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三卷
这卷书的阅读,断断续续,有时候在飞机,有时候在火车;一半在冬天,一半在夏季;一是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殖民地,一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周在幽静的奥克兰小村,这周却处繁华的金陵都市,真有种在历史的时空倒错感。
本卷内容一是君士坦丁堡的建立,二是基督教的合法化。
君士坦丁有雄心大志,想建立一座能使他的名字永垂不朽的城市。于是,他下达命令,即便是距帝国最遥远的行省,总督也要立即兴办学校,指派教师,利用奖金或特权的诱惑,把大批曾受过较好教育的天才年轻人集中起来,学习从事建筑行业的相关技术。
历史学家锡德雷努斯非常感慨地说,体现伟大人物的纪念品全部都在这儿,除了没有灵魂以外,其余可说是应有尽有。但是,很明显,在这君士坦丁的城市中,在一个人的思想受到政治和宗教双重奴役的衰落时期的帝国中,我们绝不可能找到荷马或德谟斯提尼的灵魂。
征服意大利约五个月以后,罗马皇帝颁布了著名的《米兰诏书》(公元313年3月),庄严而明确地宣示他的旨意,恢复正统基督教会的和平。
等到东部的暴君过世后,《米兰诏书》就成了罗马世界的基本法。基督徒被不公正剥夺的公民权利及信仰权利,在两位英明的皇帝手里全部得到恢复。法条明文规定,凡被没收的礼拜场所和集会地点,都必须无条件、无代价地归还给教会,更不得拖延时日。
哲学家以冷静的怀疑态度,研究世俗和宗教历史的梦境、征兆、神迹和怪诞事件后,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目击者的眼睛受到假象的欺骗,那么读者所理解的状况,多半都会受到编造故事的愚弄。任何一件违背正常情理的事物、形象或意外事件,总会有人随意指称背后必有神明直接参与。惊愕的群众产生巨大的想象力,有时会给迅速在天空滑过的流星加上匪夷所思的形状和颜色,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示。
共有 0 条评论