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牧山水赏评

                  前言

文/曹真

      对一位艺术家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出生在大师林立的时代。等你夯实基础想要自立门户的时候,猛然发现所有的路都被别人走完了,自己压根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罗牧就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他出生时,董其昌67岁,陈继儒64岁,王时敏30岁……“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想想象一下,罗牧要是朗读起列御寇的《愚公移山》,该是一种何等绝望的心情!初读罗牧,总感觉他在中国山水画领域的创新成果不够丰富。可是一旦将罗牧画作中体现出来的“删繁就简”“高古峻拔”的新貌放在松江画风一统天下的明末清初画坛,我们就会立即感觉到罗牧的份量,更不用说他对八大山人的启发意义了。“书画门庭各有行,画须生外熟方臻。至今源委西江派,犹说饭牛第一人。”李廷鈺的这几句诗,准确体现出罗牧熟后求生的创造精神。细读各大博物馆珍藏的罗牧经典作品,我们不难发现。相对于松江画派的流畅秀润,罗牧作品平添了几分荒疏生涩,他有意识地减少了皴染,喜以阔笔写山石、重笔画树干,特别注重画面的“勾勒”感。这让我们想起孙过庭关于书法的论述:“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亦犹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弥劲;花叶鲜茂,与云日而相晖。”可见,罗牧在画面中突出“勾勒感”,也是为了提醒后学,作画“务存骨气”。罗牧被誉为“江西派”山水画祖的说法,始见于清代张庚的《国朝画征录》:“罗牧,字饭牛,宁都人,侨居南昌。工山水,笔墨意在董黄之间……墨气滃然,诚为妙品。江淮间亦祖之者,世所称江西派是也。”宁都王德敏先生与罗牧的族裔罗荣先生,对罗牧的作品和文字资料进行重新梳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石之上,鈎沉探微,独辟蹊径,撰写了《中国山水画“江西派”祖师一罗牧》一书。本书立足当代中国画创新发展的新视角,对罗牧的成长历程和创作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罗牧简介;罗牧祖家怀德乡钓峰黄潭村,清初著名画家。清乾隆六年《宁都县志·方伎》载:“罗牧,字饭牛。工书画,海内争购其笔墨真迹或不可得。大中丞宋公荦尝以其画呈上御览,旌‘逸品’二字。”清道光四年《宁都直隶州志·方伎》载:“罗牧,字饭牛。工书画山水,在北苑子久,之间,为西江大家。尝呈御览,旌逸品。寓居南昌,中丞牧仲宋公荦作《二牧说》赠之。得冠石林确斋岕茶法,亦善制茶。中丞郎公廷极为诗记其事。牧亦能诗。年八十余,海内争购其笔墨真迹,多不可得。”罗牧被誉为“江西派”山水画祖的说法,见诸清·张庚《国朝画征录》:“罗牧,字钣牛,宁都人,侨居南昌。工山水,笔墨意在董黄之间。《西江志》云:‘得笔法于魏石床’。林壑森秀,墨气滃然,诚为妙品。江淮间亦有祖之者,世所称江西派是也。牧敦古道,重友谊,与徐徵君榆溪世溥善,徵君赠诗云:‘彩笔常悬梦里思,十年古道见须眉。云山本是无常主,更写云山卖与谁?’巡抚宋荦牧仲高其人,作《二牧说》赠之。牧能诗善饮,楷法亦工,又善制茶,卒年八十余。”

文/王德敏

目录

1.《秋溪山舍图卷》

2《山居闲读图》

3.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

4.《寒林幽居图》

5.清代罗牧山水十二条屏

6.仿罗牧《秋林叠嶂》

7.《溪水山幽居图》

8.《仿大痴山水图》

9,《独树老夫家图》

1 0、《溪山雨后图》

11、《云山图》册页

  1、《秋溪山舍图卷》

纸本水墨,32.7 x665.5厘米原作为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罗牧的绘画活动,主要在顺治、康熙二朝。他早年师从魏书学习画技,后又自学继承名画家黄公望、董其昌的画法,所画笔意空灵,林壑森秀,墨气翁然,独具风格。

