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那些日子
本文参与【人生关键字】系列征文第三期【喜】主题征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1994年,那年的高考还是在7月份考试,一年最热的时候,考场里没有空调,只有头顶上的吊扇呼呼作响。
那年,普通高考进行制度改革,推出“3+2”考试制度,生物和地理科目被取消,除了语文,数学,外语,文科加考政治和历史,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学,理科考试中不再考政治。这对我来说是天大的利好。不用背政治,物理化学又是擅长的加分项目。这个“3+2”对于我来说,就是数学,物理,化学三门擅长的科目,拉着语文,英语两门弱科进行高考。
高考这三天一定会下雨,人们都说这是考生的眼泪。我倒是觉得,这是考生们的汗水。每天背着沉甸甸的书包,里面装满各科的模拟试卷,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高考前夕的一模二模三模,每个人都默默坚持着。当地电视台来学校录制了一个采访节目,到班里挑选几名学生,当着镜头说说目前的心里话。结果只是在新闻中闪了几秒钟。
考场门口很少有家长等候的。那时候的我们皮糙肉厚,不需要家长宝贝一样看着,而且还妨碍我们打街机游戏。
考完最后一科,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男生们不管不顾的跑到常去的台球一条街打台球,彻底放松一下。
我手上打着台球,脑子里还想着最后一道题,想和同学对一下答案,被同学训斥,考都考完了,想那么多干嘛?
是呀,大局已定,想那么多干嘛?抛开一切专心打台球。那天下午,台球桌上大杀四方。
高考考完试后还有两项重要的事情:估分和填写志愿。
估分是个技术活,有人实际考分很高,但估分很低,导致填写志愿时畏手畏脚,最终录取结果也不如意。
估分高,考的低,大部分悲剧落榜,只有极少幸运儿捡漏被超乎期望的学校录取,实现人生逆转,一大喜事。
每个人估分完毕,上交学校,学校老师根据所有学生估分情况,参考历年经验,估计出一个分数线,供大家参考。
填报志愿又是难题,学校都不了解,报哪个专业也是两眼黑。
所有人根据自己的估分,填报志愿,上交老师。老师汇总全校填报志愿情况,看看有没有冲突。比如清华大学在本省只有1个名额,而学校有两个学生填报清华,那注定有一个人第一志愿落榜。学校就会协调这两个学生重新考虑填报志愿。
那年高考发挥有点失常,最终分数差几分没有达到重点分数线。估分情况也差不多。
志愿填报第一志愿填了本省重点学校,第二第三志愿胡乱填了填就交上去了。
老师让把录取通知书地址统一填写到学校,学校派人专门处理通知书的登记工作。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陆续有同学接到录取通知书了。那段时间天天往学校跑,查看录取结果。上午去一次,无果,相约同学打台球,下午再去学校查看,还无果,相约打游戏。
日子一天天过去,周围大部分同学录取通知书都到了,我的还没反应。
这一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发生相撞,我开始有点胡思乱想。
“你的录取通知书到了!”刚到学校,同学告诉我一个天大的喜讯。
跑到教室,找老师拿到录取通知书,忐忑的心终于落回肚子里。拆开信封,是自己报的学校,也是自己选的专业。后来才知道,这个专业是学校今年刚成立的,报的人少。我的分数虽然没有到达重点分数线,但是也降分录取了。哈哈,人生一大喜讯,金榜题名时。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