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读《一曲流水红颜寞》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名著就是最闪亮的钻石,越经时间的冲刷,越是迷人。就如曹翁的巨著《红楼梦》。都说一部书养活了一大批人,的确,红楼不但养活了一大批说书人,更是养活了众多的红学家,但是我却依旧不识其中甘美。
就像我的学生所说不喜欢文言文,感觉读着很痛苦,我虽不至于痛苦,但是也没有触摸到其中的门,一直在门外转悠,却始终不能推开那扇古朴厚重的大门。初中时代无书,偶然看到班里有一同学带了一本红楼,大家也争相传看,但拿到手的同学并未如看畅销的青春小说那样,而是翻翻,随手就丢开了。看到此景,我还暗自窃喜这书是专门留给我看的,同桌说那是文言文,不好看,我还暗自得意,自我感觉文言文对我没啥伤害,毕竟平时的文言文阅读我做得还不错,想这本书大概就是专门等我的吧。没想到现实很快打脸,书中不但有大量的诗词出现,而且人物关系众多,看得人脑子直打结,却怎么理不清人物关系。黛玉临死前,只有李纨在,但李纨看着黛玉的样子,觉得暂时死不了,于是回到了稻香村料理事物,当时我给同桌讲的是:李纨看着还不错,这表妹要死了,还回去割稻,其他人都不管黛玉的死活了,包括自己亲爱的外祖母。同桌没有反驳我,因为她压根没看,搞笑的是初中时我们还总是以姓氏来称呼对方,她被大家称为“吴敬梓”,而我是“曹雪芹”,现在这两位巨人要是知道此事,估计俩位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直到《一曲流水红颜寞》横空出世,细细品读,才发现原来《红楼》可以这样读?红楼人物千千万万,个个都是她家中人,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这种熟悉程度源于她读书的精细,当她晒出十几大本有关红楼的笔记,道出家中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版本的《红楼梦》,理工男铁人也跟着变成曹公的忠实粉丝,俩人在孩子睡着后,溜到小区留下,手牵手散步,舒展变天被折腾得皱皱巴巴的心,更是开始聊红楼,这样的小日子,真让人羡慕,难怪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呢,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红楼人物的多面人性,也看到了现实中形形色色的人。
春风老师是深圳重点高中的语文老师,古代文学硕士,语文素养极高。据她说从小就喜欢读书,当然了能通读各个版本的红楼,把我们很容易混淆的红楼人物分析地如此透彻,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看她对红楼人物的品评,真真是叫人羡煞。这得是韦编三绝吧,对典型人物的分析不足为奇,小人物如封肃、倪二、焦大都写得那么生动,挖掘得如此之深,好像是走入了书中,带出了书内人物,不愧是古代文学硕士啊。
从四月底拿到她的书,到现在断断续续看了近两个月,看别人写书评,手早就痒痒了,写书评就不怕每日没素材了,另外写得好的话,还可以找春风老师撸贝,还有机会得到春风老师的高权重点赞,那真是一举几得的事儿,想到此不由得笑出声,仿佛可爱的贝贝在向我招手了。然而看到别人的书评,赶紧往后退了几步。书美、文美,就连别人的读后感都美如花。我虽也是老师,却写不出这些美文,究其原因我磕磕绊绊读了几遍红楼,其实除了知道几个主要人物之外,什么都没记住。这个时候一边看春风老师的新书,看她把“家中人”一一介绍给我,还要对照《红楼梦》原著,速度的确是慢。每天一早春风红楼群就会分享一章红楼,大家畅所欲言,有学霸思维导图,有高手读书笔记,春风老师更是无私分享一些非常重要的红楼知识,真真是春风拂面啊!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跟着春风读红楼,真是人生一乐呢。
这两天一直下雨,或滴滴哒啦,或哗哗啦啦,然而空气中的沉闷并未被雨水冲走,让人烦躁不已,随手拿起春风的新书,跟着她走入大观园,看宝黛清澈的爱情,烦躁的心也跟着平复了。如此,甚好。
怪不得吹面不寒杨柳风呢,这么温柔的春风拂面,那里还有寒气呢?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