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阅读笔记📝
1.那些35岁以上的人遭遇了大量的失望和心痛,其程度甚至超过了青春期的暗恋破灭。任何一个中年人都见证了投射、希望和期待的坍塌,并体验到天赋、智力以及勇气本身的限制。
因此,中年之路的思维特征,可以通俗地被称为现实主义。
2. 生活召唤我们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年轻时的狂妄和膨胀,并教导我们区分希望、知识和智慧。希望通常基于可能发生的事情;知识是有价值的经验之谈;而智慧总是使人谦卑,永不膨胀。
3. 中年的现实思维有其必要的目标,那就是恢复平衡,使人与宇宙之间重新建立谦卑而有尊严的关系。
4. 在中年之路上,我们通常还要抚养孩子、养家糊口、尽职尽责。然而,即使外部世界不停地要求我们付出,我们也必须转向自己的内心,去成长,去改变,去寻找那个作为旅程目标的人。
5. 人到中年,我们已经压抑了自己的大部分个性。例如,愤怒经常在中年时期爆发,就是因为人们一直被鼓励压抑它。通常,它助长了我们盲目的野心,促使我们使用麻醉品来减弱其强度,或者导致我们虐待自己或他人。
如果一个人被教导发怒是一种罪恶或道德败坏,那么他就会远离这种真实的体验。但如果愤怒得到了承认和引导,它也可以成为改变的巨大动力。
自由地感受真实的自己,是治愈内心分裂的必要步骤。人到中年,允许自己按照真实内心去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人终有一死,时间有限,没有人能将我们从生活的重担中解救出来,这些事实将促使我们更充分地做自己。
6. 亲密关系的真相是,它永远不会比我们与自己的关系更好。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不仅决定了对“亲密他人”的选择,也决定了亲密关系的质量。事实上,每一段亲密关系都在暗地里透露出我们的本性。因此,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是我们内心状态的体现,没有任何关系会好过我们与自身无意识的关系。
7. 关于心灵,永恒不变的真理是:要么改变,要么在怨恨中枯萎;要么成长,要么在内心中死亡。同样,中年婚姻的悲剧在于,这段亲密关系经常被怨恨所污染,以至于修复的可能性受到致命损害。美好的初心能否被唤醒,对伴侣的负面投射能否被撤回,始终是个问题。
真正的如胶似漆是两个人感同身受。
除非我们能切身体会另一半的感受,否则我们永远不可能爱上对方的特性。
8. 中年外遇的真正力量在于,它会将人拉回到成年早期的黄金时光。男人和女人都缺乏成年仪式,无怪乎这么多人在寻求人生指导,甚至让爱人指点迷津。男人追逐年轻的女性,反映了他们不成熟的阿尼玛;女人仰慕有地位或年长的男性,是对她们自身阿尼姆斯发展不足的补偿。中年外遇的意义是迫使我们回到过去,拾起自己成长过程中落下的东西。
外遇能够满足一个人在婚姻中未被满足的需求,而婚姻则因未被满足的需求而充满怨恨和愤怒。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就是埋怨他人,有外遇的人经常会说:“我可以跟你说,但我跟家里那个人没法说。”事实上,一个人跟伴侣说的话要比跟一个相对陌生的人说的话多。只是婚姻中的对话已经被压抑、重复和失望所包裹,以至于我们放弃了在伴侣的平凡中遇见“他者”的希望。
因此,夫妻双方必须有强大的意志力,把那些失去的时光,那些未曾尝试的对话,带回到最初的伴侣关系中。夫妻不是你加我,而是我们,是超越彼此的共同体。
中年婚姻的转变包括三个必要的步骤:
(1)双方必须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责。
(2)双方必须承诺分享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因为过去的创伤或未来的期望而埋怨对方。同样,他们也要不带防御地努力倾听对方的经验。
(3)双方必须承诺长期保持这样的对话。
9. 人到中年,必须解决父母情结在几个方面的影响。首先,在最本质的层面上,教养的经验是关于生活本身的原始信息——它是支持性的还是伤害性的,它让我们感到温暖还是冷酷。父母的形象缓解还是加剧了孩子与生俱来的焦虑?这就是个体核心焦虑的形成,它是我们所有态度和行为的基础。
其次,亲子经验是个体与权力和权威的初次接触。人到中年,找到自己的权威是当务之急;否则,后半生仍被童年的变化无常所支配。
如果没有能力活在当下,做一个自我定义的成年人,那么一个人就仍是过去的囚徒,与自己的本性和成年人格相去甚远。
10.父母是充满爱心地养育和保护子女,还是不恰当地借由孩子来生活,两者之间似乎只有一线之隔。正如荣格所指出的,孩子最大的负担就是父母未曾实现的生活。父母越个体化,孩子就越自由。
父母越是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延伸,而不是可以独辟蹊径的生命,就越容易感到失望。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能为他们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地让自己个体化,这样他们才能自由地做同样的事。
渴望控制孩子,让孩子活出我们未竟的人生,让孩子复制我们的价值体系,这些都不是爱;这是自恋,它阻碍了孩子的人生旅程。
11. 工作和使命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工作是我们为了养活自己而不得不做的事情。使命则是我们被召唤用生命能量去做的事情。感受到创造力是个体化的必要部分,而不回应召唤则会损害我们的灵魂。
职业很少是一条笔直的道路,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坎坷。更换职业,不只是换工作,有可能是改变职业生涯。当然,这种流动性和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机遇的结果,但也有许多人是为了改变他们的生活。今天,我们活得更久了;没有什么能阻止一个人从事多种职业,每份职业都激活了多面体自我的一个方面。
一个人可以在经济奴役中度过一生,也可以说:“这是我谋生的方式,是用来支付账单的;那是我补给灵魂的方式。”
我们的使命是尽可能地成为自己,我们的任务是找到实现的方法。评判我们的标准,不仅有内心是否善良,还有我们是否勇敢。放弃奋力争取的安全感也许令人恐惧,但它根本比不上否认我们自身使命带来的恐惧。灵魂有它自己的需要,工资和福利并不能满足它。
*诗人艾略特曾指出,我们唯一优于过去的地方,就是我们可以容纳过去,并因过去而博大。
中年之路的体验,就像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只身在一艘颠簸的船上,目之所及,不见港湾。此刻,我们面临三个选择:继续睡觉,弃船而逃,或握住船舵继续航行。
耶稣有句话可谓一语中的,如果我们要在中年经历转变,就必须接受这一观点。他说:“若将你内在的东西活出来,它们必能拯救你。若不把你内在的东西活出来,它们必将毁灭你。”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