    宁都是罗牧故里,宁都王德敏从事罗牧书画作作品研究多年,王德敏除了研究罗牧生平交往,对于罗牧的山水画风及诗文也是心随手摹,此秋溪山舍图卷为王德敏2 023年夏所作,长卷长近七米,分山水与诗文两部分,山水仿罗牧笔意,原作为时罗牧四十岁左右作的山水,湖光秋影,山色帆影,意境悠远,墨气翁然,为罗牧最俱代表性的作品,王德敏山水初学四王王时敏后师法董其昌、八大山人、罗牧,在墨法上以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效果表现山水的恢宏气势,笔法上发挥书法的书写效果,以书入画。山水画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题跋部分书上了罗牧的詩句以及友人赠与罗牧的诗句,诗书画合壁,是王德敏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罗牧原作《秋溪山舍图卷》 纸本水墨,32.7 x665.5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罗牧的绘画活动,主要在顺治、康熙二朝。他早年师从魏书学习画技,后又自学继承名画家黄公望、董其昌的画法,所画笔意空灵,林壑森秀,墨气翁然,独具风格。

罗牧画的花卉、人物、山水 画造诣很高。据后来专家论定,他的山水画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擦笔皱,纤细严谨;二是笔致粗犷、墨色鲜明;三是具有烟雨迷蒙的"米氏云山"风格。因此为行家所赞颂。尽管罗牧其时绘画造诣很高,对艺术态度严谨,同时也通晓诗文,但他一生为人谦虚,并不因此而傲傲然。他因家道贫寒,有时也绘制一些屏画出售,以补生活之用,所以他的画作流传甚广

2、《山居闲读图》赏析

扁舟一叶水云宽,英落西风气渐寒。清夏无穷天意厚,莫教遗失钓鱼竿。

这首诗罗牧写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更多的是诗与远方,特别是提醒自己"莫教遗失钓鱼竿,"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饭牛永远是个隐士,有着中国最传统的文人风骨,也就是说"渔隐"是中国文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罗牧诗书画竞相辉映,《山居闲读图》比较客观的表现了画中的诗意,画面中近处一隐士闲居读易,画中的隐士正是饭牛自况,秋风萧索,树石静立,寒气逼人,中处凉亭与山舍错落有致,远处一归舟水云共天,展现了文人雅士追求自由适闲之意境,罗牧的山水画师法董其昌,倪瓒,在构图及上能更多让人看到倪云林的湖光秋色的影子,山石树木以书入画,气韵生动,是文人画写意传神的精彩演绎,整幅作品意境悠远,回味无穷。

《山居闲读图》的书法是罗牧一贯的董其昌的笔法,用笔起承转折自然生动,顾盼生姿,趣味盎然,诗书画融为一体,体现了画家的独特的隐逸思想。罗牧《山居闲读》约,空间布局合理,是罗牧表现湖光山色图的精品之作,此原作现为赣州上犹陈总收藏。

罗牧《溪挢幽居图》纸本。规格160 X 9 0

立轴 1695 年乙亥 74 岁作 款识:牧行者画于东湖客舍

背景:1 6 9 5年,罗牧居于南昌蓼洲(东湖),此间八大山人也回南昌,以罗牧关系密切,筑悟歌草堂与朋友一起唱和作画,江西巡抚宋荦已经调任江苏巡抚,17 02年,在宋荦的支持下,由罗牧组成东湖诗画会。

    此件作品应为罗牧描写东湖的写生之作。罗牧作此图时的山水风格已经非常成熟,已达最好状态,在董其昌,黄公望用笔的基础上,墨法加以龚贤的积墨法,画面林壑森秀,墨气滃然,图中亭桥溪流,荒木寒林,名士高隐,一派平和简静的隐逸生活意境,在构图上打破传统,中间二棵树木交相呼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罗牧此图的技法已经纯熟的随心所欲,坡石用披麻皴,浓墨点苔。树多干直勾,少皴,亦不多染,画叶或以 水墨渍点,或勾、或圈、或鹿枝、蟹爪、或夹叶,随意而见严谨,变化多端中见 统一,其自然流利,浓淡皆施,多显水墨滋润的效果,意境荒寒空寂。此图是罗牧是写寒林秋水的扛鼎之作,中国文人画中的平和简静,气象悠远之境,在罗牧笔下已栩栩如生。

