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边城》:一场真善美的“错位”

语文建设杂志 2023-06-30 16:00 发表于北京

编辑说

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被选入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一线教师对《边城》的解读多基于道德理性展开,体现出“真善美一体论”的审美思维观念。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第二中学黄海云老师受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的“真善美错位”理论启发,重新品读《边城》,发现了不一样的美。一起来看——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节选了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教材学习提示部分说这篇“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散文化的小说,反映了作者对‘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向往”,可见其审美价值很高。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将《边城》作为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线教师对《边城》的解读多基于道德理性展开,体现出“真善美一体论”的审美思维观念。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语文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局限,深入研读课文,将“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核心素养落到实处。笔者受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的“真善美错位”理论启发,重新品读《边城》。

“真善美错位”理论中的“真善美”是三种美学价值观,其中“真”是认识价值,“善”是实用功利价值,“美”是情感价值。孙绍振教授认为,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并不是完全统一的,而是像三个错位相交的圆;在不断裂关系的前提下,三者所拉开的距离越大,作品审美价值就越高。《边城》中,就存在多处善与美、真与美的错位。

善与美的错位

孙绍振教授认为,善和美是两种价值观念,善是理性的,情是非理性的;善是实用功利的,情是超越功利的。有时候越强调实用功利,就越不美;越不重视实用,美感就越强。《边城》中,老船夫与孙女翠翠相依为命,虽然生活拮据,但他重义轻利,坚决不收过渡商人给的钱,不要集市上卖家多给的肉。他不忍心让朋友替自己在热闹的节日守船,便留翠翠一个人看龙舟赛,自己回到渡口替换老友,这才有了翠翠和傩送的相遇。老船夫对于功利性的实用价值越不看重,越能显示出以其为代表的边城人的淳朴忠厚之美。翠翠也继承了祖父的这一品质。

再看三个年轻人的情感纠葛。天保对翠翠的喜欢是基于实用价值的。他看上翠翠,首先因为翠翠“长得真标致,像个观音样子”,不过,相比娇妻,他更需要一个帮忙照料家务的能干媳妇。天保的感情很理性,当他求亲失败,就放下了这段感情,下桃源做事去了。这种毫不拖泥带水的果断,说明他对翠翠的喜欢并没有那么深。

相比于哥哥天保,傩送对翠翠的喜欢是没有功利心的,他当然也觉得翠翠好看,但更注重心里的感觉。他有一种“诗人性格”,要与哥哥公平竞争。他本来有机会娶团总的女儿,得到一座碾坊作为陪嫁。碾坊的实用价值远远高于渡船,当地大多数人都觉得比起渡船,傩送应当选择碾坊。其实傩送的心始终向着渡船,但哥哥的死、翠翠的不理会、家中对于亲事的压力,使他选择了离开。傩送对于爱情的追求是纯粹的,他的歌声也打动了翠翠的心。虽然在小说前半部分,翠翠出于少女的羞赧,对傩送不是生气就是躲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爱情有了自己的执着。傩送要渡河,爷爷找不到翠翠,以为她怕羞不肯露面,后来才得知翠翠出去摘笋了,但篮子里只有少量、小小的竹鞭笋和一大把虎耳草。竹鞭笋是食物,虎耳草承载着爱情,这个情节说明翠翠的情感选择。

小说结尾,翠翠守着渡船,痴痴地等待傩送归来。她不知道傩送何时回来,即使他回来了,也未必会与自己在一起。种种可能,翠翠不是没有想过,她只是顺着自己的心等下去。这种漫长而徒劳的等待,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却产生极强的美感。

真与美的错位

文学与科学不同,有时候过于强调认识价值,会破坏事物的美感。要注意的是,文学作品并非摒弃真实,而是相比于事物的本质,作家更重视描摹展现附着于事物之上的情感,有时甚至出现真与美的错位。正是这种错位,赋予了作品审美价值。

比如,对于自己的情感,翠翠一直隐藏、逃避,这是不真。祖父说起认识天保的那个端午节,翠翠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记不得是假,认识傩送的那个端午节影响更深是真。在祖父唱歌的时候翠翠问“爷爷,你的船在青浪滩吗”;爷爷的船在青浪滩是假,傩送在青浪滩是真。翠翠文中多次借狗“骂”傩送,表面上看骂狗是真,骂傩送是假;实际上骂狗是假,嗔怪傩送是真。话越不真,情越美,姑娘家曲折委婉的心思,在心口错位、真真假假之间展露无遗。此外,似真实假的表达含有一种含蓄之美,这比翠翠直接对爷爷说“我不喜欢天保,我喜欢的是傩送”更委婉,也更符合人物性格,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

《边城》中真与美的错位还体现在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上。小说大部分内容使用的是白描写法,在傩送唱歌的情节则用了虚写。作者没有直接写傩送的歌声如何美妙,而是写睡梦中的翠翠“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梦中的翠翠跟着歌声飞到各处,最后摘到了平时摘不到的虎耳草。梦境越是虚幻,越衬托出现实中少女情窦初开的美,也凸显出傩送的歌声之美,更体现了边城的风土人情美。

以上是笔者在“真善美错位”理论烛照下,结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对《边城》的审美教学价值所作的探索,希望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参考。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3年3月29日文章《〈边城〉:一场真善美的“错位”》;作者: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第二中学/黄海云;)

2023-07-03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789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