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百万英镑
郑重声明:本文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著名的小说家和演说家。在我看来,马克•吐温是一位很励志的人。他的一生中虽然遭遇到了诸多挫折与磨难,但是他从不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相反,马克•吐温用自己手中的笔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以文感人,以文化人。
小时候写作文,时常用到马克•吐温《宽容之心》里写的一句话:“你一脚踩扁了紫罗兰,而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读罢,发现作者这句话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类似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以德报怨”。每当我遇到一些烦心事时,我都会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再告诉自己凡事都要往它好的方面去想,久而久之,我也没有以前那么浮躁了。
除此之外,我读高三时,我的英语老师在一节晚自习给我们放了《百万英镑》英文版的电影,看了大约两个半小时。到现在我对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主旨大意都有很深的印象。后来觉得光从电影里看只是停留在表面,体味不出文字的深刻内涵。于是我索性买了《百万英镑》这本书,每逢放假休息,便会翻上几页,原本那么厚的名著也慢慢地被我品读完了。
渐渐地我明白了电影和书籍是有区别的,电影反映的仅仅是事物的表面外象,而书籍反映的却是底蕴内涵。书籍中的文字之美,美在它能够治愈心灵,弥补精神的空缺。文字它是精神家园,灵魂栖息之所,也是人世间最美的一块净土。欣赏文字和写文字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可以把一辈子活成别人的两辈子,一个是现实世界,另一个则是精神世界。
《百万英镑》大致讲的是美国一个穷困潦倒的办事员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伦敦的两个富翁兄弟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英镑借予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后的结局。结果一个月以后,亨利不利没有饿死,反倒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富翁,并且最终俘获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抱得美人归。
在这部中篇小说中,把上流社会人物对亨利•亚当斯的各种不屑与嘲讽刻画的淋漓尽致,反映出了美国社会那种攀高踩低的丑恶嘴脸。尤其是那段饭店老板和员工在得知亨利•亚当斯是富翁时,他们各种阿谀奉承,献媚讨好,跟他们之前对亨利•亚当斯的冷漠,不屑与嘲讽形成鲜明反差,讽刺了当时美国社会风靡的拜金主义思潮。
这部小说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采用对比的手法,上流社会与底层社会进行比较,阐释了一个道理,即使渺小如萤火,依旧能在黑暗中发出耀眼之光。周国平曾在书中写道“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在物质的贫富,社会方面的境遇。是内在的素质和层次,把人分出了伟大与渺小,优秀与平庸”。
再联系现实,前不久发生的北极鲶鱼坑爷事件,钟淑卉炫富,称自家存款九位数,更令人发指的是她称国人为“低贱老鼠”“底层社畜”“只配喝泔水”等不堪入目的词汇,让人不惊又是《百万英镑》的一个翻版,她对上层人物则是一味顶礼膜拜,而对底层人物则是百般践踏,这何尝不是《百万英镑》中上流社会的那种人格扭曲呢。
特别喜欢《皮囊》中写的那句话“真正能给你撑腰的是丰富的知识储备,足够的经济基础,持续的情绪稳定,可控的生活节奏和那个打不败的自己”。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今后的读书中争做下一个马克•吐温,“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努力过好每天,做生活的强者。
书读得越多,眼界越宽,而所得也越多。我读书很杂,经史子集、诸子百家、诗词歌赋都喜欢翻翻读读。读书,以我为主,学习古文,但不迷信古人。读,是吸取营养往肚子里添东西,含英咀华,其乐无穷。
四月阳光明媚,闲来无事,捧一本书,携一位友,看窗外云卷云舒,听院外鸟声花落,何尝不是一种惬意。
“笔杆之下有责任,文人是社会的良心”。在4.23全民读书日,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读好书,写好文,交好友。书香致远,墨卷至恒。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878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