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共琉球

归共琉球

明朝琉球妈祖系列散文之二

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明惠帝朱允炆,在位四年,年号建文。归共琉球史,同翻贝叶文。那时,华侨下南洋日多,背井离乡,万水千山,乘帆船漂泊南洋或东渡琉球群岛,船中供奉妈祖神灵牌位或神像,以作精神寄托。《湄洲妈祖志》记“明代之分灵庙”,分国内和国外,里头有琉球群岛。

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朱棣继位,有妈祖保佑之功,永乐七年发《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诏》,四海承平,风调雨顺,永乐十四年,明成祖书《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明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二至湄洲,七下西洋,扬国威于海内,立九州于四海,开辟海丝,促进了妈祖文化的广泛传播。

明永乐皇帝在南京天妃宫举行御祭,太常卿主持。妈祖是海丝路上各国人民敬仰的神女,是世界和平女神,琉球群岛的原住民认可妈祖。明代那时,大量史料、实物、港口、航道等证明,莆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不管是官员、商贾、出使、经商之前,一定要到妈祖庙祭拜妈祖,云:“舳舻万里来往,有祷必安全。”

莆田港口商船“万里来往”,向妈祖祷告后“必安全”。海上丝绸之路,以琉球群岛为中转站,与妈祖信仰紧紧联系在一起,是海洋文化的一种奇特现象。事实上,琉球对妈祖文化的接受,正是建立在朝贡贸易中巨大的经济利益之上,并以琉球全面吸收、学习、借鉴中华文化为前提。

琉球群岛创建下天妃宫、祭典活动的制度化,体现朝贡关系下琉球统治者对妈祖信仰的重视,标志着妈祖信仰在琉球,作为官方信仰,得以固定下来。妈祖信仰从祭祀仪轨、祭祀空间、祭祀人员等各个方面,得到完整的建构,成为琉球“主动”地、“积极”地借鉴中华文化的一大历史佐证。

琉球王室对妈祖信仰的崇信,体现了琉球对华夏文化的仰慕与追求。但得片言皆政论,他年会有史能修。尤为重要的是,琉球王室进一步将妈祖信仰和本土信仰相互融合,使妈祖信仰成为国家祀典的组成部分,创造出具有琉球特色的独特文化,为琉球自我认同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新的要素和内涵。

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在位只一年,年号洪熙,琉球王室继续纳贡称臣。明朝封其中山王,令柴山出使琉球,柴山的妈祖文化名作《千佛灵阁碑记》,妈祖灵应多,《天妃显圣录》有记。中国商人乘坐帆船,去琉球群岛经商,为祈平安,船供妈祖。另,建会馆,藉神恩而酬报答,叙乡里以笃情谊也,此前人之善举也。

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年号宣德。宣德五年和六年,有两篇“御祭文”致祭妈祖,流传至今。镕成九鼎归良冶,玉季金昆动一炉。宣德年间制祭天香炉“宣德炉”,为妈祖庙至爱。“宣炉”,用风磨铜铸成,其炉身形制规整,敦厚之中不失灵巧精致,通体光素,尽显铜炉精纯美质。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430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