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股翻身!高盛喊出“十年一遇大牛市”,外资大军蜂拥而入,到底看中了什么?
日股翻身!高盛喊出“十年一遇大牛市”,外资大军蜂拥而入,到底看中了什么?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葛佳明
在海外市场动荡之际,估值偏低,基本面坚实和回购热潮等多重利好,点燃了外资和内资购买日股的热情。
在众多利好因素的共同助推下,近期日本股市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了全球“最强旋风”。
5月18日周四,日本股市连续第五天走高,日经225指数收涨1.6%,报30573.93点,逼近历史高位。
东证指数收盘上涨1.1%,报2157.85点,创近33年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经济泡沫破灭以来的最高水平。
今年以来,东证指数累计上涨15.51%,超过了标普500指数8.75%的涨幅。
而外资连续第六周净买入成了日股大涨背后的“功臣”,根据日本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当周,海外交易商净买入7810 亿日元(57 亿美元)的股票和期货。
连续多日位于历史高位的日股涨过头了吗?多家分析机构不约而同的指出,日股当前估值偏低,或许还有更多上涨空间。
高盛策略师Bruce Kirk在5月17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当前的日本股市正处于十年一遇的牛市,坚实基本面推动日股上涨,同时外资的流入和回购潮也将进一步支撑日本股市的看涨情绪。
基本面推动日股上涨
Rosenberg Research总裁David Rosenberg在周三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日本企业更高的治理标准与回购热潮是推动本轮行情的重要因素。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此前呼吁,股价低于账面价值的公司制定资本改善计划。这一举措掀起一波回购热潮,支撑了日本股市情绪。
Rosenberg表示,在日本最大的上市公司中有近一半的企业持有的现金头寸超过债务,在美国和欧洲只有不到20%的公司拥有净现金头寸。
Rosenberg认为,这一方面体现出了日本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较为健康,但也对日本公司的股本回报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政府和股东要求提高回报并进行公司治理的推动下,日本上市公司逐步意识到回馈股东的必要性。
因此,软银、丰田汽车、三菱商事在内的日本龙头企业在公布最新财报时,均宣布了新的股票回购计划。截至3月份,日本上市公司的回购创下了714亿美元的历史纪录。
Rosenberg强调,尽管日股已连续多日上涨,但与美国和欧洲股票相比,估值仍然偏低:
约有54%的TOPIX成份公司的股价低于其账面价值,一定程度说明市场对该公司的估值较低,而标普500中,这一比例仅为7%。
日本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净率仅为1.3倍,而欧洲为1.8倍,美国为4.0倍,仅根据估值指标,就可以看出日本股票仍有上涨空间。
高盛集团策略师Kazunori Tatebe和Bruce Kirk在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也指出,日企近期公布一季度财报显示收益稳健,且日本经济前景非常强劲:
日本企业近期公布的财报收益稳健,且股票估值较便宜,以及部分长期投资者押注日股,共同推动日本股市上涨。
我们注意到,与海外市场的股票相比,日本的基本面很稳固,对结构性改革的预期可能会进一步推动日本股市上涨。
外资持续流入助力日本股市
欧美银行业危机余波未平叠加美国债务上限僵局,也使众多海外投资者将视线转向了亚洲股市,而日股成了绝佳的避险之地。
由新行长植田和男领导下的日本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这也使得日元承压,进一步刺激海外投资者进入日本股市。
SMBC Nikko Securities Inc. 策略师 Masao Muraki 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随着美国和欧洲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似乎资金正在流入日本,预计日本依旧维持低利率政策。”
在巴菲特的带领下,外资持续流入日本股市。巴菲特上月访问日本时表示看好日股,并考虑加码对日本五大商社以及其他日股的投资。
“股神”公开表态力挺日股后,对冲基金Point72、Citadel、黑石、KKR等华尔街大鳄也相继造访日本,越来越多的海外资金有意复制巴菲特的策略,通过低成本日元融资押注高股息日元资产。
法国兴业银行分析师Frank Benzimra 和 Tsutomu Saito 在周二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外资的回归是日本股市复苏的重要标志,将继续对日本股票维持超配,并偏向银行、金融和价值股的投资。
日本国内投资者也进入日本股市
过去由于日本央行长期以来实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叠加日本国内低增长、低通涨,日本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纷纷转向海外寻找更高的收益率。
海外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日本投资者幡然醒悟,还是国内安全。
从去年以来日本投资者就在以创纪录的速度抛售海外资产。
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2022年包括银行、信托、保险在内的投资者净买入3.6万亿日元(约合260亿美元)的证券,净卖出23万亿日元(约合1700亿美元)的外国债券,为追踪该数据以来的最大数额,抛售主要集中在长期债券上,规模达到21.7万亿日元,时间点集中在去年二季度(7.8万亿日元)。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