玛丽的另外一个最好的朋友是她的邻居罗伯塔,罗伯塔善良有爱,和蔼可亲,她对玛丽视如己出,让玛丽感受到了极大的温暖和关爱!尽管弗兰克无法给予玛丽优渥的生活条件,但他却给玛丽创造了一个最为有爱和温暖的生活环境!
我记得影片当中有一幕是伊芙琳的律师质问弗兰克所能提供给玛丽的物质生活条件,他指出弗兰克只是一名修船工,没有医疗保险,没有稳定收入,也没有提供给玛丽适合她的教育水平的机会,这一切的一切都指向弗兰克埋没了玛丽与众不同的天赋,甚至会毁掉她的大好前程!这让十分爱玛丽的弗兰克再度产生了自我怀疑,他也不知道遵从姐姐的遗愿到底对不对……
但是,过于在乎和关注物质条件的伊芙琳却从来都没有真正地关心过自己孩子的内心,她一直都坚信外在的重要性,就像她穷尽自己的一生甚至掌控自己孩子的一生,就是为了追求千古流芳的美梦!
我个人觉得影片当中的独眼猫咪—弗雷德,其实就是对玛丽自身的一种隐喻。当法院派代表去询问玛丽一些问题时,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觉得弗兰克是个好人?而玛丽却说了一句:“他在知道我聪明之前就爱我。”很显然,她是知道伊芙琳是因为她的超凡天赋才来找她并争夺她的抚养权的!
而在之前的课堂上,玛丽向自己的同学和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独眼猫咪—弗雷德,她说:“无论你们怎么数,它都只有一只眼睛,但是它很聪明,非常聪明,没有人能理解它,没有人!”玛丽还说自己是在垃圾桶旁边发现弗雷德的,当她发现它时,弗雷德就只有一只眼睛。最后,她就把它抱回家抚养了!
抛弃弗雷德的人可能是因为它身体残缺,而之前对玛丽不管不问的伊芙琳是因为她不知道玛丽有极高的数学天赋!而抚养玛丽的弗兰克就犹如收养弗雷德的玛丽一样,他们都会无条件地去爱一个人,爱一只动物!反观伊芙琳,她可能并不爱玛丽,或者说她爱玛丽的天赋胜过爱玛丽本身!这也是为什么玛丽爱自己的舅舅,并想要和他在一起生活。因为她的舅舅在知道她聪明之前就爱她!
影片当中还有一幕就是玛丽觉得自己的父亲不爱她,也从来都没有找过她,她蹲在地上悲伤的大哭,像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后来,弗兰克带着她和邻居罗伯塔去了医院,在一开始的时候,玛丽和罗伯塔并不知道此行的目的是什么。之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手术室里出来了一个人,并对一群人说:是个男孩!在听完这句话后,那一群人都高兴的欢呼,他们用彼此之间的拥抱来分享共同的喜悦与兴奋,仿佛此刻他们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后来,弗兰克就告诉玛丽说,她出生时也是这样,之后玛丽问弗兰克:“真有那么开心吗?”弗兰克回答:“是的,当时是我出来告诉大家的!”接着,玛丽的脸上像是开了花,她开心地拉着罗伯塔一起手舞足蹈,加入到那一群人的幸福行列中,并请求弗兰克再看下一个婴儿的诞生!是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父母仅仅只是因为孩子的出生就会热泪盈眶,欣喜万分,他们不会因为你聪明或是愚笨来选择要不要爱你,而是只要你健康快乐的活着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了!
我想这样充满爱的教育方式是伊芙琳永远都想不到的,因为她对孩子的爱已经转化成了一种欲望和执念。
而影片的结尾非常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那就是伊芙琳一直心心念念的世纪数学难题早已经被她死去四年的女儿黛安给解开了,但却始终都没有发表。而黛安的遗言就是:在伊芙琳与世长辞后再发表。听到这些话后,伊芙琳坚决不相信,她像是失了魂魄一样,嘴里一直说着不可能!当弗兰克把黛安的研究成果交给伊芙琳时,伊芙琳说了一句:“我想黛安并不想把这个交给我!”而弗兰克却回了一句伊芙琳经常说黛安的一句话:“她做事考虑不周全!”这是多么讽刺的一句话啊!
在生前,伊芙琳从来都不尊重黛安的意愿想法,不关心她的内心需求,而当她离开人世以后,伊芙琳反而“尊重”了她的想法!这是多么愚蠢而又自私的父母啊!而在伊芙琳给尚克打电话准备把黛安的研究成果发表时,她却偶然间看到了先前女儿为了解开世纪难题而写的大量笔记,然而在这些笔记当中隐隐约约地却有着像泪水一般的痕迹。当看到这时,伊芙琳的心痛如刀绞,尽管她万般悔恨,泪流成河,她也永远都无法挽回黛安的生命了!
这部电影让人看的十分痛心,因为它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现象。当众多家庭都出现了类似情况,它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在我们中国的社会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似乎是每一位父母的普遍诉求。因此在外努力打工挣钱的父母辛辛苦苦供我们上学,可能就是为了有一天我们可以有出息,有本事,出人头地,就像伊芙琳对黛安的要求那样!可现实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虽然是父母的孩子,但他们也都是社会上的一员啊,也都有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的权利!
作为父母可以教孩子怎样好好做人,而不是一味地强迫孩子走自己为他们指定好的路,因为这是对孩子个体独立性的扼杀,也是对孩子人生的强加干涉!
我想如果让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与成就之间选一个的话,绝大多数父母应该都会选择生命!因为假如你的孩子不在了,就算他千古流芳了,那又能怎样呢?在他拼命地为你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向前奔跑时,你有问过他真实的想法吗?你有问过他真的开心吗?你有问过他这条路他真的想走吗?
我觉得那些“专制型”父母应该很少甚至从未问过自己孩子的真实意愿,而他们给孩子的感觉可能都是充满了压力与紧张!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受挫能力一定很差,自杀率肯定也很高。因为他们的父母一直都在为他们“充气”,并认为他们是永远都不会炸破的气球。因此自以为是的父母一直都拼尽全力地为孩子们打气,而从来都不舍得放气,直到最后巨大的气球蓄满了“能量”,“砰”的一声爆炸了,一切也都破灭了!
这样的情况现在真的都很普遍,当父母不舍得给孩子“放气”时,也许孩子会真的承受不了,最后选择自己“放弃”!
我想很多父母都应该深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思考一下自己到底对孩子采取的是像弗兰克那样充满爱与关“心”的民主教育方式呢?还是像伊芙琳那样控制挤压的专权教育方式呢?
其实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学会关注和尊重他们的合理意愿与情感需求,多问他们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对某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因为只有打好了这个基础,我们的孩子才可能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愈挫愈勇,能力非凡!否则到最后,我们和孩子就会两败俱伤甚至形同陌路!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4575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