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后代竟然霸占一方土地长达600年,历经三个朝代不曾灭绝
说起杨家将,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家户喻晓。杨家将的传奇曾无数次搬到影屏上,写进小说里。不管是影视剧还是小说,杨家将总是蒙上神秘的感觉,让不少的历史爱好者探索着!
那杨家将历史上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传说呢,真的像影视剧和小说写的那样具有传奇色彩吗?
杨家将历史上确实真实存在过,杨家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族,曾为了保家卫国做出了卓业贡献,杨家第一代名将,是杨业,后名杨继业。
杨继业从小擅长骑射,侠义风骨,喜欢打猎,还没有成年就受到北汉世祖刘崇的赏识,担任保卫指挥使一职,后随刘崇,在征战的过程中,英勇无敌,被提拔为节度使,镇守北汉的边疆。
在与辽军的征战中,屡屡获胜,杨继业在北汉三十多年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北汉灭亡之后,杨继业归降于北宋,宋太祖深知杨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由于杨继业有着防御辽国丰富经验,宋太祖便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节制。在雁门关防守辽军侵入。杨继业的四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为国捐躯,杨继业也被擒,宁死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杨家第二将便是杨继业大儿子,杨延昭。
杨继业一共有七个儿子,杨延昭便是杨继业的长子,儿时深受父亲熏陶,喜好军事作战。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杨延昭受命守城,辽军攻城不克,遂领兵逃走。很多的历史小说都认为杨延昭是第六子,故称为杨六郎,其实有时史记载,杨延昭为杨继业的大儿子,杨延昭继承了父亲了英勇善战,兢兢业业镇守边疆二十余载,辽国对他非常敬畏,因为杨延昭对辽人很有震慑力。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第六颗是专克辽国的,把杨延昭看作第六颗星,因此杨延昭被称为杨六郎。
杨家第三名将,乃是杨延昭三儿子,杨文广。杨文广继承了先辈的遗志,由于北宋与辽国议和,杨广文也没有施展伸手之地了,但是忠心报国,收复国土,平定北方的理想,他并没有忘记。
杨家三代血战报国事迹为后人传扬,在北宋时期已经名闻天下,但是自杨文广之后,杨家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因此人们对杨家的了解少之甚少。杨文广死后,他们的后代究竟何去何从呢?在历史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了,由于杨家满门忠烈,人们对他们后代的寻找也从未放弃过。民间也有种种关于杨家后代的传说,但是那些也只是传说罢了,根据明代宋濂《杨氏传》中记载,里面有提及到杨延昭的另一个儿子,杨充广,曾任职莫州刺史,宋景佑初年(公元1035)奉命出使广西,结交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是当时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的宣抚使杨昭,在与朋友杨昭通叙家谱时,发现他们都是播公杨端的后人。
播州地处我国西南地区,也就是现如今的遵义一带。播州,顾名思义就是安抚边地少数民族而设立的边州。在古代,这一带称为蛮夷之地,处地理位置偏远,山区甚多,交通不便。
那为什么作为中原人的杨端要千里迢迢的到这个地方来呢?
其实根据记载,公元859年播州发生叛乱,正处于末年的唐帝国,无力平定叛乱,就下诏招募有志之人前往平定,而太原杨端就是这样踏上平定播州的道路。杨氏族人英勇善战,平定播州后,皇帝认为杨端平叛播州有功,将他封为了播州侯,杨氏就这样在播州生根了,播州杨氏就此诞生了,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时间辗转多年,中原王朝也从晚唐变成了北宋,杨氏受封播州安抚使,在当地的统治再次得到了中原王朝的肯定。
此时他们还并不知道,在京城里,有一支叫“杨家将”的军事名将,深得民心,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军功的。
说到杨家将,我们想到的就是杨继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祖孙。但是提起杨充广,很多人都觉得很陌生,因为他的一个举动,让杨家将一脉在播州杨氏的血脉上,发扬光大数百年。这杨充广是何许人呢?
