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中,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脱颖而出,却因为主考官欧阳修的一念之差,与状元失之交臂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二十岁的苏轼和弟弟苏辙,跟随父亲苏洵从四川来到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多年的寒窗苦读和父亲的教导,终于要开花结果了。望着他们走进考场的背影,父亲也感慨万千,满心期许。

欧阳修此时已然是文坛领袖,并且是此次科举的主考官。当时的北宋文坛,盛行一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文风。欧阳修对这种文风痛恨至极,正致力于诗文革新运动,大力倡导简约质朴、感情真挚的文风。

评卷工作开始了,令欧阳修疲惫不堪的不是工作量的繁重,而是面对那些毫无新意的文章时深深的失落感。直到他看到一篇名为《刑赏忠厚论》的文章,顿时眼前一亮。这篇文章言辞犀利,构思新颖,见解独到又深刻,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欧阳修十分惊喜,慢下来仔细品读了几遍这篇文章,他觉得这篇当属第一名。但是,因为这篇文章的文风跟他有些相似,欧阳修担心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中考官如果将第一名判给自己的学生,定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了避嫌,他只能将此文的作者判为第二名。

欧阳修在给老友梅圣俞的信中说道:“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从此,中国成语词典中便有了“出人头地”这一成语。

相差30岁的忘年交,长达15年的师生情,最终在岁月的车轮下,落下帷幕。

苏轼再次来到平山堂,欧阳修在墙上留下的笔墨依旧清晰,如龙飞蛇舞般气势雄浑。然而此时,欧阳修已仙逝多年。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感叹前半生就这样在弹指间过去了,上次跟恩师一起畅饮仿佛就在昨日。白居易曾说:“百年随手过 ,万事转头空。”苏轼却觉得,固然人生百年转头一切成空,但是活着的人,也不过是在一场梦中,终究会成空。

时光无声,却承载了我们的悲欢离合。人生如梦,也可以绽放出五彩的斑斓。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276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