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不坠青云志:文人风骨,到底是个啥
《人间不坠青云志》这本书中讲述了十八位文人的风骨,如同十八味草药,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调性,却都能治病。同样,这些文人的共性就是:他们都是人中君子,也是国之栋梁。
01张九龄的本心日月可鉴
张九龄曾进言李隆基:“安禄山狼子野心,一定要铲除绝后患。”李隆基未听进谏言,张九龄一语成谶。
张九龄曾规劝宰相张说:“官职爵位,应以才德威望为先。”张说不以为然,遭人指责被勒令退休。
张九龄曾义正辞严,拒绝拥立寿王为太子,平息一场宫廷内乱;在君王大寿之日,送《金境录》来警示皇帝要以史为鉴;阻止皇帝拜有战功的牛仙客为相,提醒君王不应迷恋酒色,最终导致自己被罢相。
然而,这些对张九龄来说都无关紧要,对他而言,读书治学、辅政报国都是出于自己的本心,不会因为天子臧否、同僚喜恶或官职的升贬有任何影响。忠于本心、坚守本性,这就是一种“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文人风骨,不畏权、不唯上、不唯强,此心昭昭,日月可鉴,无不让人敬佩之至。
02王守仁的良知自然明觉
王守仁大破宁王,保住了大明江山,可受宵小陷害,并未得到应有奖赏。他不恋仕途,辞官回乡。但也能在国家危难之际,随时待命、奔赴沙场。
王守仁三次领兵出征,一介书生却一纸能当百万兵,扫除匪患、平定藩王。他在处理繁忙的均无之余,更注重讲学论道,兴学堂、施仁政、行教化、明人伦,推行“知行合一”。
无论世间纷扰,圣人保持着一颗不妄动的心。在他看来:良知既是人的道德自觉,也是昭明灵觉的意识,它是自然明觉,知善知恶。守住初心,且行且进,终会有开花结果之时。
这是一种“不求功名,只做圣人”的文人风骨,严谨治学、潜心传道,也为朝廷鞠躬尽瘁,让人民免受涂炭。良知之自然明觉,让后人得以广泛传习。
《人间不坠青云志》言语幽默,一读即懂。从竹林七贤到明清大儒,古代文人按照朝代的更迭拍出一场“古代文人沉浮录”的大戏,戏里的文人风骨形态各异,刻画出特有的气度,他们品德高尚,心怀天下,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着为国为民的情怀。十八位名人,人人值得称赞。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