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白鸟与蝙蝠》——东野圭吾
今天又去图书馆了,周五还在想这周去图书馆的话看什么,周六就正好在朋友圈看到一个爱看书的妹妹买的好多书中有一本东野圭吾的《白鸟与蝙蝠》,我知道这本东野君的新书,但因为这些年我好像比较难在他的书中找到如看《白夜行》带来的惊喜和震撼,因而渐渐丧失了新书尝鲜的动力,但这次因为它多次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我也知道书店有这本样书,所以当即决定,本周要看的书籍便是这本啦。
今天两点半抵达了书店,又是打扮得非常精致过去的,我想把这件事当作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来做,所以即使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在打扮上,我还是乐此不疲。在书店坐了四个小时多,这本书在七点前被看完了。
这本书的推理过程是简单清晰的,我想大多数读者只要读到该书的后半部分,都能联系起被害人被嫌疑人杀害的初步动机和故事的简单脉络,所以在这本书中,推理过程不算核心内容,因这个故事而引出来的值得思考的与犯罪相关的问题才是核心,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东野君书中透出来的始终如一的温暖,这种温暖在本书结束仍然能静静流淌在我的心怀,现在我也很看重这种温暖,即使在我的真实生活中,很多超过限制和羁绊被给予的温暖或者给予他人的温暖,更能让我相信这个社会的美好,某种程度上也给予我努力生活和贡献。
现在谈一谈书中提到的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与嫌疑人或者与事件相关人员受到网络攻击,这一点极其反映当下的网络环境和办案环境,事情尚未水落石出,记者就想要率先给出有失偏颇的报道和无法立足的判断,引导民众对事件评头论足,网络评判先于判决结果,虽评判并无证据,却引发相关人员被特殊处理,比如被调离岗位又或者正常生活因为网络曝光个人信息而受到极大的影响。网络砖家千千万万,哪能看到网络暴力带来的受害者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他们只是自嗨而已。第二个问题是书中提到的“被害人参加制度” ,通过这个制度,被害人或者其直系亲属可以参与到庭审之中,在某些情况下讯问或者发表意见。文中的被害人的女儿想要使用这个制度,也正是她的这个想法,让她不断的参与到寻找真相的过程中,亲手挖出了新的线索和证据。在此过程中,微妙的关系产生了—被害人的女儿和嫌疑人的儿子见面、交换线索和观点,这种行为在传统意义上是危险的,因为被害人一方肯定希望给嫌疑人加重刑,而不是帮其找可以辩护的证据,而东野君这本书便从温暖的双方子女都不相信自己父亲是所描述的那种人的角度出发,去找寻真正的事实,经过几番折腾,事实浮出水面,虽然残忍和刺痛,但确实是双方父亲会做出来的行为。第三个问题便是出于不忍心伤害某一方的角度包庇了嫌疑人,却最终造成另一个家庭残缺不全、家庭不幸。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永远的悖论,文中东野君笔下的故事从头至尾便在说明这一点,在这个问题上,答案似乎只能是那个不能包庇,但这实施起来,确有太多羁绊。第四个问题便是刑事案件的诉讼有限期是否合理,似乎某些不了了之的案件的嫌疑人因为有效期而逍遥法外,但对被害人及其家庭等的生活造成的伤害是永久的。
这本书提出来的问题是永远存在且很矛盾的,并不能说能得到唯一的答案,只是在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中,得到完善。不过这本书的价值也体现在这些地方,他更加反映当下,引人思考,却也有那些出自东野君笔下的生活中的小小故事、涟漪,缓缓地读着,一不小心就读至书尾,故事完结,回声荡漾。
这本书算是我最近看的东野君的新书中较好看的,但肯定不是那些最好看的,值得作为一个放松读物放在手心。不过我也会想,是不是我长大了,不会再喜欢东野笔下的故事了,评价才会是这般,要是在我最喜欢东野君的高中时代,感受或许不一样,不过此时已经难以知晓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