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宋体手写:诗篇《墓畔哀歌》1-2
托马斯 •格雷 (1716一1771),是英国18世纪新古典主后期的重要诗人,“墓畔派”的代表人物;墓畔派诗人是指18世纪描写死亡与哀挽的诗人。~格雷一生作诗不多,虽只写过几十首诗,仅十余首传世,但他为18世纪的英国,也为世界奉献了一部最著名的诗篇《慕畔挽歌》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此诗使他成为18世纪最著名的诗人,此诗也是迄今依然存活于人心的诗篇。虽然他不慕功名,谢绝“桂冠诗人”的称号。~《墓畔挽歌》的精妙在于他捕提到了在世界历史上英格兰的某种独特之美。此时的英格兰在其细节之处分外简单:教堂的尖顶直刺灰蓝的天空,广衣的田野像一片巨大的草坪,蔓延至一条缓缓流动的溪流;溪水一路蜿蜒,穿过高高的草从;在天空的映讨下,耕夫赶着马走在乡村的街道上;榆树上白嘴鸦在呱呱叫着,小墓园和它褪色的记忆,男孩嬉戏时的喊叫声,这些都在乡村的空气中变得稀疏、柔和、淡却。这就是格雷在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墓畔挽歌》中的每个字都像一一枚落入碟中的硬币,不断发出回响,接受着考验,准确的洞察力闪烁着珠宝和纯金般动人完美的光芒。~《墓畔挽歌》创作长达8年之久,最初是为了哀悼他在伊顿公学读书时的好友里查德•韦斯特,诗末所附的 “墓志铭”即为后者而作。格雷以个人的情感和亲身经历,对死亡和生命的奥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纵观全诗,内容已明显超越了对某个具体人物的哀思,而是通过对乡村墓地的描写,表达对下层默默无闻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对他们纯朴善良品质的赞扬,为他们没有机会施展天赋和才华而惋惜,同时也表现了对权贵、人间虚荣的蔑视和嘲讽,对大人物傲慢奢侈生活的谴责。他把平民百姓和大人物加以比较,分析了在机遇相等的情況下,他们所能做出的成就。他同情穷人和小人物,而嘲讽那些瞧不起穷人、欺负穷人的所谓“大人物”。~《墓畔挽歌》历代注评不断,因为“它凝聚了人类社会中绵延至今的一种情绪,并以完美的形式表达了这种情绪,具有杰出的艺术成就”~《墓畔挽歌》,从古典主义迈向浪漫主义的国度。诗的语言精雕细琢,抒发了对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渴望。深层的感伤、叹惋在精美的诗歌形式中架构起来,有着动人心弦的魅力。~《墓畔挽歌》 已经成为百余年来英文世界的必读书。
筆:日本0.38mm 3B自动笔芯
纸:上海产500格标准文稿纸
字:长仿宋体横排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596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