罗牧以其深广的人脉、稳健的艺术创作和高妙的美学趣味获得皇帝的赞赏。其画作被康熙旌为"逸品",罗牧是江西艺术史上最具清醒画派意识、也是最具画坛领袖气质的艺术家。这正是罗牧的意义,他不仅以自己杰出的书画成就,为清初绘画史贡献一抹辉煌,更以自己的艺术活动,为江西老表挣得一份历史的荣光。

3、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

为江西画派始祖罗牧8 4岁时所作的山水条幅,此前罗牧己成立东湖诗画会成为创始人,83岁从南昌回到宁都,偶事笔耕,此画为罗牧在吸收黄公望,黄其昌,沈周等人山水画技法的基础上,一贯坚持自己的山水特色,画中描绘雨后翠微山水一角,值得一题的是此画是罗牧少见的设色山水。

4、《寒林幽居图》

108 x 4 0。纸本。款识。康熙三十五年云庵牧竹者罗牧,此原作原流入日本,九十年代后期,南昌藏家李衍能于东京拍卖会上拍回,现为陈定云收藏,

罗牧创作《寒林幽居图》时已经8 5岁,此时他已功成名就,回到宁都已经三年了,值得我们注意的,罗牧晚年的作品,年龄越大越精彩,这也是罗牧的艺术人生经历过大多,先清兵入关,明亡,國恨家仇对罗牧来说虽是影响不大,但从林时益,魏禧,八大身上,罗牧看到了世间的冷漠,从而有了隐逸山林,专心艺事的思想,八大的白眼,林时益的农耕茶事,魏书的狂醉急书,给了罗牧太多的感怀与思考,所以罗牧的画面要么是渔桥溪水,要么是老树逢春,要么是寒林荒岭,秋江幽居,一派文人画的寄情于山水的隐逸世界,给人于遐想,他不断重复自我,或冷漠孤傲,或生拙俊俏,或曲折俏拨,体现出作者兀然不屈的精神世界及生命感悟,罗牧的山水画继承了董其昌的明净苍郁,八大的空灵寄变,徐渭的言简意赅之长,山石及树枝用淡雅墨色写出,画面净洁郁茫,空淡悠远。罗牧《寒林幽居图》完成后二年,一代宗师终于走完了他的艺术人生。他的名字也永远留在了中国美术史上。江西也因为有罗牧与八大山人,而名闻遐迩。

清代罗牧山水十二条屏

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 1706 年) 罗牧8 5岁作品,

纵 183、横 52 厘米

现江西省博物馆藏

纸本。一组共十二条,六条墨色,六条淡彩。十二条屏的景色布局统一又略有差异,整个画面呈现出空间深邃感,近、中、远景层层递进,瀑布飞溅,树木掩映,江舟小桥,人物点缀其中,无一处不精妙。六条墨色画笔意粗犷,墨色鲜明,米氏云山风格突出,山川用点笔反复渲染,由淡转浓。六条小着色,多用兰青、赭石浅浅晕染,或用赭石略勾树石,笔墨圆润浑成,似吸收董其昌、龚贤之笔法。十二条屏组合在一起使人看后胸怀顿觉宽阔,能想象到江南山水意境,是典型的文人画山水。其中一幅题款为“丙戌冬八十五叟罗牧画于种云草堂”,钤“罗牧私印”和“饭牛”两枚白文方印。这组条屏是罗牧晚年的作品,亦是他的画作精品。

6、仿罗牧《秋林叠嶂》图赏析

图为癸卯夏月作,作品尺寸:180 X 50,仿古麻宣纸作

落款:画出林栖者,秋声听独闲,不因穷远壑,那识面前山。罗牧笔意,德敏写。

印识:王德敏。 烟云供养。

罗牧的山景色布局统一又略有差异,整个画面呈现出空间深邃感,近、中、远景层层递进,瀑布飞溅,树木掩映,无一处不精妙。墨色画笔意粗犷,墨色鲜明,云山风格突出,山川用点笔反复渲染,由淡转浓。画面小着色,多用兰青、赭石浅浅晕染,或用赭石略勾树石,笔墨圆润浑成,似吸收董其昌、龚贤之笔法。组合在一起使人看后胸怀顿觉宽阔,能想象到江南山水意境,是典型的文人画山水,钤“罗牧私印”和“饭牛”两枚白文方印。这组条屏是罗牧晚年的作品,亦是他的画作精品。此条屏是罗牧的代表作品,亦是江西画派的代表之作,气势磅礴,笔墨老到,丘壑混成,不可多得。画中既有秀润之笔,又有苍浑沉静之意,展现了一派岚气清润、气韵生动的景象,具有鲜明的绘画特点。罗牧的淡彩作品颇为少见,尤为珍贵。

