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749】因为容纳他们就业的蓄水池全没了

【1】@sven_shi

张雪峰老师遇到的问题其实和大家想的不一样。根本没人在乎学生如何填报志愿。因为我们高校录取的时候可以“调剂”。只要是稍好的大学压根就不愁学生不去报专业。真正的问题一直都是学生一旦发现这个专业就业不好,他很可能会退学高复。这样的情况集体出现,教学秩序就无法维持。而这里面还有一个特别麻烦的背景是我国这几年名校的弱势专业突然间就业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我和人合作高校就业问题有十多年了。从头到尾就是为了研究这些学生毕业能赚多少钱,将来能加多少杠杆买房。基本每年都会有认识的记者来找我谈大学生选专业的问题。和我合作的老师开始几年会反反复复提醒我什么可以说,什么绝对不能说。他还教了我一套“口径”。
简单说起来就是和大众讲的时候,只能讲什么专业就业好,但是不能讲具体哪个专业就业不好。提到就业不好的时候就笼统的说“文科类专业就业都不好”。这符合大众的印象,也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其实就业衡量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毕业五年后的平均薪水,另一个是毕业后的就业相关度。薪水低,就业和学的东西没关系,就是这个专业真没必要去读。文科类专业间差异也非常大。
明明研究方法和数据都有。不管官方还是私人机构,这些年你去网上死命搜,都绝对找不到任何一所大学分专业的统计。原因也和我上面提的一样,不是在乎学生不报名,而是在乎学生被调剂了之后退学高复。
那么这几年到底出了什么变化导致985高校的就业出现严重问题?
网络上官方数据是有的。主要都是以男女数据为主。一些985大学女生校招签约率只有男生的一半。新闻解读说是因为对女生的就业歧视,大众会以为是女生多数读文科,其实答案都是错的。你想想,2019年的毕业生和2022,23年的毕业生毕业专业一样,怎么这几年他们就突然就业不了了呢?
你再看我上面提到的“就业相关度”的数据。985高校有很多专业就业相关度非常差,但是他们的待遇其实不错。原因就是之前的名校生毕业确实压根不愁找工作。所以大家会产生学什么不重要,名校毕业就好的“印象”。但是这几年,这个印象要改了。
因为容纳他们就业的蓄水池全没了。注意,是除去考公外,全都没有了。
这里面最典型的是教培。我们看一份处罚决定,有个具体数据大家更明白。比如杭州的学而思就被抓过虚假宣传。他们说自己的老师8成毕业于985211名校。最后查出来比例说是72.73%。这些年迅猛发展的教培行业,给了985211这些名校中专业不对口的毕业生高薪的机会。哪怕是清北,过去几年也是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了教培行业。数据和案例我配图中都贴出来了。
还有一个典型是房地产。除去不挑专业的房产中介,核心问题是房地产的上下游影响太多了。一旦新开工的面积减少,自然而然就导致上下游整个产业链萎缩。很多你看着特别高大上的专业一下子就业就完蛋了。而且从目前来看,很可能会持续很多年。当然,我也会坚持所谓的“原则”,不去提具体哪个专业就业必然只能长期衰退。
我只是希望那些今年考上名校的学生,在选专业的时候多注意“就业相关度”。
最后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我想讲的是“变化”。就是我们的高校教育到了拐点,目前是不得不变。我们未来的学生会越来越少,高校的教师和专业也必然要淘汰。过去我们是用信息差的方法,引导和调剂学生去读那些对他们发展并不利,招生规模也远超社会需要的专业来掩盖我们高校无序扩招的问题。
现在,要改了。

 

 

