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学生创作的游记一篇
——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下午批改学生周末写作的游记,批到几篇都写了枫桥和寒山寺,先分享一篇,我觉得写得相当不错,既有眼前的景,也有联想和想象,有历史人文的内涵,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枫桥的钟声》(琳彦)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计邮程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我走上了高高的枫桥。
已背人们的步履摩擦到光滑的古桥上,用行书写着工工整整的两个字“枫桥”,即便经过岁月的蹉跎,也依然由后来人保持着耀眼的红色。与水中倒映着的黄色墙体相呼应,随着轻风浮动,宛若天上的神祇不小心打翻了夕阳。
寒山寺中的人们络绎不绝,但一踏进庙门,眼前似只剩下“安静”二字。昏暗的庙宇大殿内并不显得压抑,而是给人一种庄重之感。一百零八罗汉形态各异,神色夸张,铸造者的技艺必十分高超,这些罗汉亦静亦动,亦悲亦喜,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命力仿佛从泥塑的佛像身上蔓延开来。
雨点,淅淅沥沥从天上落下来,我走进一段长廊,品读墙上挂着的由各朝各代看到诗人、书法家留下的艺术瑰宝。雕窗外,是关不住的春色满园;大殿内,是不急不躁的木鱼声声。一阵微风吹来,斜斜的雨点落到我的手上、脸上,但我一点也没感到寒冷。踏着地砖缓缓而行,我仿佛体会到了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
寒山寺最著名的,便是那口大钟。钟楼的门口排起长队,大家都想去敲敲那座钟,听听那钟声。据说每年阳历新年去寒山寺听钟,是苏州人的一大盛事呢!大钟整体由黄铜制成,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经文,承载着历史、现在与未来。我盯着大钟身上的铜绿和划痕,好像坠入了古老的记忆。
托起那撞钟的巨大的木头,向钟体撞去。“咣”一声在钟楼回荡,在寺庙回荡,也在我的心头回荡。
我再次站在枫桥上,桥下的水流湍急,不知道是第几次流过了寒山寺。隐隐约约,我看见张继的小船,伴着孤独的灯火,在一声悠远绵长的钟声里,驶向深深的夜幕,去追寻自己的未来,也在追寻着自己……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