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娱乐至死》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

    若要形容这个时代,用狄更斯这句话再合适不过了。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们进入娱乐低成本、泛滥化的时代,只要一部手机,在地铁里、电梯里、办公室里、在路上….. 就能获取各种娱乐信息。

    从《娱乐至死》这本书中,结合现实案例来看,新媒体时代下,娱乐是如何一步一步让人丧失理智,使人失去思考自由,最后成为废掉的人。

一、娱乐至死是什么样的死法?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奥维尔的预言已经落空,而赫胥黎的预言则可能成为现实:

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真理埋没在无聊繁琐的世事中;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人们由于失去自由,将会与我们热爱的东西。

很不幸的是,波兹曼的判断是对的,在容易获得娱乐的今天,娱乐正以渗透的方式,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被娱乐吞噬了大脑,丧失了思考能力,被禁锢在所热爱的娱乐里,不可自拔。

1、媒体定义娱乐:决定了我们能知道什么

我们得知的绝大部分信息是由媒体告诉我们的,尽管各种媒体手段越来越发达,但是接收信息的过程,仍然是被动的。我们能够知道什么信息?全靠媒体放出什么信息。

打开各大新闻软件榜首,查看“热榜”,这是最快了解新闻的方式。但是,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媒体的一切目的都是给我们提供娱乐。

波兹曼说,新闻节目变成娱乐形式,不是为了教育反思或者净化灵魂。

放到现在也是一样的,大部分的新闻媒体,为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他们的新闻不是为了让人讨论,是为了让人看,他们发布的内容,决定了我们了解事实的方向,他们讨论的时间长短,决定了我们关注时间的长短。

比如说,新闻上各大悲剧事件的热议,在热议时,人们会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发表自己言论和看法。但是,随着热度下去后,我们对他人不幸的同情也就消失了。

我们知道,总会有新的事件出现,久而久之,变得对社会事件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心想只要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可置之不顾。人们缺乏对社会的关注,及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多样化信息:考验我们的分辨能力

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使得人逐渐被信息割裂开,各种信息没有论点、反论点,没有定义,没有人愿意在有限的几分钟里抽出来讨论别人的观点,所有的信息支离破碎。

久而久之,人们习惯了这种模式,新闻说什么,就相信什么,不去思考。不会有人说“我要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些信息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信息到底是真是假?”

3、哗众取宠变为常用手段:丧失了思考能力

4年前,周某某因盗窃罪抓捕的,曾经言之凿凿“这辈子不可能打工”,4月18日,周某某从柳州监狱出狱,大量网红公司提出高价签约,做出美好承诺,花重金“迎他”出狱。

网红公司的做法,震碎三观,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竟然有人留言说,支持他做网红,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网红公司靠着贩卖“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价值观,获取观众的流量和点赞,这种价值观令人难以接受。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奇葩的直播,“直播生吃动物”、“直播干吃老干妈”、“直播烧家”……只要能够引起他人关注,某些“网红”不择手段。当我们接受这种低质、粗俗的内容充斥网络,我们还能获得什么?

答案显而易见,除了集体无知外,我们一无所得。

尼尔·波兹曼说,“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在娱乐中,人们对社会失去失去理智判断的能力,缺乏严肃性的思考,被劣质的文化环境养成无理性、无意识、不思考的文盲,无知且自大,慢慢的,在娱乐中死去。

二、娱乐为什么会废掉人?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有个高票的答案是这样的,“年轻人千万不要碰的东西之一,便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软件。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毁你向上的勇气。”

在这个时代,人们除了吃就是睡,睡醒玩手机,除了娱乐,没有其他精神活动。

注意力被娱乐信息吸引过去,人最宝贵的时间、精力、思考力就这样被蚕食,一点一点在这些短暂的快乐中,丧失意志力,开始变得不会思考,人云亦云,到最后彻底丧失思考能力,沦为无脑群众。

在生活压力的现在,全民追求娱乐,万事皆娱乐,值得警惕的是,在娱乐信息占据生活绝大部分时,我们沉浸于虚拟网络带来的欢娱,逐渐变成一个无脑的“废人”。

废掉的人有哪些特征?

1、盲目从众

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就信什么,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去做什么。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与他人的同步。

比如说,部分人盲目追求面子工程:护肤品要用大牌的、衣服要穿时尚的……别人买什么,自己要跟着买什么,哪怕自己月入三千,自己背负一万消费贷款,也要和别人过上一样精致的生活。深深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不可自拔。

2、重度依赖他人

沉迷娱乐,丧失了奋斗向上的意志,有的人产生错误的想法:不想努力不想奋斗,在学校靠父母,毕业了靠对象。工作内容靠搜索引擎,从不主动学习,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明明是樊胜美,却想通过找对象,过上曲筱绡的生活,最终只是痴人说梦。

3、丧失理智

前段时间,网络说“双黄连能抑制新型肺炎?”,引起民众疯狂,短短几小时双黄连口服液全网脱销,连兽医用药、双黄莲蓉月饼也迅速清空。

这次事件,与2013年抢盐事件,并无二异,当群众集体无意识,个人丧失理智,智商出现大面积瘫痪,无法思考,被他人煽动,陷入深深的恐慌中。

群体具有冲动性、动态性,狂野性的特点,在崇拜明星、网络谣言、社会大事面前,没有判断能力。在娱乐面前,每个人都显得那么渺小,在面对自己无力掌控的命运时,废掉的人寄希望于“权威”、“专家”,却不能把理智寄托于自己,只能茫然听从他人,实在是太悲哀了。

三、如何破除娱乐魔咒?

波兹曼所说:“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在这个时代,人们忘却了思考,从五花八门的信息中,找到的娱乐,难以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拼图,只会跟着他人笑。

人们无条件相信看到的信息,却从不问出处。这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长久以往损害人的精神,磨灭人的斗志,应警惕被娱乐吞噬自己的思考

1、破除教育娱乐化

娱乐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各个层面,教育也不例外。现在网上各种教育节目层出不穷,以娱乐的方式展示给大众,越来越娱乐化的趋势令人痛心,这是对教育的亵渎,更是对教育的严肃性的挑战。

教育应该是使人成为独立的人,娱乐化的教育难以达到这个目标,所以,个体应对教育保持敬畏之心,尊重之情,保持教育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2、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

许知远在节目《十三邀》中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粗鄙的娱乐时代,无处不在的综艺节目正谋杀我们的思考。”

我们要知道,媒体控制了信息源泉,我们难以改变被动的状态,但是可以选择接收什么样的信息。在看到媒体信息时,要把信息作为一种参考,一定要眼见为实,考据为真。多思考“为什么“的问题,以及多想”这个事情与我有什么关系.”

毕竟身处这个时代,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3、不做乌合之众

人是社会中的人,故而不可能不成为某个“众”中的一员。乌合之众,指个体在群体中容易丧失自我的判断力而被某些群体性的势力“压制”。

社会群体中,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面对群体无意识时,应保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看到信息时,分清什么是观点什么是事实,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被吞噬,成为独立的人,自由的人。

四、写在最后

信息被媒体掌握,娱乐化的大众趋势不可阻挡,正如波兹曼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这就是娱乐化的时代,娱乐多样化后,让我们陷入了被动的境地,消遣娱乐后,会产生不安和焦虑的感觉。

其实,这是由于沉迷娱乐后,丧失思考能力,失去斗志带来的,正因此,我们要警惕泛滥娱乐化的趋势,用大脑去思考,永远保持清醒。就像歌德所说的,谁不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059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