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把你留在县城里生活?

请问您住在大城市还是小县城?

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有人口密集地区和人口稀少地区,人口稀少的地方不一定就是乡村,但人口密集的地方相对而言会比稀少地区要宜居,这是自然条件选择的结果毋庸多言。人口数量少的地方,就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县城了,因为地域面积小,而被划分为县城,是理所当然的。这么一看,好像还是自然条件影响下的进化结果。

在前三四十年,城乡差异还是很明显的,互联网还没有大规模兴起的时候就流行过一个段子:一个城里人和乡下人同时遇到车祸,城里人拿到的赔偿多,乡下人拿到的少。城里人脸上都特别有光,优越感体现在各个方面:教育资源、人际交往、就业选择、娱乐生活、物质资源、城市基建、婚嫁户口……除了家里没田没地,城里人可以说完胜乡下人。十几年前开始画风一变,针对乡下人的优惠政策不断推出,既然无法改变地理位置和硬件设施,那就给乡下人点甜头,让他们心里舒服一点也好。城里人又不乐意当城里人了,借着亲戚的名纷纷把好不容易迁到城里的户口改回去。

灯火通明的大城市

作为一个既不是真正定义上的“城里人”,也不是农村户口的县城小百姓,身份很是尴尬。如今城乡矛盾没有过去激烈了,反而乡下的发展比城市还迅速,加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工业污染,乡村的优势渐渐突显。然而城市人还是享受着各种优厚的资源,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夹在中间的县城人就头疼了,看到两个兄弟成长得那么好,自己却没什么变化,表示不服。每次在填户口一栏勾上“城镇户口”都感到心虚,自己真的是城市人吗?生活在不到50万人口的城市,算得上城里人吗?恐怕北方一个乡镇的人口也比我们少不了多少。


一线城市的居民学习和就业毫无疑问是不愁资源的,就看自身的竞争能力,能不能考上好学校和找到好工作;二三四线城市生活压力没有前者大,可也不缺资源,小日子还是过得很舒服的;村里人也不用多思考,只管发挥全身才华走向大城市准没错。那县城人呢?他们在老家有房子有人脉,生活资源虽比不上二三四线城市,可也比乡村要丰富一些。教育资源肯定是不多的,也许一个城里就两三所中学,还是初高中都包含了,大学那是不可能存在的。考大学毋庸置疑,考出城外,但大学毕业呢?是回到家乡,还是到更大的城市去?这个问题比过去要严峻,大学毕业的年轻县城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县城里,交际圈子也在县城深深扎根,里面还有不少人脉,一旦移居,意味着过去的关系网就要断层。而父辈面临这个问题,则要轻松一些,他们那个年代要是搬到城市里,就业机会明显增多,也许还有能力把一家人都接来城市,还能提携几个亲朋戚友一起进城。现今的年轻人要移居大城市,在饱和的劳动力市场里价值降低,自身都难以生存,更何况是拖家携口。

依山傍水的县城

县城人要犯难了,进了无亲无故的大城市,哪怕不是一线城市也难以短时间内就在城里立足。租房是一笔开销,还有往返家乡的交通费用,重新购置生活用品,熟悉一个新环境,建立新的交际圈,所有一切都要重新布局。有些城市收入并不高,物价却不低,只是工作机会比县城多一些,包容性也更强一些。即使仅靠这“一些”优势,县城人也大部分都愿意移居到城市去。剩下能力还不足以搬迁到城市的县里人,只能看着亲戚好友住在更繁华的地方,享受更便利的交通与医疗。还有一部分县里人在县城拥有大量祖传产业,无法抽身,他们开眼界的方法就是经常去旅行,累了就回到家乡生活,购物大多数依赖网购和代购。至于城市里的艺术展览、音乐会、演唱会、签售会,都似乎与他们无关了。

