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被“关心”过后,有种关心会让你更难受,它就是——施压式关心
你是否有过这种情形:
被别人关心后,心里却更难受了。
有个初二男生说到妈妈时,
说“我妈妈的关心,还不如不要她关心好”。
“我老师说我考试考的不错,回到家妈妈说有没有同学考的比我好呢”。
他很委屈,又很无奈,叹气!
我也知道她是为我好,可为什么听完会这么有压力呢?”小张很郁闷。
—一个人被“关心”过后,感觉压力倍增。
我们把这类现象称为:
施压式关心。
正常的关心是雪中送碳,它则是雪上加霜。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4种常见的施压式关心,并谈谈该如何去应对。
01
不停地抛出问题,却不提供支持
常见的句式是“你......可怎么办呀”
比如: “你还没买房可怎么办呀?”
“你和对象总吵架可怎么办呀”
表面上在“关心”你的情况,但仔细一琢磨,所说的话都是在不断地抛出问题,并且不给你任何实质性的支持。
过多的问题,只会让人手忙脚乱。
其中最容易压垮人的,莫过于当中还夹杂着尚未发生的“假设性问题。”
02
过度唠叨重复
关心别人有时重复几遍是难免的,而一旦过度,则会起到反效果。
妈妈在电话里,总是反复提醒女儿:你太胖了,要减肥。
尽管小章已经有计划去运动了,可妈妈还是反复地“善意提醒”,她就会感受到烦躁,甚至连运动也没心思做了。
03
(几乎)全是指责
有的话表面上在“关心”,而实质上却对你的生活发出猛烈的评判。
通常的句式是“你这里没做好,那里做错了......”
当你表达不满,她说:我是好心关心你。
可这类话语并没能提供多少帮助,更多是在不断强调对方的过错。
被关心者并不会觉得醍醐灌顶,反而是感受到强烈的挫败,变得无力,也不利于扭转困境。
04
(几乎)全是指令
有的人会以关心的名义,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
常见的句式是: “你应该......你要......你不能......不应该......”
通常我们关心别人会给一些相应的建议,这是正常的。
可如果话语里全部都是建议,并且说话口吻如像命令一般,那就需要警惕了——
其中最容易压垮人的,莫过于当中还夹杂着尚未发生的,“假设性”问题。
看到这,你或许有疑问:正常关心有时也会做这些举动,那该如何更准确地辨别呢?
这有一个关键的指标:由虚弱引起的施压式关心,往往是不接受被打断的。
如果对方是正常的关心你,那么你提出让她别关心了,对方通常都会愿意停止,毕竟这场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舒适。
相反,当关心者是出于内心虚弱而发出的行为,这时关心的目的,并不是为你,而是为了她自己感觉好受些。
当一个人的内在足够有力量,那么即使发出很简单的关心,也能给人巨大的支持。
人与人之间那些走心的互动,大多数都是在不断磨合中慢慢形成的。
学会去沟通,去调整,去成长。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