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欣赏(七) 《渡海贴》
行书《渡海帖》,又名《致梦得秘校尺牍》苏轼所作。斗转星移,我们穿越到公元1100年6月。那一年已在海南生活了三年之久的苏轼,终于得到朝廷返回中原的诏令。
6月13日,渡海前夕留宿澄迈驿站,此时苏轼回想起流落海南以来,在澄迈好友赵梦得的关照和帮助下,渡过了艰难时刻,想到此心生感激,于是提笔恋恋不舍地给他写下了一封辞别信,这就是传世之作《渡海帖》。
这封信函是苏轼的晚年留笔,一年后他便仙世。信函文字内容通俗直白,着笔顺畅毫无阻碍,虽属“匆匆留笔”的即兴之作,却通篇心手相交、兴到笔随、率意天真,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再看书法,用笔沉稳、精到,着墨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将一生的学识、修养、胸襟和性情,此刻都融入进这封充满情感的信函之中,观之令人拍手称赞,赏心悦目!
看到此,人们不尽要问,这不就是人们毕生追求的“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无意于佳乃佳”的最好注脚吗!苏轼曾书写陶渊明、杜甫的诗,以及自己的一些旧作送与赵梦得,赵梦得深知苏轼所赠之物的份量,就给苏轼买了些绫绢聊表心意,苏轼断然拒绝说到:梦得呀,你那么贵重的绫罗绸缎不用来做衣服,却来换我这些不值钱的纸片儿,老天不容许呀。
赵梦得不愧是苏轼的好友、知己,珍藏的这封苏轼写给自己的信函,让世人有幸欣赏到大师的笔墨。这幅《渡海帖》,流传千年至今,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原文
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尔,庶几得于海康相遇;不尔,则未知后会之期也。区区无他祷,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匆匆留此纸令子处,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轼顿首,梦得秘校阁下。六月十三日。封囊:手启,梦得秘校。轼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