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细节都美
作者:黎荔
张爱玲认为中国人“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但即便“主题永远悲观”,而“细节往往是和美欢畅,引人入胜的”。记得张爱玲说过,因为对一切都怀疑,中国文学里弥漫着大的悲哀。只有在物质的细节上,它得到欢悦——因此《金瓶梅》、《红楼梦》仔仔细细开出整桌的菜单,毫无倦意,不为什么,就因为喜欢。正因为《红楼梦》有很密集的细节铺陈,所以翻译成外文是很困难的,即使翻译者如杨宪益、戴乃迭那样优秀,但很多细节之处很难完全表述,无法译出那种味道。
要知道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精细的笔触、漫长的创作时间和其中所蕴含的巨大的耐心,这一切本身就构成了艺术的一个核心内容。对于这种融入了时间这个因素的艺术形式,往往会因其繁复、精细、丰饶、缠绕而失语。没有细节可以另加探究,因为全部都是细节,细节成为审美的主体。你读读《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儿女们,一会儿学写诗,一会儿制灯谜,一会儿吃螃蟹,一会儿做胭脂,一会儿喝酒行令,一会儿悠游园林等等,所有的全都是细节。细节是孤立的,一段一段,不厌其烦,津津乐道,如果没耐心的话,也许读不下去。但如果有耐心去读的话,真是通篇情景具足、宛然在目。
记得曾认识来自世家的中医师,在诊所每“望问闻切”一个病人,至少都需要1个小时左右。因为把脉需要在坐定半个小时以后才开始,在你进门开始,中医师已经就开始给你看病了,从你的体态、整体状况、言谈举止等等。从意、神方面已经对你有一些了解了。然后一边把脉一边跟你聊天,包括你最近遇到的事,你的日常饮食,身体的不被觉察的小细节等等。经过详细的了解后,再根据把脉的情况,断症,下药、抓药、煎药,或者是是否需要针灸、拔罐等。整个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才算是看中医。人可以说谎,但细节不会。中医的诊治往往抓住一个细节抽丝剥茧、直入性命。记得我这个中医朋友告诉我,如果一个人鼻翼发红,常说明脾胃有热。肌肉松弛说明脾胃虚弱。嘴唇淡白无光泽,甚至萎黄、脱皮,说明脾气亏虚。我觉得中医诊断,注重收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通过观察小细节开出健康大问题,与中国文学总是充斥着各类琐碎无比的美丽细节和反复对照的文字迷宫,其内在本质不无相似之处。
这相通之处,就是视任何细节为微小的整体。坚信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几乎每一个细节里都暗藏着一个“意义按钮”,按下那个按钮,庸常事物收拢的意义就会孔雀开屏,动人心魂。从中国传统文化对细节趣味的探求中,我体会到,文化发展到极致,总是浪费的,种种来历和出处都有文化,这文化已是孔乙己“回”字有4种写法的无用的文化,可也恰恰是这无用,让我们能体会到此种文化的千锤百炼、阅尽世情。为什么很多仿古的建筑一看就不是那么回事,大都是败在细节上。细节是不会欺骗人的。今天,大拆大建、破旧立新的时代,“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了的不仅仅是朱颜,雕栏玉砌也不在了,你根本还原不了雕栏玉砌上的细节,前人在时间的脊梁之间有意无意填入的那些动人的细节。一个时代的风气,多半是嵌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事过境迁,它便嵌在对细节的记忆里,而这些令人刻骨铭心怀念不已的细节,原是经历了精雕细琢,以缓慢持久的渗透方式一点一点酿出来,因此总有着无所不在的精致和悠长的余韵。
原来每个春天的细节都不同,原来每朵花开的样子都不一样。丰盛的人生盛宴,不在于奢华,而在于每一个精致温暖的细节。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看到的细节更多、赋予每个细节意义更大的人呢?能够通过细节透彻地去把握更全面的关系,以及更深远的牵连与蕴藏?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