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历时两天的党建研学,重走长征路,感受先辈的艰辛。赣南苏区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神奇土地,为了国家富强、人民解放,革命先辈在这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孕育了跨越时空的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铸就了光照千古的丰功伟绩。
第一天早上,大家7:00集合然后上午到达寻乌,第一站是参观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
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为了纠正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某些错误观点,进一步了解中国农村的现实状况,曾经在这里开展了为期20天的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并写下了著名的《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在这两篇著作里,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观点,为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也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之一。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前身为寻乌革命历史馆,充分发挥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下午于都,了解这个小小县城的红色文化,感人故事总是让人热泪盈眶。
第二站:参观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总占地面积200亩,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红军长 征出发地旧址于都县城东门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游客中心、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等组成。仪式教学:重温入党誓词,增强党员意识。
第三站,参观于都何屋
【何屋】1934年9月中旬,毛泽东从瑞金云石山来到于都,住在何屋的东厢房。在此期间,毛泽东深入调查研究,指导赣南省的工作,并于9月20日将调查情况《关于信丰于都等地区敌人活动情况》致电周恩来,为红军战略转移提供了准确的军事情报。10月18日毛泽东离开何屋,随同中央直属机关渡过于都河,迈开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
第四站,观看大型文旅演艺项目《长征第一渡》艺术形式讲述波澜壮阔的长征故事,让我们感受长征时期的峥嵘岁,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该剧共分6个篇章:《于都河畔》《八万六千个告别》《九死一生的承诺》《万水千山的牵挂》《一生一世的守望》和《新时代的宣言》,以长征中的重大事件为节点,串联起一部恢宏壮丽的文艺史诗,讴歌了红军历尽艰险、终获胜利的奇迹。
让我最感动的是,以于都一位红军遗孀为原型的故事,16岁的英姑和长哥结婚后,第二天长哥就随红军队伍出发长征之路,告别之际,长哥让英姑等他,他一定会回来,如果有人说他牺牲了,不要相信,他一定会回来。
自从长哥走后,英姑每天都会为他编织草鞋,直到那草鞋堆成小山包一样高,直到自己从一位妙龄少女变成一位耄耋老人。可是,长哥再也没有回来过。现在这个英姑还健在,已经105岁了,等了长哥89年……
令人瞩目的是,除了专业演员,出演这部作品的还有不少当地的红军后代和群众演员。他们将在舞台上演绎祖辈、父辈的真实经历,呈现跨越时空的真情对话。肖向荣说:“他们演绎的既是国史,也是家史。”作品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句台词、每一件道具都浸润着主创团队对长征的深度思考和理解。肖向荣表示:“老区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必胜的坚定信念,对全体主创是一次难得的心灵洗礼,也是一堂最好的思政教育课。”
《长征第一渡》进行了舞台科技的新探索。该剧采用罕有的360°机械液压舞台,可翻转可升降,结合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模拟再现雪山、草地等历史场景,为观众营造沉浸式的观演体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真实再现红军长征岁月的艰苦卓绝,该剧还将大型瀑布、铁索桥等搬上舞台,最大化地丰富了舞台空间。大跨度威亚、可开合大屏等也增强了视觉张力,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冲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长征第一渡》厚植家国情怀,将普通人的命运置身于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将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亲情、爱情、友情相互交织,彰显红军战士的伟大和长征精神的不朽。这部作品让我们全面了解于都的历史和党史、国史,赓续红色血脉,值得今天我们所有人观赏、回味。
不忘初心,牢记历史,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