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有时突然的一句话,就能让你破防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七集美食纪录片2012年在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台轮番播出,一时间风靡全国,并成功地走向世界。在好评如潮的背后,这部堪称现象级大型记录片的导演陈晓卿,慢慢地走到前台,一下了被全国的观众所记住、熟知、关注和喜爱。
我很喜欢这个纪录片,一方面是因为对纪录片的特殊钟爱,另一半原因是因为自己也是半个吃货。每一次看这部纪录片,心中总有说不出的那种感觉和心灵上的触动。那流动的声、光、影,精美的画面,如临其境的解说,恰到其好的剪辑设计,传承千年的美食文化,更有那些纯朴、率真的笑脸,以及美食背后那些辛勤劳动、朴实无华的耕种者们,让我们这个“以食为天”的民族,精神上得到了极大地释放和提升,也让我感动和佩服到莫名!记得曾经专门到网上搜过他的经历,他拍过的片子,以及与他有关的节目。慢慢地就一直在关注着他,看他的节目,也就越来越喜欢这个个子高高,长得黑黑,谈笑风趣幽默,表情极为生动的胖子。
在《圆桌派》的几期节目里,窦文涛和几位嘉宾围坐圆桌,每当陈晓卿向其他嘉宾和观众介绍起各地美食和有关美食的小故事时,聊至兴起,说到尽情处,陈晓卿那黑而方正、又憨厚的脸上,就眉飞色舞,一边详细描绘着所遇到的美食的特点,色、香、味、状、情。他总有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就是不自觉地要舔一下的嘴巴,咽一下口水,配上他那特有的动作和脸部表情,哇!真就好像一道美味的大餐或风味小吃端上了演播室,展示在其他嘉宾和观众们面前,仿佛就闻到了那香,看到了那美,品到了那味,那场景简直太另人陶醉了!尤其对我们这些吃货,是立马会缴枪投降的!
陈晓卿毕业于广电学院,后来进入中央电视台。91到94年,陈晓卿少年得志,拍摄纪录片《远在北京的家》、《龙脊》等多部作品,并屡次斩获大奖。在30岁之前,就已是行业翘楚、资深人士,乃至代表人物。当年,他面对采访,曾踌躇满志地侃侃而谈,自称“理想就是拍到不能拍了为止,小川绅介那样拍到死”。
可造化弄人,此后十几年间,素有情怀的陈晓卿虽早已晋升为“金牌制作人”,参与纪录片数十部,但各种殊荣一个也没拿到,在大众中始终籍籍无名,甚至一度“落魄”到在家待业,被嘲笑为“看大门”的。直到2007年。
正是那一年,似乎想通了的陈晓卿,拍摄了反映森林生态的11集纪录片《森林之歌》才得以“翻身”,被誉为“人文纪录片大导” 陈晓卿也华丽转身,成为圈内著名的“商业领头羊”,后来又有了《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等流量片誉满中外。
直到我看到凤凰网读书栏目主持人对陈晓卿的专访,当主持人与陈晓卿谈到94到07年这十几年的黄金年华,却充满“失意”、“落魄”,不堪回首的日子时,记者问他:“其实你有一段比较失意的时候,就是在拍《森林之歌》之前。”
陈晓卿说:“《森林之歌》实际上拯救了我,在那之前就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很无聊。”
主持人又问:为什么不给自己最好的朱羽君老师聊聊呢?”
陈晓卿说了下面一段话:“没有,我从来不会把自己难过的事分享给别人,高兴的可以分享。你这样不是让老师担心死了,这怎么可以!就是父母、老师,这些,都不能说!”
主持人:“那您这些话都说给谁听啊?”
陈晓卿:“没人说。”
主持人:“那憋在心里多难受啊?”
陈晓卿:“男人嘛。”
看到这里,听到这一句话,瞬间让我破防!眼睛里热热得!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