【2】@王冰汝

#新闻学值得报考吗# 当记者这些年,经常会被问到这个问题,以及另一个问题“没学新闻专业能做记者吗?”
其实第二个问题我更有发言权,因为我自己就没有学新闻专业。 但我并不认为新闻相关的专业不值得学,尤其是那些排名靠前的学校和院系。在工作了很多年后,我脑子里总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回到校园,再修一修新闻专业的课程。因为在工作中,总是会发现自己依然不足之处,如果有机会能够更系统的来弥补一些欠缺的专业知识:大到新闻学的传播规律, 一些社会学的知识,还有各种历史知识;小到一些具体的写作技巧,拍摄手法等等。
我身边很多优秀的主播与记者,基本上都来自于顶级的文科大学或者传媒类大学,我羡慕的不仅是他们专业的优秀能力,还有他们强大的校友圈,代代相传互助。即使在美国,也是一样的团结互助。
从小我就向往新闻行业,但是阴差阳错的是,本科第一志愿北航没有新闻系,于是选择了非常靠近的英语系,到美国报考研究生的时候,又因为没有新闻专业的背景,于是作罢... 但是我在上学时,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去新闻媒体实习,心中的新闻理想一直没有被磨灭。有一个学期,我做了三份实习,两份是在当地的美国媒体。其中一份实习我咬牙坚持了半年,为什么说是“咬牙”呢,因为电视台没有培训的阶段,第一天上岗就是给大记者当小助理。对英语的要求,对专业技能的要求都特别高。还有一项主要的任务,就是每天接听各种观众来电,哪里水管爆了,着火了,邮箱被车撞了,都需要记下来成为可能的新闻线索。
最近一个热门的话题,是媒体行业在没落。在美国,新闻行业同样在没落, 很多媒体人改行。 当初我在美国地方电视台的同事,最近刚转行当起了护士。
美国劳工部2022年数据,记者在2021年平均薪水是4.8万美元, 这相当于IT、律师等高薪行业的零头。虽然那些光鲜亮丽的大牌主播,年薪可以上千万美元。但大部分美国记者、主播,都需要从地方媒体干起,如果没有强大的新闻理想的支撑,很难熬得出头。
所以,如果奔着一毕业就要赚大钱为目的,新闻专业肯定不是首选;但是如果你真的喜欢新闻,有着一腔热情和实力,有机会进入一流的学校深造,那就加油吧!
其实不止是新闻,无论大学选什么专业,毕业后都可能会碰壁,直到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最终能让我们坚持下来的还是那颗初心。
如今传统媒体的没落,更像是一种时代变迁:正如同报纸杂志的消失,电视新闻的下滑。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人们观看新闻的方式,正如同各家新闻资讯APP的推送,正如微博热搜里当下的热门事件。新闻只是改变了传播方式,也逐渐的去中心化。但是新闻传播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文字,图片与视频,依然将世界各个角落每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展现在我们面前。
最后想再次跟大家分享这张我非常喜欢的新闻图片,这是一名美国媒体的实习生,在法院作出重大裁决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把审判结果送给法院外等待直播的主播。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都很感动,因为我们都曾经和她一样,为了理想,满腔热情的奔跑。

 

 

【3】@小梅妮卡

我的小外甥今年两岁半,相较于同龄人,开口说话偏晚。
 
这件事让家里的一些长辈焦虑不已,甚至还在某些短视频的教唆下,想通过藏起他的玩具,拒绝提供零食和回应,用一种将小朋友推至绝境的极端方式逼其发声。
 
他们丝毫不认为这些手段已近似惩罚,是在拔苗助长,会损伤孩子的情绪和安全感。反倒振振有词地认为,小孩都是这样被逼着快速讲话的,两岁的孩子就该连贯说话了。
 
还好我姐充满耐心,又足够清醒与冷静。
 
在通过体检确认不存在生理性问题后,她在增加与小朋友日常对话的引导外,尊重并加入小朋友自成一派的表达体系。
 
形容大,我的小外甥会伸展双臂,形容小,则会捏紧拇指和食指,想用勺子挖西瓜,他会用手弯成小勺子的模样在嘴边比划,形容一起走,则会用食指和中指贴在一起后,收起其他手指在身前画一条直线。闻到臭味他会抽鼻子,看到不熟悉的食物会先伸手卡在脖子上,和我姐确认是否会卡嗓子。
 
每一个手势都抽象又形象。我姐不揭晓答案前,我一头雾水,但在揭晓后又觉得无比合理。
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对日常的想象力拘束又单调。看似伶牙俐齿的表达一切,不过是对语言程式化的运用,脱离这些,只凭我对万物的观察,绝不足以支撑我用双手表达想法。
 
大概就是因为尚不能熟练应用语言,小外甥需要不断观察后形成相应的肢体语言,这也让他的联想能力超我百倍。
 
因为喜欢汽车,他能在许多物件上联想到不同的车标,比如看到“Y”形的纹路,他会一边念着“奔奔”一边在上面画个圆圈,看到圆形和矩形的组合,会咿咿呀呀说出“沃尔沃”……
 
在这个端午假期,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突飞猛进。
我合理怀疑是因为前期大量的自我观察与思考,让他对语言和内容的对应有非常自然地内化。他对一草一木,一人一景的理解,都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与模仿后,再通过语言生成表达出来,而不是照本宣科模仿大人的表述。
 
看着小外甥按照自己的时钟,一点点成长和变化,再联想到之前一些长辈们的发言,真的让人心中五味杂陈。
 
我们当中有太多人是被放在轨道上推着成长的,不会说话就逼着说话,不会读书就逼着读书,没有结婚就逼着结婚,没有产子就催着产子。
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随着履带传送,然后被一道道标准评价与分流。
 
