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上纸鸢
图片来自于网络,向摄者致谢致敬!
微风上纸鸢
作者:蓝江
知道唐代文人“刘得仁”的名字时,我已经成年了。那次读他的《访曲江胡处士》,其中几句格外入心:落日明沙岸,微风上纸鸢。静还林石下,坐读养生篇。
诗中说的纸鸢,就是风筝——落日斜晖沙岸,风筝在微风里一点一点地荡上天空,多么温馨静好的一幅图画啊。而在我的记忆深处,我们少年时放风筝的图景,却要喧闹得多。
那时普普通通的乡村人家,家里哪有多少余钱?更别说有余钱去买风筝了,孩子们想要放风筝,就得自己动手,或者央求长辈给做。
那时我们家五口人,爸爸、妈妈、我们兄妹三人,哥哥比我大三岁,我比弟弟大两岁,我们都想有自己的风筝。
所以每年的风筝时节,一家人就一起忙活起来了,主角当然是爸爸妈妈,我们几个小孩子在一边看着,打打零杂。
通常,爸爸负责找竹篾子等材料做风筝的骨架,妈妈负责裁剪柔韧性比较好的纸张,等风筝骨架扎好了,妈妈按自己的想法把纸小心地糊到风筝的骨架上。
骨架的形状有时是蜻蜓,有时是蝴蝶,当然越好看的风筝越费功夫,爸爸扎的最成功的,是一只挺大的老鹰风筝。
风筝糊好,等到一点点干透了,妈妈就拿捏着轻重,在风筝上面细细地瞄上色彩,一只只蝴蝶、蜻蜓就栩栩如生地显现在眼前了。
村里的小伙伴很少有谁家里能扎出这么好看的风筝,大多数人家都是由爸爸简简单单扎出个菱形框,或者是一个三角形,糊上花纸,下面拖着一条尾巴,能飞上天就不错了。
所以,拿着妈妈画好的栩栩如生的彩色风筝,我们兄妹三人别提有多自豪了。
放风筝要在没有阻碍的开阔的场地,最好是春天里的微风天气。
春日里阳气上升,风也往上走,小小的风托举着风筝一步一步稳稳地飘上天空,风筝可以在天空飘荡很久,放风筝的人轻松地拉拽着引线,很惬意,很有幸福感。
但是,春天也并不是时时都有那样的好天气,有时风呼啦啦地刮,甚至是忽东忽西旋转不定的风。
妈妈说,这样的风不适合放风筝,起初我们不信,兴高采烈地拿着风筝出去,本来很容易升起的风筝,不知怎么就闹起了别扭,愣头愣脑地不想飞,有时刚刚飞上半空,忽然一个跟头就扎下来。
有一次遇到一个大风天,哥哥忽然来了兴致,要去放他那只大老鹰,我也跑去看卖呆儿。只见哥哥顶着风,跑来跑去地折腾,终于让大老鹰举步维艰地升上了天空。
可是,还没高兴多久,哥哥就吃不消了,那风筝被风掠着越飞越远,哥哥拽不动它,使劲儿下蹲压着“线桄子”也拽不住。
没办法,只好趔趔趄趄一百个不情愿地跟着风筝跑,哥哥的声音都带着哭腔了,我赶紧跑回去找爸爸。爸爸跑来,好不容易才把风筝线给收回来。
那次哥哥吓得眼泪都掉下来了,哆哆嗦嗦地说:可吓死我了吓死我了,我真怕风筝把我拽天上去,要是再也回不来了,可怎么办啊?
长大之后,我就再没放过风筝了。
儿子在城市长大,他少年时的娱乐活动就是坐在电脑前打游戏,逢节假日一家人去公园散散心,风筝是离他很遥远的一种存在。
现在,倒是我十岁的小侄女不时跟我说起风筝。小侄女留在乡下读书,和她的爷爷奶奶在一起。
电视机里,每当有介绍风筝的画面,她都特别感兴趣,尤其是盛况空前的风筝节,简直就是她的节日。
漫天的风筝飞起来,那景象又美又迷人,小丫头总是无限憧憬。看着电视里的工匠们在用心地扎制着手工风筝,小侄女看得格外仔细。
她缠着爷爷给她扎风筝,爷爷现在八十多岁了,眼睛有些花,创意也大不如前了,扎出的风筝跟电视上的手工风筝简直没法比,但我的小侄女三鼔捣两鼓捣把风筝升上天,还是无比快活。
有一次,我在淘宝上瞎翻,忽然有了新发现,原来到处都有漂亮的风筝卖!我花50块钱买了两只,一只精巧的“珍珠美人鱼”,一只漂亮的“梦幻蝴蝶”。
快递很快就把它们送到了我手里。周末,我坐着绿皮火车回到乡下,把风筝往小姑娘面前一递,说:这是姑姑对你期末考试取得第一名的奖励哦!
小侄女看到漂亮的风筝,小脸儿立刻笑成了一朵花,欢呼雀跃着,马上就要到大门口的开阔处显示一下身手!
那天,微风暖洋洋地吹,美丽的梦幻蝴蝶一点一点荡上了天空,我和十二岁小姑娘的心也随着风筝在蓝天上飞。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