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鲞
《红楼梦》是一部年代大戏。
这场戏的人物角色是康熙年代的,但是社会环境却是乾隆年间的。这俩皇帝都很能活,都创造了所谓的盛世,但是还有本质区别。康熙时代战乱灾难多,人口密集度轻。乾隆时代,人口暴增,社会相对稳定。
根据人物经历,特别是里面最敢说实话的焦大的话说,贾宝玉的爷爷也就是贾母的老公是跟着皇帝出生入死混出来的。这是和康熙除鳌拜相关的事情。这样算来,贾家宁荣两府人物是康熙后期或者雍正年间的人。后来也有很多红学大家仔细考证过。只不过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候,已经中年,到了乾隆时代。他记得人物经历,却更熟悉自己的社会环境。
于是,他就给后世呈现了一副完整的乾隆盛世的社会横截面。
三百年前,我们的祖先过得是什么日子?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怎么样的?他们吃什么、怎么吃?他们有什么生活压力,又怎样的精气神?他们理想是什么?又是怎样为此奋斗的?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爱恨情仇,他们又是怎样痛并快乐着?
一切的一切,都能从《红楼梦》中找到答案。《百年孤独》只写了一个家庭的沉浮,就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红楼梦》比起来,只能算个零头。《清明上河图》为后人展示了北宋东京汴梁一个瞬间全景,就让人震撼了。《红楼梦》却详细描述了乾隆时代十多年的整个社会动态。事无巨细,上至皇室,下至乞儿流民,全方位覆盖。
有忠贞有背叛,有大雅有低俗,有正义有罪恶,有爱有恨,有兴有衰。人类社会拥有的社会元素,《红楼梦》里都有。
《西游记》读一遍分好坏;《三国演义》读两遍就能辩忠奸;《水浒传》读三遍才能看清楚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宋江是个真小人。但是《红楼梦》不读上五遍,是很难看出来慈眉善目的贾母是个最坏的大坏蛋。
这就是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
我读了多少遍呢?还真不记不清楚了。但是我能读出来贾母的真面目,还是有点小得意。
得意归得意,我也被《红楼梦》坑的不轻。
刘姥姥进大观园吃了一道名菜叫茄鲞,这个字不是鳖,读音xiǎng。听起来很好吃。仔细看了王熙凤的介绍,也不是很难做。我就决定做做看。
红烧茄子是鲁菜里面比较经典的一道菜。唯一的麻烦就是茄子要过油。这可是技术活。我是浪费了N斤花生油和M只茄子,才能勉强能把茄子炸的差不多。以前过油时候,茄子总是留油太多,烧起来太腻。我长成大胖子,估计就是从学做红烧茄子那时候开始的。
有了这个基本功,这个茄鲞就成了一半。把茄子去皮切丁后,用鸡油炸。简单!
然后,把一块鸡胸肉切丁,再把香菇切丁。没有冬笋就没放,放了点杏仁和炸花生米。用母鸡汤小心慢火煨了半个多小时。闻起来,味道还行。
放冰箱冷藏凉下来后。控干水分,放了点盐。然后一狠心放了好多香油,把这些都用香油浸起来。没用坛子,而是用一个罐头瓶子,里里外外用保鲜膜裹成木乃伊。放上一个星期再吃。
一星期后,期待满满拿出来。打开保鲜膜,还没拿筷子呢,直接连瓶子一起扔了。臭了!
为了学这菜,我专门买了只老母鸡。熬母鸡汤用了三四个小时。分割鸡油,留鸡胸肉,炸茄丁,炸花生米。还有那么多香油。那么用心,结果臭了!太不心甘了。一定是我哪里去问题了。
第二次严格按照红楼梦菜谱来。还专门买了笋干。结果放到第四天就变味了。又搭上一只老母鸡。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一同事父亲是酱菜厂的技工。他们生产一种特产叫临沂八宝豆豉。偶然一次机会和老爷子一起吃饭。说起来这个茄鲞。老爷子哈哈一笑。说鲜茄子被油炸了,还有鸡丁,神仙也放不住呀。得先把茄子晾干,才能用香油浸。我们的八宝豆豉,茄干是主要原料。哪能先过油呀,这人做没做过饭!
还专门找来一袋临沂八宝豆豉,对比茄鲞,果真形状差不多。
曹雪芹人生两个阶段。年少时候生活在富贵之家,是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公子哥;家道败落后,吃了上顿没了下顿。虽然也开了饭馆,来吃饭的不是比他还穷的落魄书生,就是来蹭开水的农丁,谁吃得起鸡肉呀。
这道所谓的茄鲞是他想象出来的,根本没人做出来过。却写进《红楼梦》,过上二百多年后,专门来坑我的老母鸡。
可恶至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