既然大型文化生活与此绝缘,那就给商家提供了机会。既然都不会那么频繁地观看演唱会、欣赏展览,消费渠道缩窄,余下的精力与金钱只能用来购物了。2019年8月8日,阿里妈妈发布《下沉市场洞察报告——时空脱域中的小镇青年》,通过数据技术,分析出来的图像是:县城的年轻人生活半径比城里年轻人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社交与娱乐。发表报告的前一年,天猫的整体成交额,77%品类三至六线城市的成交额增速都高于一二线城市。县城青年除了买买买,也没有别的什么好的消费途径了。由于他们的工作竞争压力不大,大多数人只要在县里安家生子,就不会再有心思给自己充电,最多在增加新的家庭成员后多做一份副业。学习需求少了,学习机构就不会考虑在这些地方开设分店,一些还是有心想要深造的年轻人只能周末跑到城市里去培训听课,或是通过网络方式学习。想要在沙龙里面对面地与仰慕的老师大咖进行交流,也很困难。

如果不想困在公司里,又没有资金经营餐饮、推拿、诊所、零售之类的传统门店,做个微商吧,货源也不好找,还是得依赖周边较大城市的批发市场。卖只有县城才有的土特产,那就一直都定格在土货零售里了。在大城市里你当的是理财培训讲师,在县城只能对着七大姑八大姨用最通俗的话语讲解怎么选股票、买基金;你当的要是设计师,在县城只好开个影楼、打印店;在传媒行业的,在县城只能在小型广告公司拉拉客户,或是在传统行业里边身负正职边义务帮店里营销朋友圈。所有高大上的理想职业,换了个地方,就降级了一大圈。


职场上无法大展身手,没法参与丰富的文化生活,也不能有更便捷的机会学习深造,网购的货物永远都只能先看图再体验,你以为县城生活只有这些缺点吗?在外出旅游时,一些大城市的人听到我是在县城生活,张嘴就问你家养鸡吗?有果树吗?有鸡犬相闻的情景吗?在他们的概念里,县城人=乡下人,是没有大马路和百货商场的,家家户户都养牲畜。我倒是觉得这样的田园生活不错,可惜享受不到城市的便利,也没资格拥有诗意闲适的田居生活。想要去乡下赏荷观星,还得开车去,不然时间晚了都没有回来的班车。想依靠旅游业带动县城经济,可惜你认为的好山好水在很多大景点IP里都能看到,县城里的又不是很具特色。建个游乐场,设施也不如城市里的齐全。县里人伸手够不到城市里的蛋糕,俯身也尝不到村里甜美的溪水,毫无存在感地活在城乡的缝隙里自得其乐。

若是一直这么岁月静好也无妨,然而热榜上多次出现“工资低物价高的城市”话题,讨论中大部分的县城都榜上有名。你在评论中会认识到很多之前没听过的城市,对生活在那里的居民而言,这只是故乡,也是性价比不高的生活区域。

“一件普通大衣街边服装店也敢卖到九百一千!”

“一斤排骨50多。”

“打印一张黑白文件一块,彩印四块,比一线城市还贵。”

“实体店一台彩电1599元,同样型号的城市里也就1399,网上才1299,不会网购的老人只能接受高价了。”

过去老年人以此为借口不肯搬迁城市的“县里出门全靠走,不用挤公交和地铁,不会买不起房”也已是过去式。县城的交通不便,可要是有急事去某个地方还是要乘坐交通工具的,没有代步工具,又打不到车的人就愁死了。宁可挤十几分钟地铁,也不愿在大热天或大冷天徒步赶去目的地。至于物价房价,有些发达省份的县城甚至超过中西部地区的三四线城市,一个工薪族想要不靠家人在县城里买房都要贷款,而且拿的是县城平均水平的工资还债。小镇的空余时间那么多,不用来旅游都浪费了,想去周边城市只能靠公路,一部分幸运地开通铁路的县城的路线也不多,通到大城市后还要接驳其他路线。国内不通铁路的县城光是河北省就超过48个。那些连铁路都没有的县城只能靠四个轮子出行了,2019年了高铁在他们眼里也是神秘高贵的存在。县里的居民也有个好处,不用在半夜被头顶上掠过的飞机噪音吵醒,住到哪里都基本没什么噪音。

如此不便的县城生活还是没能动摇老一辈想要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落叶归根的心。有过一丝不甘,正在迷茫挣扎的也许只有那些年纪不大,正需要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年人了。


很高兴与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自媒体:无物永驻,多平台同名。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81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