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教什么》读书笔记10|《教语言:从特点的概括转向对情感的体验》

    这节内容是以《端午的鸭蛋》为例展开的。

    《端午的鸭蛋》的阅读教学,老师通常会设计以下教学内容:归纳课文内容,品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指出,课文内容、语言特点(写作方法)、作者情感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并且,找信息(归纳课文内容或者说概括要点)是(实用性文章)信息类文本的阅读方式,不是散文的阅读方式(阅读取向)。

    如课文第一段,写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作者在介绍风俗的时候,将自己也置身其中,是介绍自己在风俗中的经历,连同自我身处其中的情绪也要一并传递给读者。

    散文教学中,教语言方式,落点应该是对这种语言方式传递出的意蕴的体会(在语言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情绪),不应该是对语言方式的总结。散文教学在教学活动设计时,应该打通课文内容理解、语言的体会和情感的体验。如《端午的鸭蛋》第一段,体会作品的语言,一可以在网上或专业词典上搜索摘录“系百索子”“帖符”等民俗的解释,高邮鸭蛋的介绍,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谈阅读体会。二可以让学生谈比较有趣比较好玩的片段。三可以把所有非客观介绍的语句删掉,只留下风俗本身,原文中生活的情趣就没有了。

    汪曾祺的散文,以“娓娓道来”和“行云流水”的语言形式,表达其“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事物”的“情致”。(关键是体会到这种“情致”)(“此集诸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事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道来,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汪曾祺散文集《蒲桥集》封面自述)

    《端午的鸭蛋》的教学目标,可以表述为:通过品味什么样的语言来体会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指出,关于汪曾祺作品的语言特点,语文教师需要完成两项工作:第一,教师自我学习。查阅相关文献及阅读其作品,尽可能广泛而深入把握相关领域的研究结论;第二,在相关研究结论中确认这一篇课文的特点。

    感觉不止《端午的鸭蛋》需要如此找到文本特质,把握文本语言特点,其它作品也是如此。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语言迥异于他的其它散文语言特点。

    汪曾祺的散文需要,感觉看起来平平淡淡,细细咂摸,却非常有味道,行文仿佛信手拈来,确如行云流水,也许就像他散文表达的感情,平平淡淡的生活,他总能咂摸出更多情趣。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643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