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同里
江南的每一个小镇,都有一个美丽婉约的名字,每一个江南小镇的名字,都像是一首绝美的诗,同里就是这样的。
江南水乡古镇,风景差不多。但是,每地差别巨大。南浔富雅书香、西塘小家碧玉、木渎园林惊艳、甪直古朴桥美、周庄水韵悠扬,而同里能让世人不忘的是退思园跟小巷。
同里,吴越之地的一个古镇。如水墨画般静谧,静卧在苏州市吴江区一隅。
同里的老街是静谧的,碧水古桥,临水民居,民居几乎是清一色的白墙、灰砖、黑瓦,外简内丽,随风飘动的蓝印花布,千年古镇如水墨画般展现在眼前。
我行走在古镇青石板路面上,眼前临水而建的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弯弯曲曲地绵延着。很多店铺还保留着传统的门板,没有棱角,没有油漆的光泽,只有岁月的印痕。那一片片窄长叠靠在墙柱旁的门板,它留住了旧日的时光,给人很多回望历史的怀旧遐想。
古镇街很多,主街就有八条。街与街之间有里弄老巷相通。弄巷里狭窄的石板路面两旁,高高地耸立着泛黄的白墙和灰色的屋脊楼角,使弄巷更显幽深绵长。弄巷的墙角,生长着细密的苔藓和不知名的小野花。掩于深巷中的庭院,雕花的门窗,小砖小瓦的房宅,苍劲翠绿的树木,总会给人一种古朴而幽静之感。
我走进幽深的巷子,触摸着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鱼行街的穿心弄,长达三百多米,下脚发出闷声闷气空洞声,却原来石条下是空心的。打江南走过的轻浅脚步,被放大了加重了。
在这里,让我想起了《情归同里》中男女主人公在穿心弄相遇的一刹那,于是我也在“穿心弄”中来回走了两遍,可惜却没有影片中那让人期待的艳遇。
深宅大院,园林建筑,每一处风景就是一个传奇故事。人说同里有“三多”,除了桥多、名人多外,这里的明清建筑多如繁星,有退思园、环翠山庄、耕乐堂、三谢堂、嘉荫堂、崇本堂等,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退思园”了。
退思园,诠释了园林精髓。江南古镇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倩影姚姚于同里水镇。
退思园,名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句。园主人任兰生,清光绪按察使职,勤政爱民,无数次奔走于黄河水患堤岸、解囊赈灾,盛年时遭污被贬,费十万雪花银建园,寄情于诗书山水间。
苏州园林是隐逸文化的集中表现,园主也不免随俗了,只是退思二字仍可读出一腔忠君报国心。建园后不日,任兰生即在曾国藩跟其他同僚的保举下,再赴安徽治理水患,伤逝防洪护堤中,年仅五十一岁。
园林十亩弱与网师园面积相近,应归纳于小巧园林之列。在同里画家袁龙设计布局下,设计了坐春望月书楼、琴房、退思草堂、闹红一舸、眠云亭等建筑,精巧诗意、朴素深邃。湖石绿池正应了《长物志》中名句:“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退思园布局小巧玲珑,而不露富。不同于其他名园的南北纵深走向建造,因地制宜采用了东西横向建筑,风格迥异。由西向东依次为厅堂、内宅、中庭、花园。在九亩八分的有限空间内,亭台楼阁齐全,从容雅致、藏富喻礼,集中了古典园林的精华。
园以水为中心,依四季布景,山、亭、堂、廊、轩、榭、舫皆紧贴水面,园如浮水上,北岸的退思草堂为全园主景。站在堂前平台上环顾四周,琴房、三曲桥、眼云亭、菰雨生凉轩、天桥、辛台、九曲回廊、闹红一舸舫、水香榭、览胜阁以及假山尽收眼底。
西侧房屋建筑高大,有轿厅、茶厅、正厅三进,为会客、婚嫁盛事、祭祖典礼之用。东侧内宅,建有南北两幢各五楼五底的“畹芗楼”,楼与楼之间由东西双重廊与之贯通,俗称“走马楼”,精美为江南之冠。
西庭东园,园景部分亦分为两侧。庭系园之序,中置旱航,主体建筑坐春望月楼、岁寒居。
栖泊于中庭的船型建筑,两侧有高大的白玉兰和广玉兰各一棵,明合园主名的“兰”字,隐喻着园主心底的清白跟广博,表现在园林的树木种植上。待客处坐春望月楼上东一处开朗揽胜阁内,可看到花园全景。想那宾客中的女眷在细雨蒙蒙中,轻摇团扇,阁中高远处眺望雅苑,是何等惬意生香。
宅园分割处是一月洞门,门额“云烟锁钥”。门前一株生了绿苔的香樟树,江南人家又称其为女儿树。生囡人家在孩子呱呱落地后种下此树,女儿出嫁时伐树做成嫁妆,娘家陪送的樟木箱可是必需有的。
我最爱的是闹红一舸舫,池水中一帆似出行又若归航的舸船。几朵若浪花儿的太湖石,随意又故意为之的在船边围拥。水穿石隙,潺潺有声,仿佛船行江海,潮汐相伴浪花随行。
进至舫中,时光恰恰好。日影儿把雕花镂空的门扇印在地上。浮光掠影间恍见园主与诗书满腹的园林设计者袁龙相对,燃水沉品香茗。行伍出身的任兰生高大魁梧相貌端严,设计师却温润颜如玉,行止洒脱有出尘之态。风叩门扉光影微动,两人已隐没在经年流光里。
石舫在苏州至全国的造园中被广泛应用,最著名是颐和园中的清晏舫。舫的建造是园林一部分,园林有水必有舫。
沿着河岸上的石板路慢慢前行,驻足观望,各种桥不经意间便闯入眼帘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太平、吉利、长庆”三座古桥了,它们沿河道而呈现出品字型结构,人称“同里三桥”,它们是用花岗岩石构筑而成的,远看着,它们你挨着我我挤着你毗邻而居,如同三朵美丽的姐妹花,彼此陪伴着,静静地守望着。
同里的水,同里的桥,同里的古街旧巷,同里的园林老宅,同里的名人轶事,好似一本厚厚的书无法掩卷,只想把它揣在怀里慢慢地去重温,细细地去品味。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