罗牧(1622-1708年),字饭牛,号云庵、牧行者、竹溪,江西省宁都县人,系出龙门豫章罗氏一脉。作品署名以“牧行者”最为常见,亦常直署“饭牛”,表达寒士怀才、渴望达人知遇的情愫。罗牧出身低微,师从“易堂九子”中的林时易,以及魏书,后宗法董源、黄公望。他学前人,师古能化,继承传统,自出新意,取法自然,在“四王”之外别创一格。其画“林壑森秀,墨气滃然”,展现了一派平淡天真、岚气清润、气韵生动的景象。晚年寓居南昌与时任江西巡抚的宋荦交好,加之尊崇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以及“敦古道,重友谊”的性格,最终得以“江淮见多有祖之”。被“扬州八怪”誉为“一代画宗”、“江西画派英才”。罗牧的画作曾被康熙皇帝鉴赏,旌为“逸品”。

绘画风格

罗牧花卉、人物、山水皆善,最为突出的是山水画。其山水画主要体现出三种艺术风格:第一种是烟雨迷濛的“米家山水”的风格,如《溪山烟霭图》;第二种风格是用擦笔皴,用水不多,画面显得严谨而纤细,如《溪山垂钓图》;第三种则是林壑森秀,墨气滃然,如《山水十二条屏》。这种风格是罗牧晚年成熟期风格。林壑森秀指的是构图及章法:林有沟壑起伏之分,树有阴阳变化的秀美。墨气滃然指的便是笔墨设色的效果:墨的气韵,是通过饱含着水的渲染来体现。这种风格最能体现罗牧独特的艺术个性,也正是这种风格让他成为“江西第一人”

罗牧是清初江西画坛最成功的画家之一,被誉为“江西派”开派画家,“至今源委江西派,犹说饭牛第一人”。“金陵八家”之首龚贤亦推崇罗牧,谓其“名满西江”。罗牧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他打破了清初早期摹古一统天下的绘画局面。他的作品摆脱了崇古压抑、沉闷,用明快简洁的平淡天真,岚气清润的风格代替了狂草滥题,其作品“林壑森秀,墨气滃然”的绘画风格,是典型的“气韵生动”的南宗山水一路。

所谓清初的“江西派”画派,是以罗牧在南昌倡导的“东湖诗画会”而名扬海内外并得以“江西”冠名的。江西画派,又称“西江派”,为中国明末清初画坛流派之一。由于它是画家因地域性的集聚而形成的画派,成员庞杂,画风多样。除罗牧外,有艺术风格独树一帜的前明王孙遗民八大山人和其侄儿朱容重,书风酷似黄庭坚的徐煌,工董其昌书法的熊秉哲、彭士谟,以及李仍、蔡秉质、涂岫、闵应铨、齐鑑、吴雯炯等人。名称最早见于张庚的《国朝画征录》。当时的清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怀柔政策,从而使得文化、艺术等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昌明。加之清初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先后有华亭、松江、新安、姑苏、江西、娄东、虞山、镇江诸派皆盛于一时。然而,“江西派”作为一个画家群体,其特征相较其他流派更为模糊,内涵和外延更为宽泛。

在“江西派”中,如果说,罗牧是清初在全国特别是江淮地区第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江西画家,那么八大山人则是来自江西的另一位“名满天下”的艺术家。同为江西人的罗牧(字竹溪)与朱耷(号个山),一溪一山,二人的友谊好比墨中山水一般不可互缺,构成了江西画坛的别样新风。八大山人为明朝宁王朱权后裔,本名朱耷,号八大山人。其画风干练简洁、酣畅豪迈,一反明清画坛古板拘谨之势,开后世大写意的先河。两者的不同在于,罗牧没有八大山人一样刻骨的国仇家恨,其画面、笔墨、情绪显得更静寂更冷漠。八大山人以泪水发之毫端,线条圆劲,绞转多变。而罗牧出身平民阶层,使其山水画的线条很静,没有线与线的交织,刚与柔的比较,线与块的参差,也没有线条的缓急、碰撞,画面上仅有水墨滃郁的线条