杨充广是杨延昭之子,杨文广的哥哥。
杨充广,曾任莫州刺史,宋景佑初年(公元1035)杨充广父子奉命出使广西。此去同行的还有他的儿子杨贵迁,也许这个时候他不知道,过不久会在播州把儿子过继给别人吧。
跨越千山万里来到了西南地区,杨充广在这里有一位好朋友,杨昭,因为两人都是同姓,所以关系甚好,以兄弟互称。
身在他乡,有个同姓的朋友真的很难得,杨充广和杨昭便开始叙说自己祖先那一代的故事了。
经过一番细说,两人惊讶的发现,自己的祖先竟是同一人。
杨家将一支和播州一族的祖先,都是唐朝大将杨端,而唐朝距离两人相识也不只过去了短短百年时间,所以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加上是朋友,祖上又是同宗的,杨昭就把自己的心事跟杨充广诉说。
原来杨昭至今没有都子嗣,特别渴望有孩子,看到中原杨家子嗣庞大,很是羡慕。
杨充广自然也是看出杨昭的心事了,就这样把儿子杨贵迁过继给了杨昭了。
当时杨贵迁已经是成熟的少年郎了,他当然能明白父亲的决定了。知道家族传承是大事。虽然不舍,但是还是选择过继到了播州的杨氏家族里。
不久后,完成使命的杨充广回到了中原,他的儿子杨贵迁却永远的留在了播州,就这样播州杨氏与中原杨家将成为密不可分的关系了。
杨昭没有子嗣,杨贵迁顺理成章的当上了他的继承人。
杨昭过世后,杨贵便继承了父亲宣抚使之位,做上了播州抚使。从此镇守播州,从此以后统治播州的便成了杨贵一脉,也就是杨继业这一脉。
宣抚使在播州的影响力也非常大的,加上杨昭这一脉在播州数百年的管理,使他们在播州的地位非常高,影响力非常大,可以说,在当时,杨家在当地的命令堪比圣旨。,杨家在播州又一次扩展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再一次得到发展。
有了杨贵迁的加入,播州杨氏的子孙后代迅速兴旺了起来,带着杨家将的家训,播州杨氏一直忠心于朝廷的好土司。
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曾一度废播州、遵义,但是到了南宋嘉熙年间(公元1239年)复设播州安抚司,南宋末年,播州军为抗元主力军之一。
南宋末年元军入侵,身在西南地区的播州军奋不顾身的抵抗着元军,作为抗元的主力之一,播州军多次英勇杀敌为南宋建立了赫赫战功。
元军入侵中原,虽然当时南宋境内处处都有抵抗的军队,但南宋朝廷软弱无能,他们根本就不是敌军的对手。
最终,南宋还是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中原易主,蒙古族成为了中原大地的新主人。
到了元初年,由于元朝碍于播州杨家的实力,因此在对待播州地区的时候,元朝廷采用的是招安的政策,而当时的播州杨家,眼见宋朝大势已去,为了保存实力,播州杨家的掌门人杨邦宪向元朝投降,国家归于和平之后,杨家又在播州当起了土皇帝。不得不说,播州杨家真的很有治理国家的天赋,播州在他们的经营之下,也变得热闹非凡。
元朝廷认为播州杨氏管理有方,便将贵州东部和重庆綦江划分给杨家管辖。播州杨氏也是没有辜负元朝廷的厚望,多次镇压西南地区的叛乱,为元朝廷保家卫国。虽然播州只是杨家将的一支分支,但是始终恪守这保家卫国的使命。
元末明初,播州杨家又一次经历了朝代的更替,这个时候播州杨家,还是跟元朝廷在位的时候一样,在此投入另一个朝廷的怀抱中。也许他这样做,是为了保住自己在西南地区政治中的地位,又或者是为了保卫祖国的西南边疆,但是不管怎么样,播州杨家的这举动实在高明。而明朝廷对播州的管制问题上,也同元朝一样,杨家在播州的地位也一直未变,就这样播州杨家一直在西南地区扩充自己的实力,做起了西南地区的土皇帝,也是在保护着这一方土地的安宁。为明朝廷驻守西南地区做出了贡献。
直到明万历年间,杨应龙任播州宣抚使,但是他为人残忍,动不动就以杀人立威,搞得整个播州人心惶惶,而且杨应龙还招兵买马,有阴谋造反,一时间人们开始对其不满,特别是当地的土著,已经蠢蠢欲动了,都想要推翻他的统治。而且当时杨应龙也是明着挑衅明朝廷,结束了朝鲜战争后,大明朝廷派出24万精兵,分八路挺进播州,将杨应龙堵在播州不得出逃。还有说法,说杨应龙杀妻子杀母,也是明朝开始进剿并统一播州的导火线,要知道杀害亲属是大逆不道的叛子,大明的律法是无法让这样的人苟活的。就这样,明军入城,攻破大城,杨应龙自知大势已去,仓皇逃跑钻进一间密室,给自己点了一把火,就这样明军平定了播州,盘踞在播州600余年的杨氏也就此灭亡了。
这是一个贯穿宋,元,明三个朝代的家族,曾经威震西南地区几百年,从大唐千里奔波为国征战,开始了创基立业,到抵抗了蒙古大军改写历史,最终在晚明的历史大势中走向末路。
很难想象,作为杨家将的后人,骨子里恪守的保家卫国誓言,经历了几代人的传承,居然在杨应龙这里“失传”了
在播州,杨家将这一脉在播州确实曾经风光无限过,曾经称霸一方,但是他们因为已经背弃了自己曾经的誓言,而成为当时当地人唾弃的敌人。
很难想象,曾经以精忠报国著称的杨家将的后人,最终却因为谋反而自杀,只能说,历史选择的永远是正义之人,而那些背信弃义之人,永远留给后人的只有臭名万年了。
这是一部开疆与守土,忠君与传家,铁血与教化的英雄史泪,让人们久久不能忘怀的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