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到底有多强?

作为曾经受过一定磨练的生命医学研究僧,我之前一直秉持着一种基因最牛逼的认知。因为在我们最常见的研究框架(套路)中就是:分子-蛋白-表型-疾病这么一路走来,某个分子/蛋白的改变似乎就已经是疾病的导火索了。而产生这个分子/蛋白的多与少,不就是基因的功能了嘛。

我们做的细胞实验中可以通过靶向敲低/过表达某个基因的量,最后观察对细胞的影响。诶有影响调控,那就是好结果。再者在动物实验里现在通过cre或者flox系统里在某群细胞里特异性的敲除一些基因,仿佛就能逆转一些疾病模型的进展。接着,在病人中做个pcr/蛋白量elisa检测,哇塞确实rna水平低了,蛋白表达量低了。超级nice。正反验证,+细胞/动物/临床验证,妥妥工作量,标准毕业论文套路~

但是回头想想真的这样嘛?

在体某个基因/RNA的改变就必然引起了蛋白水平的改变嘛,是决定这个疾病的最终解释权嘛?想想很难说服自己。

目前已知与基因突变息息相关的疾病往往是儿科范畴的发育性疾病,某个位点的突变或错义将导致一些酶的功能改变,引起代谢的失调,(脑中第一浮现的就是苯丙酮尿症)。这种也可以称为“基因病”了,基因层面无解,就外源性补充吧。

换句话说在成人层面,这种疾病少之又少了,但随着科技进步医学发展,大家不再局限于治已病,更着眼于治未病。把疾病扼杀在前期,早诊早治,很有吸引力是不是。现在也越来越多基因试剂盒之类得应运而生,在危险人群中,检测易感基因,提高重视。有的报道有70-80+%敏感性和特异度。那么前面提到得基础生命医学研究范式就有了一定的用武之处。然而作为整体的疾病,如何逆向推演到极微观个体的基因,从维度上非常割裂。纵使学术论文都能通过各种途径自圆其说讲出一个诱人的故事,但始终感觉临床和基础断层感,不踏实。更多时候是和自身说服,告诉自己做的眼见为实,这么推演没错。

最近读到一些社科类对基因力量的探讨文字,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像成为杰出外科医生、音乐家、运动员的人们是不是具有“天生才华”的差异基因。但事实上没有人发现过某种基因的变异,能语言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的杰出成就。像电影《千钧一发》中出生测基因分配工作的也只是科幻设想了~那么杰出的画家或音乐家并不是他们本就拥有某些从事音乐或绘画的基因;而是因为某些东西(也许是基因)在促使他们刻苦地练习,并因此培养和发展了技能,而且比同伴发展得更高、更快。文中的核心思想是最后的长期结果更多还是靠自己的刻意练习,而不是基因起到关键作用,这也符合我们现阶段对社会和个人意义的认知,后天>先天嘛。

那么回到临床和基础研究,宏观的环境改变确实容易检测和发现,比如抽烟-肺癌,这通过流行病学可以验证,容易肺癌基因人的不抽烟和不容易肺癌的人狂抽烟,那就是抽烟多的要肺癌,确实后天>先天。但在微观环境中,是不是组织/细胞的环境改变也比基因更重要?那么又要追问了,细胞环境是由什么改变的呢?好像又不得不追根溯源扯到基因。这一环我已经有一些混乱了。再向上从细胞环境到疾病,这个验证过程也存在很多坎坷。

所以可能我的割裂感和想不清楚的地方就在于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我们试图从一个理论串起所有的野望是不是现实?也有可能再在微观层面的后天>先天与宏观中并不完全一致?微观中正反馈,负反馈调控机制把一些基因的差异放大了?微观环境的改变是不是又和基因有关?或者说这个后天环境怎么去更高的定义?药物浓度之类的?

总之有一些迷惑和思考,暂时迟迟不能解决,感觉自己陷入了逻辑的深坑。不知道有没有大哥们拉我一把Hhh,我也自己求索中。

始终坚信后天>先天至少是我现在宏观处世原则了~至于我的细胞,可能还要缓一缓。

求助+共勉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590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