临摹也是创作,因为山水临摹首先要晓得原作的构图与用笔的出处与特点,加上画家的思想和历史背景,然后是临作中也要知道自己所想得到的东西,比如墨色淡然,书法的骨法用笔,更重要的还是有自己的艺术表现语言,让人感觉既有原作的纯厚气息,又有自己的清新淡雅风格。感觉我此作的用笔为一大特色,山石点线纯以中锋用笔,显得高古沉静,较为再现了罗牧山水的精华部分。另外临作在墨色上力求自然明快,在处理上以传统水墨效果,树木浓淡相宜,山舍间点染构勒,意境悠远,令人遐想无限。

7、罗牧《溪山幽居图》

水墨纸本立轴 一件 尺寸( CM ):180×69

      南宗流派颇多,在画史中细分有娄东派、新安派、江西派、华亭派、姑苏派、松江派等,罗牧即江西画派鼻祖。据《江西志》记载:“得笔法于魏石床。林壑森秀,墨气滃然,诚为妙品。江淮间要有祖之者,世所称江西派是也。牧敦古道,重友谊。”张庚著《国朝画征录》则言罗牧“笔墨意在董、黄之间。”罗牧绘画用墨颇具特点,所呈现的“滃然”之气,与其爽朗之性格不无关联,亦如此,罗牧的人生与文人心高而常限于孤寂的人生状态大不相同。罗牧交友甚广,江西巡抚宋荦曾作《二牧说》赠之,极力赞赏罗牧处世之道。罗牧不单与清初四王、浑寿平、金陵八家中的龚贤等多有交往,也有史料考,罗牧在南昌主要居于赣江旁廖州与东湖,东湖因而成为文人雅集聚集之地,“东湖书画会”的成立,甚至让罗牧与性格怪异的八大山人朱耷亦彼此笃信深交。广泛的交友圈奠定了罗牧作为当时江西画派创始人的影响力,如李廷钰于《秋林高士图》题跋中所言:“书画门庭各有行,画须生外熟方臻。至今源委江西派,犹说饭牛第一人。”由罗牧的性格所决定的绘画风格,与董其昌之淡远、“四王”之严谨已相去甚远,他以刚健之笔力、浓重之墨染所呈现的不再是对超然纯真之向往,而是立身当下之气魄。《溪山幽居图》落款“八十五叟秋,牧画。”《江西志》载:“牧能诗善饮,楷法亦工,又善制茶,卒年八十余”。

现代艺术观念的成就在于,它赋予了艺术以自由的精神内核,它让艺术与经验世界剥离,从而作为一片自律的领地而享有一套独立的评价标准。

这幅山水画同样是罗牧八十五岁时的作品,作品把罗牧山水画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林壑森秀,墨气滃然,湖光山色一派平和简静的境地。在技法表现上,在黄公望董其昌的基础上,加入龚半千,沈周的墨法,层次分明,蒼润秀雅。给人以无尽的享受。

《溪山幽居图》,依靠对象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笔法,善用正锋和侧锋,巧拙互参,随笔转折,挥洒自如,一笔一画,一气呵成。笔力雄浑,墨色沉静,浓淡疏密,干湿交错施之,与布局浑然一体。笔墨简练秀润,意境却萧疏淡泊,却给人秋日寂寥之气。并于山脚绘枯木屋舍影,旁溪水潺潺,令人心旷神怡。现存罗牧的山水作品主要有三种风格:第一种是“米家山水”风格,烟雨朦胧,在早期作品中较为常见;第二种是以擦笔皴为主,用水不多,画面显得严谨而纤细;第三种风格式形成于1680年左右,罗牧数度北游江浙饱游之余,广有结交,也因此改变了泛的绘画风格。画山、坡、石,用笔圆润浑成,似多吸取董其昌、龚贤的笔法,笔势浑厚,浑然天成。而它的墨色变化秀润欲滴,清幽中透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纵观罗牧作品,其山水多以不设彩的墨笔渲染为主。在构图上运用三远法中的平远、高远两种手法,使画面呈现出一种顿挫趣味的虚实相生的画面。笔墨上没骨点染之间,处处透着湿润的景致,不管是树林或草木,转折顿挫中正锋与侧锋并用,却又饱含润泽之感;而在山石笔法中,多用近于折带的皴法和略显坚硬、笔直的线条,再加上斧劈皴和披麻皴,二者兼用之,山头土石相间,多作礬头,其泉涧叠流,云烟浮动,与苍松交映,杂林参差,为典型的江南山水风貌。