似乎从出生那刻起,你就要学会按流程长大。
除此之外,个性是累赘的,情绪是多余的,感受是矫情的,安全感是无用的。
 
我很羡慕小外甥的成长过程,他的个性、情绪与安全感始终都被我姐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他无需照章办事,也不用随大流的长大。
他有自己小小的成长时钟,保持着最令他舒服与愉悦的节奏,在滴答声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抵达该抵达的下一步。
 
当然我也清楚,这背后需要家长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充裕的耐心以及更坚定的内核。能做到这些的家长有多少我不得而知,但做不到的家长却目之所及,多是如此。
 
只想祝愿世间的小朋友们都能有幸被好好保护。
而已经长大的我们,能在漫长的生活中,再度与自己的时钟重逢,然后分秒皆愉悦,奔向人生的一程又一程。

 

 

【4】@日本昊宇

就张雪峰支招选专业的那事,国内没有大学专业大众点评网吗?日本有各个大学专业、各个公司的大众点评网。
各大学专业毕业生职业走向、平均年收、生涯年收等,各个公司的平均年收、离职率、平均年龄等,各种评论都是公开信息,可以查到的。我觉得国内可以搞这样的大众点评网,绝对比饭馆大众点评网受欢迎,是一个大商机,就是不知道是否允许建这样的网。
选择专业、职业绝对是门大学问。日本有儿童职业体验馆。孩子进去玩一天体验各种职业,警察、医生、教师、主播、面包师傅、卖花店等职业都可以体验。
从小对职业有一个概念,长大了,也有这方面介绍的杂志。哪种职业挣钱有发展、大家都需要这样的知识。
多年来日本一直统计结果表示,文科毕业生比理工科毕业生的生涯年收要多。
除了律师、医生、教授等、媒体、银行、商社等年收高。还会评出年收排行榜。
我觉得国内大众太需要这些信息了。

 

 

【5】@庄时利和

张雪峰的专业推荐有非常明显的实用主义取向,这是评价他各种观点时需要首先考虑的。
他在直播间或者演讲场合脱口而出的话时常被断章取义。比如这次张雪峰住院,有人说张雪峰曾经发表过「不建议学医」的观点,但张雪峰更加完整的表述其实是「学医一定要考研」、「农村孩子学医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原因在于现在医院内卷严重,而且年轻医生收入较低,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微博正文)。
所以至少在临床医学这个专业的选择方面,我认为张雪峰还是讲得比较客观的。张雪峰对于不同专业的研究广度和深度超过了绝大多数专家,以及在你选专业时给你瞎提意见的各种亲戚朋友。
我个人认为,张雪峰的问题在于过于实用主义取向,从大多数人的角度来说实用并没有错,大学毕业之后没了饭碗,这应该是很多人不想看到的。但是实用主义并不利于一些小众学科的选择和发展,并且就业波动是存在周期性的,现在你觉得很实用的专业,等到一二十年之后可能就是另外一番场景。
当然了,这也不是一般人需要以及有能力思考的问题。

 

 

【6】@我也不太了解她

看完消失的她后 我也怀疑我未婚夫是图我钱的,趁他去洗澡查了一下他手机,我以前尊重他的隐私从来没查过,本以为是我多疑 结果发现了他悄悄买了很多份保险,受益人填的是他
而且最恐怖的是我们共同存的结婚基金全被他转到其他卡里了

 

 

【7】早期文明比较研究工作坊

读了《旧制度下的俄国》第六章「农民」,在我看来,1861年解放农奴改革的真正局限,并非列宁所说的「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而是当那个国家需要公民来巩固社会机体、撑起与列强间军事竞赛之时,才发现几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致力于培养奴隶。

「欢呼吧,你们自由了!」

「可是,我们要自由做什么?」

 

【8】@微路

刚看了条推,手滑刷新瞬间找不到了,大意是,
上世纪初:泰坦尼克号沉船、欧洲局部战争、瘟yì大流行、全球法西斯崛起、俄军事政变
本世纪初:泰坦沉船、欧洲局部战争、瘟yì大流行、全球法西斯复燃、俄军事政变
咋说呢,昨日重现、历史押韵、周期轮回了一刚。

 

@言语随心:ChatGPT:那我呢?

@白餐叉:你负责扮演托尔斯泰

 

 

【9】@bookthing

我们的文化误导男性去“追”女性。它要求男性在“追逐游戏”里征服、侵略、赢取,而不是去尊重和倾听。更糟的是,它让女性相信,这种“追求”是爱的体现。
-emrazz

 

 

【10】大西洋月刊也是认为普里戈金因为内应出了问题而失败

 





 

来源: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
https://www.techfm.club/p/5633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