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新增信贷1.36万亿 信贷结构有所改善

 5月新增信贷1.36万亿 信贷结构有所改善

证券时报 记者 贺觉渊



6月13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5月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受去年高基数影响,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表现为“环比改善、同比回落”的态势。当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少增541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31万亿元。

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上月末低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53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48万亿元,同比增长9.6%。当月净回笼现金1148亿元。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在一季度信用加速扩张后,5月金融数据延续了4月的放缓势头,5月信贷投放节奏延续放缓,但总体维持稳健,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随着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10个基点,在释放稳市场信心、加强逆周期调节信号的同时,也将推动宽信用进程再度提速。

5月信贷结构有所优化

进入二季度后,信贷投放力度较一季度有所放缓,5月份新增信贷规模虽同比显著回落,但从信贷结构看有所改善。

分部门看,5月住户贷款增加36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8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84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5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69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42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604亿元。

5月份信贷结构有所改善,当月住户短期、中长期贷款从上月的减少转变为增加,企业中长期贷款仍为信贷增长的重要支撑。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在五一假期推动、服务消费尚处景气区间以及低基数下,5月居民端迎来一定修复。但5月住户贷款规模依然偏低,反映居民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仍需进一步稳固。

“票据融资占比下降,代表信贷结构优化,与当前经济复苏走势相符。”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谈及当月票据融资数据时表示,近期票据利率不仅环比走高,同比也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企业通过票据融资的需求下降;另外,伴随经济转入复苏过程,银行更愿意向企业发放短期和中长期贷款。

社融规模增量同比大幅少增

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环比回升,同比大幅少增1.31万亿元。王青表示,5月社融规模增量同比大幅少增,主要受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及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三项拖累,而上年同期处于疫后的政策发力期,高基数是重要影响因素。

数据显示,5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2万亿元,同比少增6173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5571亿元,同比少5011亿元。温彬指出,5月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净融资在社融规模增量中的占比分别为62.4%、17.4%,为新增社融的主要支撑。

此外,5月委托贷款增加35亿元,同比多增167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03亿元,同比多增92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797亿元,同比多减729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2175亿元,同比少2541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53亿元,同比多461亿元。

5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环比、同比均减少。在王青看来,企业债融资的低迷主要是在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背景下,城投债发行面临严监管。同时,当前房地产行业尚处于调整阶段,房企发债依然面临较大困难。

M2料将继续下行

5月末,M2同比增长11.6%,M1同比增长4.7%,二者剪刀差较上月进一步收窄,反映出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活跃度在逐渐提升,资金活化程度不断提高。

5月末M2同比增速延续回落,在温彬看来,主要受去年高基数效应、当月信贷派生力度有所减弱等因素影响。下阶段,预计在基数逐月抬升、存款利率下调或引导居民储蓄意愿降低下,M2同比增速预计会继续下行。

在近期企业经营活跃度逐步改善背景下,5月末M_[1]同比增速继续处于偏低水平。王青认为,主要源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阶段,居民购房款转化为房企的活期存款规模偏低。

随着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10个基点,释放稳市场信心、加强逆周期调节信号。多位专家认为,宽信用进程将再度提速,6月新增信贷规模或有明显改善。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记者表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较强。比如在2022年1月政策利率降息,当月新增信贷就形成了有史以来单月最大值。预计本月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也会相应下行。LPR是贷款市场的基准利率和金融机构贷款定价的参考,待“降息”的红利传导至贷款市场,保持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的压力会明显淡化。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375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