8、罗牧《仿大痴山水图》赏析

罗牧(1622-1705)字饭牛,号云庵、牧行者、竹溪。江西省宁都县钓峰人。工书画,得魏书 (石床)传授,又继承黄公望、董其昌画法。其画笔意空灵,林壑森秀,被誉为 "江西派英才"。当时江淮间画家,多受其影响。

《山水图》,立轴,纸本,墨笔,纵212厘米,横113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为罗牧1 6 9 6年(丙子)7 5岁之作。罗牧的山水常见有"董巨笔意山水'."仿黄公望笔意"从这些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出,罗牧的山水画创作一直贯穿于从董源,董其昌,黄公望等南派山水文人画这条脉络,到了中晚年六十岁以后,开始有了龚贤的森然墨气、沈周的厚重华滋、倪瓒的意境悠远的风格,此幅山水为罗牧巨作,画风取法黄大痴(黄公望),画面高峰突起,群峰衬托,泉涧叠流,云烟浮动,苍松相映,杂林参差,构图平稳,意境清新。笔法以书入画,流畅沉着,墨气滃然。山水之气在灵动而自然,给人以可居可赏可

1702年罗牧与八大山人等人组成东湖诗画会。罗牧为画会发起人,八大山人为核心成员。从此中国美术史上有了"江西画派"这一称号。

9,罗牧<<独树老夫家图》欣赏

  元代赵孟頫及四大家的出现,让文人画彪炳史册。清初罗牧山水画的溶入庄子的大道至简这一思想.使文人画更上一个台阶。到了清初,我们从罗牧晚年的画作中可以看到,他的山水画几乎都是冬山秋水的特点。笔意空灵,林壑森秀,墨气翁然,独具风格。他画的花卉、人物、山水画造诣很高。因此为康熙皇帝所赞颂。

从罗牧传世的作品中,有大部份画作是怪石槁木图,在整个画面中只有一颗枯树,旁边有几笔竹叶怪石,用笔粗犷简逸,用草书笔法写意而成。罗牧的槁木枯树也是受庄子、苏轼、赵子昂的文人画风印象最深,体现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与傲岸,也是作者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回来做自己,活出生命最高的意向.这种意向就是荘子创作的齐物论的"形如槁木",如同苏轼,赵子昂这些人在生命最艰难的时候如何让自己活出生命的傲骨,这也是文人绘画当中一种很高的信仰。从罗牧的山水中我们可以看出罗牧对"形如槁木"的理解有他独特的感受,罗牧画作中体现出来的“删繁就简”“高古峻拔”的新貌放在松江画风一统天下的明末清初画坛,我们就会立即感觉到罗牧的份量,更不用说他对八大山人的启发意义了(曹卫民语)。罗牧的山水画从中年到老年,始终坚持以自我为特色,坚持传统文人画的傲岸风骨.孤独求败,并且影响了一大批画家包括八大山人,所以他才能成为江西画派的开派领袖。总之,从唐代王维以诗书画开创中国传统文人画以来、宋元明清的代表性文人画家都是尊循庄子的这一思想.回归自我,努力创作出有生命价值的艺术作品.他们以一种孤独而高傲的姿态去体会庄子形如槁木的美丽.他们的生命状态虽然有时是痛苦而艰辛的.但他们的价值与意义永远是为后人所称颂的。

