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电影《闪电侠》哲学杂谈-宿命论、斯多亚主义和简.奥斯汀

      相信喜欢DC漫画的朋友都了解闪电侠这个极具特色和魅力的英雄角色,也熟知其在动画电影《正义联盟:闪点悖论》 的故事情节上所表达出的绝对宿命论和与之匹配的斯多亚主义,即巴里艾伦母亲对小时候的巴里所说的:“不能改变的事情,要学会接受;能够改变的,就要勇于行动。还要有区分二者的智慧”接受你无法改变的现实,控制你能控制的,不要尝试控制你不能控制的。即使长大后被闪电选中的巴里拥有强大的神速力,超越光速后能回到过去改写未来,但它仍然不能改变必然发生的事情,有一些特定节点是不可抹除的,本体论的力量依旧凌驾于神速力之上,而神速力只能姿态性的改变必然性的形态,而不能决定其物质性走向。但我们在其中不乏看到巴里的挣扎和抵抗。

下面是剧透警告没提前看过影片的请移步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小巴里”固执地想要挽救基顿蝙蝠侠和超女,想要把握每一个细节的精准运作,追求所谓完美的幸福大结局(happy ending)这种行为在拉康理论看来是想要直接成为大他者,而这种尝试最终是徒劳的,因为“大他者不存在”,不存在一个可以无条件无限制回归的“零点层面”,让我们作为坚实的地基,不断重新启程。每一次蝙蝠侠的错误判断导致的死亡和超女被佐德将军领导的氪星战士屠杀,看似是一种偶然性(每次穿越后死亡方式都不尽相同)但依旧按照黑格尔式的重复,从偶然性走向必然的世界灭亡。我想这就是小巴里为老巴里挡刀的原因。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即巴里穿越到过去并没有想查清杀害母亲的凶手是谁,一方面电影给出的答复是,这样会导致过大的时空影响,或是DC目前不想拓展逆闪的情节,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在展现巴里的心理创伤,他无法直接面对母亲的死亡,而是想要通过超能力弥补过去的悲痛和破碎的自我,同时这个创伤也塑造了闪电侠的性格。虽然作为影娱界的工具电影(为华纳重启DC宇宙)其结尾违背了这个电影的主旨(为其父亲脱罪),并且票房惨淡,口碑暴跌,但的确为DC“赶超”漫威多元宇宙框架铺平了一些先前障碍。

      很有意思的是,哪怕是在影视娱乐行业的斗争中,我们也能看到学派对立的影子,漫威很明显更偏向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物理观——《复仇者联盟四》《蚁人3:量子狂潮》,而DC更偏向于相对论——《闪点大事件》,虽然两者都是混杂在一起,而且观众也不一定会在乎理论上的严谨性和精确性,但仍然说明了其细微的“审美差异”,这种审美差异也会影响其受众目标和风格。并且,这种不严谨性的源头看似突兀实则有迹可循,并非人们所谓的超英电影只是某种形而上学幻想,一种为了躲避现实而自我麻痹的为宅男提供的精神鸦片,而恰恰是量子物理占据了元物理(metaphysics)即形而上学的狂妄位置后所导致的文化反映。如果你直接应用量子理论在现实的话,你会得到与社会生活毫无相关、毫无意义的结论,时光倒流、平行宇宙等,无法转换为日常经验,只能成为当下流行的文化产品的素材来源。正如拉康所说,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遁入梦境,而是为了逃避梦境中过于创伤的欲望,我们遁入了庸俗妥协的现实。

      另一个存在于超英题材的永恒话题就是自我的身份认同-身份政治

      对于蝙蝠侠来说,我们可以说戴上面具的他,更接近关于主体性的真相,而布鲁斯韦恩只是他在人间的cover-up,一个幌子,这个玩世不恭的亿万富翁公子的形象才是他的面具。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一个传统小说——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你可能读到过这个经典名场面,讲的是一群上层阶级的情侣不好意思直接表达爱意于是他们决定带上面具演话剧来通过角色之口表达在平日琐屑生活中难以言说的爱意好似通过戴上面具他们竭下了虚伪的面孔(社会地位、阶级属性等符号效益)这也是一个非常尼采式的行动“真相就是我们带上的面具” 但对于巴里来说,我们可以说闪电侠的形象-正如扎导剪版正义联盟中的台词:“精英中的精英”-很大程度上是他为了迎合因他母亲的谋杀而含冤入狱的父亲的期望,且为他母亲的死-世间的悲剧力挽狂澜的情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闪电侠在时间线上疲于奔命,为了挽救幸福而做出牺牲,哪怕是一生的精力(黑闪的意义)。这也是闪电侠的核心-速度,快过一切悲剧,创造未来,创造过去,创造奇迹,一切取决于现在。

      我知道以上内容很像是我凌乱观点的随意堆砌,但正如概念化即主体性的自我局限一样,我更愿意将思考中的不一致性和断裂性直接展现出来,而没有选择工工整整且一丝不苟的写作风格,希望读者能谅解。如果你读完后有什么新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一吐为快。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830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