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轼几篇词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诗词文赋佳。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元丰三年始,元丰七年终。有人说,黄州是苏轼的涅槃之地。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元丰五年)、《定风波》(元丰五年)、《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都是苏轼在黄州的作品。

通过这三篇作品,我们可以触摸到他的感受和思绪,领悟他对困境的挣脱和超越的历程。

这首词依次刻画月缺、桐疏、枝寒,漏断人静、幽人孤鸿,沙洲凄冷,营造出凄清孤静的氛围。

孤鸿“惊起却回头”, 稍有风吹草动,便胆战心惊。

“有恨无人省”,很像经历过“乌台诗案”后的苏轼,感受到世间的寒意,再不肯高处栖身。

在远离中寻找安静之处,安抚那受伤的灵魂。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这是《定风波》前小序。

从小序中看到,苏轼面对风雨,与众不同。

“独不觉”:这里的“独”不再是“不肯栖”的躲避,而是面对风雨的坦然。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自然风雨我管不了,但是我可以选择不关注。

把注意力投注在自我上,放在我可以决定的事情上。

在风雨中,我不再只是“孤独寂寞冷”,我可以吟诗,可以长啸,可以做我想做并能给我带来疏解的任何事。

竹杖芒鞋,吟啸徐行,风雨能奈我何?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每每读到这里,总有笑中泪的感觉。

上文的“谁怕”是真的不怕了吗?是真的一切都放下,直面惨淡了吗?

还是酒后亢奋撑起的一腔孤勇?是逆境独行给自己壮胆的一声吆喝?

“山头斜照却相迎”此处方是真转,有“柳暗花明”之妙。

虽余悸未了,但风雨已过,微光乍现。

寻向归途,无风无雨亦无晴天。或者说风雨晴天皆是寻常。

《记承天寺夜游》和《卜算子》对照读。

同是夜景,同是旅居寺院,有月有树木。

可传递的氛围和境界,此篇与《卜算子》中的孤鸿难栖不可同日而语。

在承天寺,见月色而欣然,主动邀友赏月。月华如水,澄净空明,有友同行,斯可乐矣。

张怀民亦是被贬黄州,相同的命运连接着二人。两人漫步月下,相与步于中庭,

沐如水月华,心中是不是真的如月光般澄澈?

那如藻荇般的竹柏影,除了映衬二人气节,是不是还有些别的意味?

月华如水,竹柏投影,是不是折射出苏轼此时心湖中的两个部分?

我的感觉:阴影虽未完全消失,却已被月之光华包融。

末句“闲”字意味深长,有人说这是发牢骚的极致:发牢骚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我想也可以理解为清闲、心闲。心闲下来,自然空了不少。心性中光明愈来愈显现。

这个时候的苏轼开始安静下来了,被他天才头脑所掩盖的心的智慧开始初现。

这三篇,一段时间里是我吟诵的主题。

一开始感受到模模糊糊的情绪,捕捉到一丝丝的象和意。

在反复的声音表达中,我的情绪得以疏解,苏轼曾经的心理历程和自己的心理体验慢慢接近。

在广义上,人的悲欢感悟是相通的。

我们都会经历至暗时刻,都有“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的感触……

一样的,也会走上自己的疏散解脱之途。

由悲到喜,从迷到悟,从缺月孤鸿到月色空明……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600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