1 0、罗牧《溪山雨后图》赏析

溪山雨后图 立轴 1691 辛未年 70 岁作。

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罗牧七十岁,定居南昌蓼洲,以山水画为主业,身体健朗,夏五月过北兰寺作《烟江叠嶂图》等壁画。八大山人开始云游江西各地。宋荦夏五月过北兰寺,作《过北兰寺烟江叠嶂堂成漫赋五首》。宋荦又作《送罗饭牛入庐山歌》诗由此,“二牧说”扬世,此画款识有宋至题诗:山腹千叠云,树坳一尺雨。应是避世人,烟阁修花谱。" 宋至是宋荦的次子,生于1659,字山言,晚号方庵,河南商丘人,著名藏书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官翰林,授编修。著《纬萧草堂诗》《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康熙五十年(1711)官至浙江提学使。工于诗词,性嗜古,继承其父遗风,有藏书数万卷,其父藏书楼为“青纶馆”、“鱼麦堂”、“和松庵”、“西坡”等,藏书多钤有各藏书楼印记。编有《商丘宋氏西陂藏书目》。他亦有藏书楼为“纬萧草堂”,其诗文《买书》中记载:“自分生涯逐蠹鱼,畏人止合就闲居。妻孥笑我迂疏甚,元日街头先买书”。宋至同其父亲一样,与罗牧的关系很好,非常推崇罗牧,宋至在罗牧另外一幅画《烟江叠嶂图》上题诗:眼底江山真是画,堂中水石有新图(指罗饭牛画壁),分题争羡髯翁句,风调居然似大苏。诗中言道罗牧的山水江山如画,一眼尽收,堂中的笔墨新意顿出,(指罗牧米点云山的特色),大家分争题款髯翁(苏轼)句,所题款的风格居然象大苏。

宋荦宋至二父子可谓是罗牧的贵人,在罗牧8 1岁时,由宋荦支持,罗牧组成了"东湖诗画会",康熙南巡时,宋荦把罗牧的画呈与皇帝御览,被皇帝称为"逸品"。

此图画的是雨后云山,烟雨茫茫,大小村居错落在丛林之中,浓淡相间,墨色滃然,在技法上是罗牧典形的“米点云山”画法,近山远山层次分明,在米芾、董其昌的画意中加以董源 “披麻皴”法来表现烟雨迷茫的艺术意境,即有传统又有创新。

罗牧的这种"米氏云山"风格一值保持到晚年,在罗牧八十五岁所画的"十二条屏"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风格。

11、罗牧《云山图山水册》赏析

图为十二册页,作于16 8 8年,册页上有八大山人、危衡。闵应铨等题跋。该册题跋人物皆是东湖诗书画会的核心成员,也是江西当时的著名书画家,此册应是江西画派最

1,危衡(明末),字载余,南昌人 。杨宾《大瓢偶笔》中有记:“江西能书者以危载余为最,八大山人次之,闵长六应铨又次之。危见其草书本之张伯英(张芝)王大令(王献之),八大山人锋中肘悬有钟、王气,闵学圣教、兴福碑,惜乎指动。”2.闵应铨,字长六,南昌人,自号湖上散人,善书,一时碑版多出其手,士林珍之 【江西通志】杨宾曰江西能书者,以危载余衡为最,八大山人次之,闵长六应铨又次之。又曰闵学圣教兴福碑惜乎指动。【紫石泉山房集】3.罗牧(1622-1705)字饭牛,号云庵、牧行者、竹溪。江西省宁都县钓峰人。工书画,得魏书(石床)传授,又继承黄公望、董其昌画法。其画笔意空灵,林壑森秀,被誉为“江西派英才”。当时江淮间画家,多受其影响。4.朱耷(1626-约1705),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划一代宗师。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通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明中后期,经济的发展为缙绅阶层提供优闲的生活。行游自然山水所触发的偶得灵感,激起文人对游隐主题持续而专一的崇尚,继以绘写山水画与诗赋,表达自我存在。江西趋成顶尖遗明文人隐居桃源,幽栖间定义着独立于清朝统治外的中国文化。此册正是明末清初游隐一题的传奇之作,集四大遗明文人一一清初画坛宗师朱耷,江西画派开创者罗牧,江西书学之首危衡与碑学大家闵应铨一-的经典墨宝,轻颂着四人绘语书思与传藏奇遇。危衡偶得罗牧《云山图》,醉其山水间,携册怀袖中,未曾离身。又题诗于后,恳挚呈上对罗牧此作的倾心,与游隐画中的逍遥纵情:“陶令今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洒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粟里,一见平生亲。”危衡极爱四处游历,隐溪绝壑处,自然是赏玩《云山图》的称意之地。危衡书法今期罕见,往时傲视清代书坛。康熙年间碑帖鉴藏大家杨宾,曾于《大瓢偶笔》中有:“江西能书者以危载余衡为最,八大山人次之,闵长六应铨又次之。危见其草书本之张伯英王大令,八大山人虽指不甚实,而锋中肘悬有锺、王气,闵学圣教、兴福碑,惜乎指动。"危衡擅长。草书,从册页中所留题跋看,其书法墨色浓淡相宜,墨气枯润成章,疏密韵律得体和谐,虚实随性,流畅自然。题诗内容紧扣罗牧的画作,书写位置建构使得整体画面布局平衡而巧妙。危衡题跋书页则自如肆意,气韵切合罗牧山水的高闲入梦,悦神自可亲:"游山常爱极危山,越地寒地霄汉间。岂是四明尊两径,更闻方丈有高闲。此中受让端明记,来辈诗无玉局班。不学损眉溪上者,临行细律自开颜。”1643年秋月,书学大家闵应铨仰慕危衡法书,特来拜访。闵应铨,光绪《南昌县志·卷四十一·人物志十二·善行》:“字六长,南昌人。自号湖上散人。能诗工书,精绘事。广宁郎廷极见其题金山诗,识其名。未几,巡抚江西,下车甫。旬日即访之。延入署,一时碑文墨刻多出其手。”二人善书画,亦善抚琴,一见成知音,危衡竟将最看重的收藏《云山图》转赠闵应铨。月明风清佳境展册,危衡复题诗句:“石路”相师深,鱼鸟相性命。来往泛舟人,忘路之远近。癸未之秋八月,书于湖上之道板。”一年过后,闵应铨又见明月高悬,忆危衡相识,心有感慨,取出《云山图》,谨笔:“去秋结室南城边,绕门松树候青天。君爱瑶琴我好月,幽怀夜夜相周旋。自君别我故门去,多时未踏松间路。昨宵偶过旧时居,明月正独松响处。与松对之懐幽人,松阴月色纷一身。因之再访弹琴客,又是初凉秋气新。抱琴复到松月下,月光绕指松风泻。此时听者今有人,知音谁复如君者。右书一月祖师寄懐友人。”闵应铨书法,率情多姿,满篇飞动,颇有二王风采。后至慧照禅院,闵应铨于《云山图》上又题一词:“南洛师臣契,东岩王佐居。幽情遗绂冕,宸眷属樵渔。制下峒山跸恩回灞水舆。松门驻旌盖,薜幄引簪裾。石磴平黄陆,烟楼半紫虚。云霞仙路近,琴酒俗尘疏。乔木千龄外,悬泉百丈馀。崖深经炼药,穴古旧藏书。树宿抟风鸟,池潜纵壑鱼。宁知天子贵,尚忆武侯庐。”道隐之外,又见禅意。康熙二十七年,朱耷长居于南昌,与闵应铨等南昌书画家开始密切地交往。闵应铨欲将罗牧引荐给朱耷,未想朱耷一眼便沉浸《云山图》的山境,闵应铨只得割爱。朱耷挥笔题赏:“远岫近如见,千山一画里,坐来石上云,所谓壶中起。”朱耷因《云山图》继与罗牧相知,皆成江西画坛一代巨擘,此作则是中国文人因画结缘,同尚游隐情怀的见证。罗牧、闵应铨、朱耷雅集频频,引来江西众多文人雅士,一举共创“东湖诗画社”。一日桃园小聚,朱耷取出《云山图》与罗牧、闵应铨再赏,意趣浓处,不禁题诗:“西塞长空尽。南湖片月斜,溪舟人不见,卧入武陵花。”与友人泛舟,观月,赏花,叹危衡书迹神妙。朱耷书法承黄庭坚圆熟古雅,晋唐清贵融于拙朴,直见其“书法第一,画第二”的碑帖笔意。此《饭牛云山图》,山水笔出“江西画坛魁首”罗牧,危衡、闵应铨、朱耷各书诗赋题跋,集清初文人书画大成,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翻开册页,罗牧的清俊淋漓,朱耷的简洁圆厚,危衡的率性肆意与闵应铨的灵动稳健,跃出纸墨的更是文人雅事的绝佳记忆与传颂。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5905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